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第二屆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定通過的品種介紹(Ⅷ)——油菜(2)、稻(1)

        2010-02-09 11:03:44辦公室
        種子科技 2010年8期

        辦公室

        (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125)

        (上接第7期第53頁)

        6.19 油研818

        6.1 9.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19。

        6.19.2 選育單位:貴州省油菜研究所。

        6.19.3 品種來源:YD0848A×YD18R。

        6.19.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隱性核不育兩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色綠,頂葉長圓,葉緣鋸齒狀,裂葉3~5對,有缺刻,葉面有少量蠟粉,無刺毛?;ò曛械龋瑥?fù)瓦狀重疊排列,黃色。種皮黃褐色。全生育期225天,株高148.2cm,勻生分枝類型。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8.1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47.3個,每角粒數(shù)21.1粒,千粒重3.52g。菌核病發(fā)病率14.47%,病指7.28;病毒病發(fā)病率5.33%,病指2.75;抗病鑒定綜合評價低感菌核病??沟剐暂^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10%,餅粕硫苷含量22.56μmoL/g,含油量 46.53%。

        6.19.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55.8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4.0%;平均畝產(chǎn)油72.90kg,比對照增產(chǎn)11.3%。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5.9kg,比對照減產(chǎn)2.0%;平均畝產(chǎn)油76.73kg,比對照增產(chǎn)6.4%。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0.8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0.8%;平均畝產(chǎn)油74.83kg,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8.7%。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2.5kg,比對照增產(chǎn)2.3%。

        6.19.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苗移栽9月18日左右播種,10月中、下旬移栽,畝植0.6萬 ~0.8萬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種,畝留苗1.0萬 ~1.2萬株。(2)畝施純氮15kg以上,氮、磷、鉀肥按1.0: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機肥作底肥,追肥應(yīng)注意苗肥重、薹肥輕,花期看苗根外補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兌清糞水澆施為好。(3)防蟲防病,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19.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0 鹽油雜3號

        6.2 0.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0。

        6.20.2 選育單位:江蘇沿海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鹽城明天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6.20.3 品種來源:Y4-2AB×H800-1。

        6.20.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兩系雜交種。苗期葉色深蔥綠,葉緣鋸齒,葉柄較長,葉裂數(shù)2或3對,缺刻較深,越冬半直立。花瓣黃色,長度中等,形態(tài)復(fù)瓦。種皮黃褐色。勻生分枝類型。全生育期232天,比對照秦油7號遲熟1天。株高156.0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7.3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23.6個,每角粒數(shù)21.9粒,千粒重3.91g。菌核病發(fā)病率17.10%,病指7.21;病毒病發(fā)病率3.96%,病指1.19;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餅粕硫苷含量27.25μmoL/g,含油量46.09%。

        6.20.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5.3kg,比對照品種秦油7號增產(chǎn)11.2%;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6.8kg,比對照增產(chǎn)3.7%;兩年平均畝產(chǎn)171.1kg,比對照增產(chǎn)7.4%。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5.7kg,比對照增產(chǎn)10.1%。

        6.20.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種,每畝播種量400~500g,秧齡30~35天,培育壯苗,三葉期每畝施用15%多效唑40~50g,旱茬早栽田塊畝植0.6萬株,中等肥力田塊畝植0.8萬株;直播10月上旬播種,畝留苗1.2萬 ~1.5萬株。(2)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必施硼肥,畝施純氮15~20kg,五氧化二磷6~8kg,氧化鉀6~8kg,硼砂1kg;氮肥用于基肥、苗肥、薹肥的比例為5:3:2,磷肥和硼肥一次性底施;鉀肥50%作基肥、50%作薹肥。(3)田間開好三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4)加強病、蟲、草害防治,重點是苗期防治蚜蟲、菜青蟲,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重病田塊隔5~7天第2次噴藥。

        6.20.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1 華油雜62號

        6.2 1.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1。

        6.21.2 選育單位: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6.21.3 品種來源:2063A×05-P71-2。

        6.21.4 以往審定情況:2010年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6.21.5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波里馬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系雜交種。苗期長勢中等,半直立,葉片缺刻較深,葉色濃綠,葉緣淺鋸齒,無缺刻,蠟粉較厚,葉片無刺毛?;ò甏?,黃色,側(cè)疊。長江下游全生育期230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47.8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7.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33.1個,每角粒數(shù)22.7粒,千粒重3.62g。菌核病發(fā)病率20.59%,病指9.35;病毒病發(fā)病率4.86%,病指1.74;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45%,餅粕硫苷含量29.68μmoL/g,含油量41.46%。春油菜晚熟組全生育期140.5天,與對照青雜2號相當(dāng)。株高157.1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5.1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31.2個,每角粒數(shù)25.53粒,千粒重4.11g。菌核病發(fā)病率17.75%,病指8.52;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抗。抗倒性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 0.00%,餅粕硫苷含量 29.64μmoL/g,含油量43.46%。

        6.21.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7.3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12.5%;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8.5kg,比對照增產(chǎn)4.7%;兩年平均畝產(chǎn)172.9kg,比對照增產(chǎn)8.6%。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0.3kg,比對照增產(chǎn)6.9%。

        2009年參加春油菜晚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260.7kg,比對照青雜2號增產(chǎn)4.2%;201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248.8kg,比對照增產(chǎn)6.5%;兩年平均畝產(chǎn)254.7kg,比對照增產(chǎn)5.3%。2009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207.8kg,比對照增產(chǎn)3.0%。

        6.21.7 栽培技術(shù)要點:

        長江下游區(qū):(1)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種,畝植0.8萬 ~1.0萬株;直播畝留苗1.5萬 ~2.0萬株。(2)氮、磷、鉀、硼肥配合施用,畝施純氮12~15kg,60% ~70%基施;五氧化二磷4~5kg,全部基施;氧化鉀5~7kg,60%基施;硼肥1kg,全部基施。及時早追苗肥,力爭冬至前單株綠葉數(shù)達到10~12片;遲栽、土質(zhì)差或底肥少的弱苗田塊要配合中耕松土適當(dāng)增加苗肥,促早生快發(fā);看苗適當(dāng)施用臘肥和薹肥。(3)苗期防治蚜蟲和菜青蟲,初花期綜合防治菌核病。

        春油菜區(qū):(1)4月初至5月上旬播種,條播或撒播,播種深度3~4cm,畝播種400~500g,每畝保苗1.5萬 ~2.0萬株。(2)底肥畝施磷酸二胺20kg、尿素3~5kg,4~5片葉時每畝追施尿素3~5kg。(3)及時間苗、定苗和澆水。(4)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莖象甲,花角期注意防治小菜蛾、蚜蟲、角野螟等害蟲。

        6.2 1.8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還適宜在內(nèi)蒙古、新疆及甘肅、青海低海拔地區(qū)的春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根據(jù)農(nóng)業(yè)部1505號公告,該品種還適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2 中油88號

        6.22.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2。

        6.22.2 選育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6.22.3 品種來源:86A×P8025。

        6.22.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苗期半直立,葉片形狀為裂葉型,葉片中綠色,花瓣黃色,中生分枝類型,種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比對照秦油7號早熟1天。株高155.6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8.1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74.9個,每角粒數(shù)19.1粒,千粒重3.48g。菌核病發(fā)病率24.24%,病指12.28,病毒病發(fā)病率5.43%,病指2.02;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05%,餅粕硫苷含量17.83μmoL/g,含油量45.66%。

        6.22.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64.1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4.1%;平均畝產(chǎn)油73.88kg,比對照增產(chǎn)9.7%。2010~2011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1.6kg,比對照增產(chǎn)0.4%;平均畝產(chǎn)油74.82kg,比對照增產(chǎn)6.1%。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2.9kg,比對照增產(chǎn)3.9%;兩年平均畝產(chǎn)油74.36kg,比對照增產(chǎn)7.9%。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3.4kg,比對照增產(chǎn)8.8%。

        6.22.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種,10月下旬移栽,每畝種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塊1.0萬 ~1.2萬株,肥力水平較高地塊0.8萬 ~1.0萬株;直播10月初到10月中旬播種,畝留苗1.5萬 ~2.0萬株。(2)重施底肥,畝施復(fù)合肥50kg;追施苗肥,苗期畝施尿素10~15kg;底肥畝施硼砂1~1.5kg;初花期噴施濃度為0.2%的硼砂溶液。(3)重病區(qū)注意防治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畝用100g菌核凈兌水50kg噴施。

        6.22.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3 滬油21號

        6.2 3.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3。

        6.23.2 選育單位: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6.23.3 品種來源:9714×9711/84004×8920。

        6.23.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常規(guī)雙低品種。幼苗半直立,葉色淡綠,葉緣有波狀缺刻,蠟粉較厚,花瓣鮮黃色。中生分枝類型,角果較長,種子黑色。全生育期236天,比對照秦油7號遲熟2天。株高139.5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8.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38.6個,每角粒數(shù)19.8粒,千粒重4.78g。菌核病發(fā)病率14.8%,病指6.23;病毒病發(fā)病率4.71%,病指1.53;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抗菌核病??沟剐暂^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1%,餅粕硫苷含量22.43μmoL/g,含油量43.70%。

        6.23.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49.5kg,比對照秦油7號減產(chǎn)4.4%;平均畝產(chǎn)油66.93kg,比對照減產(chǎn)7.2%。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2.5kg,比對照增產(chǎn)3.7%;平均畝產(chǎn)油69.30kg,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0.9%。兩年平均畝產(chǎn)156.0kg,比對照品種減產(chǎn)0.3%;平均畝產(chǎn)油68.12kg,比對照品種減少3.3%。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69.5kg,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0.5%。

        6.23.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25日左右播種,11月上旬移栽,苗床與大田比例1:6,3片真葉期噴150mg/kg多效唑,畝植7500株;直播10月20日左右播種,每畝留苗1.5萬 ~2.0萬株。(2)基肥重施,苗肥早施,薹肥輕施,花角肥少施,增施硼肥。春前、春后用肥比例為85:15。(3)人工收割要求全田90%左右角果呈現(xiàn)黃色,機械收割要求95%以上的角果呈現(xiàn)黃色。

        6.23.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江蘇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4 中核雜418

        6.2 4.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4。

        6.24.2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作物研究所。

        6.24.3 品種來源:Y204A×069032。

        6.24.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雜交種。子葉腎形,苗期長勢穩(wěn)健,葉色較深,有蠟粉,幼苗半直立,長柄葉2~3對缺刻,葉緣齒狀?;ò挈S色,大小中等,呈側(cè)疊狀。全生育期235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49.5cm,勻生分枝類型,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9.0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486.2個,每角粒數(shù)19.8粒,千粒重4.12g,種皮黃褐色。菌核病發(fā)病率22.5%,病指10.02;病毒病發(fā)病率5.34%,病指1.79;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5%,餅粕硫苷含量 24.65μmoL/g,含油量47.03%。

        6.24.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63.7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2.3%;平均畝產(chǎn)油78.98kg,比對照增產(chǎn)6.8%。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8.8kg,比對照增產(chǎn)3.8%;平均畝產(chǎn)油77.30kg,比對照增產(chǎn)6.5%。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6.2kg,比對照增產(chǎn)3.1%;平均畝產(chǎn)油量78.14kg,比對照增產(chǎn)6.7%。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2.3kg,比對照增產(chǎn)3.7%。

        6.24.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早播早栽,江淮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種,移栽苗齡不超過40天;直播9月底至10月初播種,淮南和江南地區(qū)可在此基礎(chǔ)上適當(dāng)推遲5天左右。(2)種植密度,中等肥力田塊,移栽畝植0.8萬 ~1.0萬株,直播畝留苗1.5萬 ~2.0萬株,每穴留雙株。(3)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鉀、硼肥。畝施純氮17.5kg,磷、鉀肥全部底施。氮肥50%作底肥,30%作年前苗肥,20%作蕾薹肥,年后抽薹前施用。切忌薹期偏施化學(xué)氮肥;缺硼田塊每畝底施750~1000g硼肥,如遇長期干旱天氣,蕾薹期再噴施1次。(4)注意及時防病治蟲除草,開好三溝,防止水漬。

        6.24.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5 徽油雜1號

        6.2 5.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5。

        6.25.2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作物研究所。

        6.25.3 品種來源:油AB×9003。

        6.25.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隱性細胞核雄性不育兩系雜交種。苗期半直立,頂裂葉較大,葉色較綠,蠟粉中等,葉片長度較大,側(cè)疊葉4對以上,裂葉較深,葉脈明顯,葉緣有小齒,波狀?;ò挈S色,平展,長度中等,較寬,呈側(cè)疊狀。種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32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58.7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8.3個,上生分枝類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93.3個,每角粒數(shù)22粒,千粒重3.74g。菌核病發(fā)病率19.72%,病指8.59;病毒病發(fā)病率3.93%,病指1.24;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95%,餅粕硫苷含量20.45μmoL/g,含油量43.69%。

        6.25.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66.4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4.0%;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70.6kg,比對照增產(chǎn)8.3%;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8.5kg,比對照增產(chǎn)6.1%。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0.3kg,比對照增產(chǎn)4.5%。

        6.25.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時早播,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種,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4,培育壯苗,苗齡控制在30~35天,10月下旬移栽,畝植0.8萬 ~1.0萬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用種200~400g,每畝留苗1.8萬 ~2.5萬株。(2)重施底肥,畝施復(fù)合肥50kg、硼砂1.5kg左右,注意氮、磷、鉀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據(jù)苗勢畝施尿素5kg。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沒施,應(yīng)在薹期噴施0.2%的硼肥。(3)防治病蟲,初花期一周內(nèi)防治菌核病。

        6.25.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6 華油雜95號

        6.2 6.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6。

        6.26.2 選育單位: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6.26.3 品種來源:S-1300×浙油18號。

        6.26.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自交不親和兩系雜交種。苗期半匍匐,葉片缺刻較深,葉色濃綠,幼莖綠色。花瓣相互重疊,黃花。籽粒中等大小,種子黑色。全生育期222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36.8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7.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25.2,每角粒數(shù)21.9粒,千粒重3.84g。菌核病發(fā)病率19.96%,病指9.57;病毒病發(fā)病率為5.76%,病指3.4;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沟剐暂^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15%,餅粕硫苷含量19.44μmoL/g,含油量46.88%。

        6.26.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2.0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9.5%;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7.3kg,比對照增產(chǎn)11.7%;兩年平均畝產(chǎn)174.7kg,比對照增產(chǎn)10.5%。2010~2011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0.5kg,比對照增產(chǎn)8.6%。

        6.26.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時早播,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種,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4,培育大壯苗,苗齡控制在30天左右,畝植1.0萬 ~1.5萬株;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每畝留苗2.0萬~3.0萬株,晚播田每畝留苗3.0萬 ~5.0萬株。(2)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基肥畝施復(fù)合肥70kg、硼砂1.5kg左右,適量追施苗、薹肥。(3)苗期防治菜青蟲和蚜蟲,控制病毒病發(fā)生;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6.26.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7 揚油9號

        6.2 7.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7。

        6.27.2 選育單位: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

        6.27.3 品種來源:F5078/選40//寧1136/加拿大2號。

        6.27.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常規(guī)種。苗期半直立,葉色較淡?;ò挈S色,較大,種子黑色。全生育期232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52.2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7.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12.1個,每角粒數(shù)22.3粒,千粒重4.65g,菌核病發(fā)病率16.97%,病指7.26;病毒病發(fā)病率5.49%,病指2.46;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1%,餅粕硫苷含量17.46μmoL/g,含油量42.65%。

        6.27.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59.2kg,比對照減產(chǎn)0.5%;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67.1kg,比對照增產(chǎn)6.7%;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3.2kg,比對照增產(chǎn)3.1%。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64.7kg,比對照減產(chǎn)4.5%。

        6.27.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時早播早栽,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移栽,畝植0.8萬 ~1.0萬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留苗2.5萬~3.5萬株。(2)施足基肥,補施臘肥,重施抽薹肥?;室杂袡C肥為主,并做到氮、磷、鉀、硼肥相配合。(3)及時防治病、蟲、草害,移栽前用油菜專用除草劑作土表處理,苗期重點防治蚜蟲和菜青蟲,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6.27.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8 綿新油78號

        6.28.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8。

        6.28.2 選育單位:綿陽市新宇生物科學(xué)研究所。

        6.28.3 品種來源:037AB×21C。

        6.28.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隱性核不育兩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片中等,微具蠟粉,葉二裂琴狀。花朵大,花瓣側(cè)疊,種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21天,比對照秦油7號早熟1天。株高145.3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6.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18.6個,角粒數(shù)21.4粒,千粒重3.79g。菌核病發(fā)病率14.02%,病指6.76;病毒病發(fā)病率5.14%,病指1.87;菌核病抗性鑒定為低感??沟剐詮?。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4%,餅粕硫苷含量20.31μmoL/g,含油量46.18%。

        6.28.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5.1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5.3%;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58.5kg,比對照增產(chǎn)5.8%;兩年平均畝產(chǎn)166.8kg,比對照增產(chǎn)5.6%。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0.1kg,比對照增產(chǎn)6.9%。

        6.28.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長江下游區(qū)育苗移栽9月5~25日播種,移栽每畝0.7萬 ~0.8萬株;直播9月25日至10月25日,每畝留苗1.0萬 ~1.2萬株。(2)畝總施肥量純氮10~11kg、純磷9kg、純鉀10kg、硼砂1kg,其中底肥占50%,苗肥占20%,薹肥占30%,缺硼地區(qū)應(yīng)增施硼肥。(3)稻后油菜田應(yīng)注意開溝排水。(4)苗期、花薹期、青莢期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28.7 審定意見: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29 陜油0913

        6.29.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29。

        6.29.2 選育單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

        6.29.3 品種來源:Z9A×Z716C。

        6.29.4 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片綠色,葉緣鋸齒,無蠟粉,葉片少刺毛?;ò甏?,黃色,側(cè)疊。種子深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46天,與對照秦油7號相當(dāng)。株高150.0cm,勻生分枝類型。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8.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20.3個,每角粒數(shù)23.0粒,千粒重3.44g。菌核病發(fā)病率10.79%,病指8.52;病毒病發(fā)病率0.0%,病指0.0;抗病鑒定綜合評價為低抗菌核病??沟剐灾械?。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0%,餅粕硫苷含量21.57μmoL/g,含油量40.71%。

        6.29.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區(qū)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90.6kg,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chǎn)4.9%;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230.3kg,比對照增產(chǎn)8.1%;兩年平均畝產(chǎn)210.4kg,比對照增產(chǎn)6.6%。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201.1kg,比對照增產(chǎn)0.7%。

        6.29.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黃淮區(qū)9月5~10日播種育苗,苗床每畝用種400g,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4~5,苗齡30~35天,培育壯苗,10月上中旬移栽,每畝種植0.8萬株;直播9月15~20日播種,每畝播種400~500g,每畝留苗1.0萬 ~1.2萬株。(2)施足底肥,大田每畝底施復(fù)合肥40~50kg、尿素8kg、硼砂1kg左右;育苗移栽田栽后當(dāng)天施定根肥水。(3)直播田2片真葉時及時間苗,5片葉時定苗,冬前苗齡應(yīng)達到10~12片葉,結(jié)合中耕進行壅土,12月下旬及時冬灌。(4)苗期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蟲和蚜蟲,返青期預(yù)防莖象甲,開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蟲和預(yù)防鳥害。

        6.29.7 審定意見:適宜在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北、河南、陜西關(guān)中、甘肅隴南的冬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30 青雜7號

        6.30.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30。

        6.30.2 選育單位:青海省農(nóng)林科學(xué)院春油菜研究所。

        6.30.3 品種來源:144A×1244R。

        6.30.4 特征特性:甘藍型春性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縮莖葉淺裂、綠色,葉脈白色,葉柄長,葉緣鋸齒狀,蠟粉少。薹莖葉綠色,披針形,半抱莖,葉片無刺毛?;S色,種子深褐色。全生育期132.3天。株高136.5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4.1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139.1個,每角粒數(shù)28.3粒,千粒重3.81g。菌核病發(fā)病率13.07%,病指為3.13%。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4%,餅粕硫苷含量19.25μmoL/g,含油量48.18%。

        6.30.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年參加春油菜高海拔、高緯度地區(qū)早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6.9kg,比對照青雜3號增產(chǎn)9.0%;201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220.3kg,比對照增產(chǎn)9.4%;兩年平均畝產(chǎn)203.6kg,比對照增產(chǎn)9.2%。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217.5kg,比對照增產(chǎn)8.9%。

        6.30.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4月初至5月上旬播種,條播為宜,播種深度3~4cm,每畝播種400~500g,每畝保苗3.0萬 ~3.5萬株。(2)底肥畝施磷酸二銨20kg、尿素3~5kg,4~5片葉苗期每畝追施尿素3~5kg。(3)及時間苗、定苗和澆水。(4)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莖象甲,花角期注意防治小菜蛾、蚜蟲、角野螟等害蟲和菌核病。

        6.30.7 審定意見:適宜在青海省、甘肅省、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高海撥、高緯度春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6.31 秦雜油19號

        6.31.1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31。

        6.31.2 選育單位: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

        6.31.3 品種來源:YD18A×P563。

        6.31.4 特征特性:甘藍型春性化學(xué)誘導(dǎo)型不育兩系雜交種。苗期半直立,裂葉型,葉色綠,葉片較大。花色黃,花瓣中等。角果直生,成熟角果微紫。春油菜生育期114~126天,與對照青雜2號相當(dāng)。株高160.7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5~6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08.3個,每角粒數(shù)26粒,千粒重3.90g,種子褐色。菌核病發(fā)病率為17.45%,病指7.83??共¤b定綜合評價2009年為低感,2010年為低抗。抗倒性較強。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4%,餅粕硫苷含量22.28μmoL/g,含油量49.49%。

        6.31.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年參加春油菜低海撥地區(qū)晚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267.4kg,比對照青雜2號增產(chǎn)6.9%;201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241.7kg,比對照增產(chǎn)3.4%;兩年平均畝產(chǎn)254.5kg,比對照增產(chǎn)5.1%。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236.8kg,比對照增產(chǎn)4.1%。

        6.31.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力爭早播,日均溫穩(wěn)定在2~3℃、土壤解凍5~6cm時搶墑播種。(2)直播每畝用種300~400g,每畝留苗1.5萬 ~3.0萬株。(3)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施好硼肥。(4)注意防治病蟲,尤其要注意防治跳甲、莖象甲、油菜露尾甲、小菜蛾、蚜蟲等。(5)注意預(yù)防倒春寒危害。

        6.31.7 審定意見:適宜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及甘肅、青海兩省低海撥地區(qū)的春油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7 稻品種

        7.1 榮優(yōu)9號

        7.1.1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1001。

        7.1.2 選育單位:江西現(xiàn)代種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

        7.1.3 品種來源:榮豐A×R9。

        7.1.4 特征特性: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長0.2天。株高89.5cm,穗長18.8cm,畝有效穗數(shù)22.6萬穗,穗總粒數(shù)113.2粒,結(jié)實率82.2%,千粒重26.7g。株型適中,群體整齊,稃尖紫色,穗頂間有短芒,熟期轉(zhuǎn)色好??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3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褐飛虱和白背飛虱,中感白葉枯病。米質(zhì)主要指標(biāo):整精米率54.1%,長寬比3.1,堊白粒率30%,堊白度6.3%,膠稠度42mm,直鏈淀粉含量21.9%。

        7.1.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遲熟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3.7kg,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0%(極顯著);2009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38.0kg,比對照增產(chǎn)7.7%(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0.8kg,比對照增產(chǎn)5.9%,增產(chǎn)點比率90.0%。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55.7kg,比對照增產(chǎn)5.2%。

        7.1.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做好種子消毒處理,每畝大田用種1.5~2kg,拋秧每畝大田用種2~3kg,適時播種,培育壯秧。(2)移栽:適宜拋秧或小苗帶土移栽,一般塑料軟盤育秧3.1~3.5片葉拋秧,水育秧4.5~5.0片葉移栽。栽插規(guī)格13.3cm×20.0cm或16.7cm×16.7cm,每穴栽插2粒種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補穗肥。耙田時畝施25%水稻專用肥40kg,移栽后5~6天結(jié)合施用除草劑每畝追施尿素15~20kg,每畝施氯化鉀5~10kg作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濕相間促分蘗,當(dāng)畝總苗數(shù)達到25萬苗時及時曬田,孕穗時以濕為主,后期干濕交替壯籽,切忌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

        7.1.7 審定意見:適宜在江西、湖南、廣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7.2 中2優(yōu)280

        7.2.1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1002。

        7.2.2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7.2.3 品種來源:中2A×中恢280。

        7.2.4 特征特性: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長1.2天。株高95.3cm,穗長20.9cm,畝有效穗數(shù)20.1萬穗,穗總粒數(shù)144.1粒,結(jié)實率74.7%,千粒重27.4g。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4.6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biāo):整精米率65.3%,長寬比3.0,堊白粒率19%,堊白度4.0%,膠稠度81mm,直鏈淀粉含量13.6%。

        7.2.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遲熟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0.8kg,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1.4%(顯著);2009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30.3kg,比對照增產(chǎn)6.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0.5kg,比對照增產(chǎn)3.8%,增產(chǎn)點比率70.0%。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50.9kg,比對照增產(chǎn)3.9%。

        7.2.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做好種子消毒處理,每畝大田用種1.5~2kg,適時播種,培育壯秧。(2)移栽:適宜秧齡移栽,栽插密度17cm×20cm,每穴栽插2?;?粒種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畝施用純氮10~12kg,配合施用磷、鉀肥。水漿管理上,前中期做到淺水勤灌,干濕交替,適時擱田;后期采用濕潤灌溉,不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

        7.2.7 審定意見:適宜在湖南、江西中北部、廣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未完待續(xù))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视频|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草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超级97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青青草国产成人99久久| 麻豆国产AV网站|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欧洲美熟女乱av亚洲一区| 婷婷五月六月综合缴情|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亚洲乱亚洲乱妇50p|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青青自拍视频成人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五月天亚洲av优女天堂|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免费一级特黄欧美大片久久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久久激情人妻中文字幕 |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二区| 色先锋av影音先锋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 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 婷婷开心五月综合基地|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91久久香蕉国产熟女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