馮歡
1975年7月22日下午4點15分,美國波士頓馬爾伯勒大街一座公寓發(fā)生火災(zāi),一位年輕婦女和一個女孩被困在頂層的安全出口上,距離熊熊烈焰只有3米。消防員鮑勃·奧尼爾很快出現(xiàn)在房頂上,這位服役25年的消防老兵站在被困者身后,用身體擋住了火焰。
斯坦利·福爾曼趕忙爬到云梯救火車的底座上,以便拍攝營救照片。聽到火警后,他一邊朝火場跑,一邊把攜帶的兩臺相機調(diào)好光圈和快門。底座距地面有3米多,距離安全出口很近。福爾曼是《波士頓先驅(qū)者報》的攝影記者,這位渴望隨時獲得故事的新聞記者,睡覺時身邊也放著攝影器材。
福爾曼用鏡頭密切注視著,沒想到發(fā)生了令人心碎的一幕,他回憶道:“那是我第一次強迫自己按下快門?!?/p>
就在奧尼爾伸手去抓正在降下的云梯時,安全出口平臺驀地坍塌了!3個人都摔了下來!奧尼爾像猴子一樣抓住云梯懸在空中,女人當場摔死,孩子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當人們抬著母親的尸體出小院時,奧尼爾一再惋惜道:“只差兩秒鐘,只差兩秒鐘!”
福爾曼受到極大震撼,他匆匆趕回報社,對老板說:“如果你不刊登這些照片的話,我明天就不來了,永遠也不來了?!闭掌罱K被放在廣告欄內(nèi)刊出。
波士頓人被激怒了,強烈要求當局采取措施,檢修這些不安全的消防設(shè)備和器材。波士頓政府在24小時之內(nèi)對全城的樓房進行了檢修,以使人們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福爾曼的照片也引起了巨大爭議,報社收到了250張撕碎的報紙,譴責這是“廉價的新聞”,認為暴露一個人死前的瞬間是不道德的行為。不過,有些讀者則認為這是對人生脆弱本質(zhì)的正視,直到今天這種辯論仍未止息。1976年,30歲的福爾曼因這組火災(zāi)照片獲普利策獎。一年后,在波士頓的反跨區(qū)接送學生的游行中,他獲得第二個普利策獎。1979年,他與報社全體攝影工作者因?qū)n}《1978的暴風雪》第三次獲此殊榮。
(馬可摘自《三月風》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