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時期浙江畬漢民族的互動與友好——以兩則口述史材料為中心

        2010-02-09 03:55:59邱國珍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文化

        邱國珍

        (溫州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民國時期浙江畬漢民族的互動與友好
        ——以兩則口述史材料為中心

        邱國珍

        (溫州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民國時期,浙江畬漢兩個民族之間的互動,較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頻繁,兩個民族之間的了解也更為深刻。史料 (尤其是口述史材料)證明:在同一塊土地上,畬漢人民用鮮血和汗水凝結而成的友誼,成為民族和睦相處的佳話。畬漢互動,可分為三個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和民間交往層面。

        民國時期;畬漢互動;民族和睦;口述史

        學界一般認為,畬族先民約在明清時大量出現(xiàn)于閩東、浙南。畬民在浙南山區(qū)定居以后,對浙南、浙西山區(qū)經(jīng)濟的開發(fā),以及畬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民國時期,浙江畬漢兩個民族之間,仍然存在著歷史上沿襲下來的隔閡。但是,這一時期,浙江畬漢兩個民族之間的互動,較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頻繁,兩個民族之間的了解也更為深刻。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畬漢人民并肩戰(zhàn)斗;在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畬漢人民相互影響。這一時期的畬漢兩個民族的互動,可分為三個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和民間交往層面。

        近年來,筆者在做《浙江畬族史》課題時,接觸了大量相關材料。其中,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當屬兩則口述史 (oral history)材料??谑鍪?亦稱口碑史學,即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種歷史研究方法學科分支。從方法上說,口述史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diào)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chǎn)物。畬族有語言沒有文字,研究畬族史,口述史材料顯得彌足珍貴。

        一、覺醒與團結:政治層面的畬漢互動

        民國時期,浙江畬民仍然被民族歧視的陰影所籠罩。

        1929年夏,時任上海同濟大學教師的德國學者哈·史圖博(H.Stübel)和他的中國學生李化民在浙江景寧縣敕木山做調(diào)查時,目睹了畬漢兩個民族之間的隔閡,他們在《浙江景寧縣敕木山畬民調(diào)查記》中寫道:

        他們 (指畬民)對漢人總覺膽怯而且不信任,像見了陌生人一樣?!≡诟浇臐h人則把畬民看做外來人,比自己低一等,有時以鄙視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直到兩年以前,畬民的子女不準上景寧的小學……雖然共處了千百年之久,畬民和漢人之間還是隔著一道鴻溝……[1]629

        民國年間曾任云和縣縣長的沈松林先生,在《一件錯事》一文中印證了史圖博的說法。他在文中檢討了自己當年在大漢族主義思想支配下的愚蠢做法,并對畬族女同胞表示了歉意:

        ……但我很慚愧,曾經(jīng)做了一件錯事,那就是強求畬族婦女改變發(fā)式與服裝——不許她們戴頭飾和穿民族服裝。于是她們上街時,只好取下頭上的頭冠、石珠等裝飾品,大體上與漢人相同??墒撬齻兓厝r,一出城外仍舊戴上,恢復原來的樣子。我這種“同化的偏見”使她們增加麻煩,雖然后來也聽其自然?;貞浧饋?深感慚愧和內(nèi)疚,應該向畬族女同胞道歉。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云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云和文史資料》第3輯 (畬族專輯)1987年,第113頁。

        可見,浙江畬漢兩個民族之間的隔閡,不僅源于歷史、文化的沿襲,更與民國時期政府推行的民族歧視政策有關。

        共產(chǎn)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革命的過程中,非常關心和重視少數(shù)民族的革命斗爭,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浙江省黨組織就先后派出干部深入畬鄉(xiāng),向畬民宣傳革命道理,宣傳民族平等,培養(yǎng)畬民干部,發(fā)展黨組織,建立工農(nóng)武裝,領導畬民進行發(fā)帝反封建和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在這一背景下,畬漢民族政治層面的互動得以展開。

        早期共產(chǎn)黨人在畬區(qū)的宣傳活動,拉開了畬漢民族政治層面的互動序幕。早在民國十五年(1926),共產(chǎn)黨員周定被黨組織派回到家鄉(xiāng)青田縣敖里鄉(xiāng) (今屬文成縣)畬民聚居村創(chuàng)辦平民夜校,演文明戲,向畬族人民宣傳教育救國思想。民國十六年 (1927)12月,中共宣平縣委書記曾志達等到曳嶺區(qū),在老竹、馬村、永豐等畬鄉(xiāng)宣傳黨的革命主張,組織畬民開展減租、反霸、抗捐的的斗爭。民國十七年 (1928)3月,陳俊、鄭和齋在宣平縣橫塘等村宣傳二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成立了曳嶺區(qū)農(nóng)民協(xié)會和初級佃業(yè)仲裁會,畬民踴躍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和二五減租運動。這些活動,固然是黨開展的政治活動,但在當時相對閉塞的畬村,也是一種思想文化的啟蒙。而畬民在與漢族交往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敦厚樸實、熱情大方的民族性格,在對敵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團結一致、勇敢頑強的精神,從本質(zhì)上看,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外在體現(xiàn),給漢族尤其是漢族勞動人民以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共同的苦難,共同的敵人,使浙江畬漢勞苦大眾團結一致,開展斗爭。如民國四年 (1915)10月,景寧縣暮洋湖畬民藍炳水等率領兩千余名畬漢群眾反抗苛捐雜稅,搗毀縣煙酒稽征所,畬民稱之“打酒局”。民國十六年 (1927)11月5日景寧縣畬民藍東林和漢族潘德金、陳振興等為實行“二五減租”,發(fā)動畬漢農(nóng)民千余人包圍景寧國民黨縣黨部,并舉行示威游行。民國十九年 (1930)1月,以景寧畬民藍正新、雷之成等人為首,率領畬漢農(nóng)民二百余人進行“打鹽霸”的斗爭。民國廿五年 (1936),云和縣縣長趙天河以挑夫名義,欺騙163名畬漢壯丁入營,引起全縣人民的公憤。畬漢人民三四百人,齊集縣城,大鬧衙門。

        目標和理想的一致性,使畬漢人民在政治上達成共識。民國十七年 (1928)4月,中共黨員謝瑋、王景賢、陳玉川等在宣平縣介紹畬民雷明清、藍仁和、鐘水根、藍志明等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們是浙江省畬族第一批中共黨員。覺醒了的畬民,對革命事業(yè)赤膽忠心,他們或踴躍參軍參戰(zhàn),或積極支前,或在山間巖洞里辦“野地醫(yī)院”,或“白皮紅心”與敵人周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他們與漢族兄弟一起,拋頭顱,灑熱血。據(jù)《浙江省少數(shù)民族志》記載,從紅軍時期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浙江畬族共有145位烈士。[1]182畬漢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浴血奮戰(zhàn),譜寫了民族關系友好的新篇章。

        二、學習與采借:文化層面的畬漢互動

        文化層面的互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畬族文化對當時的知識分子的吸引和畬族學校的創(chuàng)辦。

        畬漢文化層面互動,首先表現(xiàn)在畬族文化獨特魅力對當時漢族知識分子的吸引。畬族獨特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二十世紀初期由社會轉(zhuǎn)型所引發(fā)的對民族問題的關注這一歷史背景下,吸引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引起了他們對畬族及其文化的關注。光緒三十二年 (1906)正月,云和縣浮云 (即魏蘭)所輯《畬客風俗》由上海虹口順成書局印刷,日本東京清國留學生會館發(fā)行。①遺憾的是,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正式出版的《畬客風俗》文本,筆者參閱的《畬客風俗》為浙江圖書館保存的油印本。民國十二年 (1923)胡先骕發(fā)表了《浙江溫州處州間土民畬客述略》。民國十四年 (1925),沈作乾著《括蒼畬民調(diào)查記》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周刊》第一卷第4、5期刊出。民國十八年 (1929)夏,德國學者史圖博和李化民到景寧縣敕木山調(diào)查,合著《浙江景寧敕木山畬民調(diào)查記》,刊于民國廿一年 (1932)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號。民國廿三年 (1934)1月,浙江省第三特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屬編,許蟠云、王虞輔、范翰芬撰的《平陽畬民調(diào)查》出版。

        作為經(jīng)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有著留學經(jīng)歷的知識分子,魏蘭等人摒棄了舊時文人的大漢族主義,以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畬族同胞,在做了大量調(diào)查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寫出了一批我國早期畬族研究的著作和文章,為后世畬族歷史文化研究留下了珍貴的資料。下面以《畬客風俗》和《浙江景寧敕木山畬民調(diào)查記》為例,對這兩篇論著及其作者作一評述。

        魏蘭先生的《畬客風俗》是由浙江知識分子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畬學專著,被后人稱為“奇人所著的一部奇書”。該書著成于“乙巳仲冬”,即1905年冬;初版于“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即1906年初。從畬學書目檢索,尚無先于該書的畬學專著。對魏蘭及其《畬客風俗》,陳惠明在《魏蘭和他的〈畬客風俗〉》一文中作過如下評價:

        作為革命志士,魏蘭具有一種火焰奔突的豪情和粗獷掩映的細膩,連《畬客風俗》這樣的學術著作也感染上了這種風范。這本書不是一般學者獵奇心態(tài)霧里觀花的速寫,而是作者自幼年至中年,懷著對畬族同胞深切的愛意和同情數(shù)十年潛心觀察的碩果。我們讀著此書,不象攻讀某些艱深的專著,需要硬著頭皮之類,只覺是在聆聽大觀園的管家鳳姐在如數(shù)珍寶。畬族的歷史、遷徙、耕作、稼穡、節(jié)日、婚嫁、祭祖、飲食、服飾、語言、詩歌、教育……被描繪成一幅幅風俗圖畫,遠看似潑墨寫意的長卷,近看象工筆重彩的繡品。只是魏蘭其人才具備這種獨樹一幟的風采,也只有這樣經(jīng)歷的作者才能充滿自信地宣布:“所紀之事。均系親目所睹,或畬客自言……無一虛事,亦無一茍且?!睘榱顺吻灞娬f紛紜的諸種傳說,魏蘭甚至潛入禁區(qū),藏匿于畬族友人的小樓,窺視神秘不宣的畬族祭祖場景。這些原始積累的第一手資料被表述得如此生動真切,以至于今天本地的讀者拜讀之時不禁失笑,被作者逼真酷肖的描摹和絲絲入扣的刻劃所動情。

        由于時代的局限,魏蘭的《畬客風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如論及當時畬民性格、居住環(huán)境和衛(wèi)生條件時,用詞有不妥之處。②如 “畬客愚魯,事都恍惚,土人乃呼其畬客蒙”;“畬客之家庭,污穢不堪”等。見魏蘭:畬客風俗 (標點校注本),油印本,1989。但是,正如陳惠明先生所說,“我們不必苛求前驅(qū)人物對現(xiàn)代科學方法的疏漏和怠慢,在馬克思主義甚至達爾文進化論尚未傳達到偏僻山鄉(xiāng)之時,縱然是民族精英、先知先覺也難免作出令今人覺得荒誕、迷信的唯心臆斷,作為歷史與時代的局限,誠然不足為訓?!雹垡陨先卧u價性文字見陳惠明《〈畬客風俗〉序》,油印本1989年。

        《浙江景寧敕木山畬民調(diào)查記》是哈·史圖博與李化民二人合著的,1932年南京出版社出版。史圖博和李化民在以景寧敕木山為中心的畬民地區(qū),作了踏實的調(diào)查訪問,寫出了詳細而翔實的記錄,文字流暢,富于趣味。書中附有畬民分布圖和習俗照片,可供研究參考,他調(diào)查的項目相當全面,包括飲食服飾、婚喪禮俗、奉先祭祖、警示鬼神、語言民歌和氏姓傳說等等。此外,對于“祖圖解說詞”、藍姓家族“世譜”、敕木山等地畬民的歷史、畬和瑤的民族歷史淵源關系諸方面所作的解釋說明,也是非常出色的。

        上述學者的身上,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特點。他們摒棄“民族自我中心主義”的錯誤觀念,用民族學、人類學的專業(yè)目光,觀察、記錄和研究畬族文化。他們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民族學、人類學學者,但是,在研究畬族文化的過程中,他們能自覺運用“田野調(diào)查法”,深入畬村,與畬民直接交談。避免了在前人的相關記述中尋章摘句和道聽途說,避免了以訛傳訛。他們在與畬民交往的過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他們的學術成果,對畬族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文化傳播指的是一個文化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要素乃至文化的結構、體系向本土之外的地域擴散或轉(zhuǎn)移,引起其他文化的互動、采借及整合的過程。

        畬漢文化層面的互動,還表現(xiàn)在畬族學校的創(chuàng)辦。民國元年(1912)遂昌縣后江畬族村創(chuàng)辦明德小學。民國廿一年(1932)11月,景寧縣開辦城東鄉(xiāng)立南泉初級小學,為景寧第一所畬村小學。民國廿三年(1934),文成縣培頭村畬民鐘德彰在該村創(chuàng)辦崇道小學。此為文成縣畬村第一所村校。

        在畬村建學校,這對提高畬民文化素質(zhì),以便進一步與漢族對話、交流,實現(xiàn)畬漢文化互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畬漢文化互動,無可諱言,是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交會與互動,漢族文化必然更多地影響畬族文化。但畬漢文化相互接觸,經(jīng)過長久的時間,兩者相互采借、適應,彼此都會發(fā)生變化。人類學的文化普同觀 (culure universalism)認為,人類心理的基本狀況是大體相同的,所有的人是完全平等的。文化內(nèi)外環(huán)境相似的民族會產(chǎn)生或崇尚相似的文化反應,而不同的環(huán)境盡管產(chǎn)生的文化面貌會有差異,但由于人類心理基本狀況大體相同,因此在文化的不同部分也同樣具有所有文化的共同特色。同時,也正因為人類的心智和心理的相同或相通,各個不同的文化之間才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傳播、互相學習,各個文化之間的要素才可以互相借用、互相吸納甚至相互融合。

        三、和睦與友好:民間層面的畬漢互動

        雖然歷史上大漢族主義曾經(jīng)給畬漢關系蒙上過陰影,但是,在民間層面,在畬漢人民的世俗生活之中,畬漢關系總體上是和睦的,兩個民族友好相處的事例很多。藍云飛在《“西弄”村史》一文中寫道:

        西弄村處于與相距約一公里的周前村、小葉村、外朋、林坳、橋亭、朱弄口等六個漢族村的中間,是一個孤立的畬族村,與這些村山水相連。西弄畬族群眾與這些村漢族群眾歷史以來就緊密團結,互相支持,有的還作為內(nèi)親交往,從未發(fā)生過重大民族糾紛。①參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麗水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麗水文史資料》第4輯,1987年,第17頁。

        下面兩則口述史材料,不僅呼應了藍云飛的觀點,還以具體感人的生活畫面,為我們還原了不可多得的歷史場景。耐人尋味的是,這兩則材料的敘述者,一位是漢族,一位是畬族。先看漢族作者葉子福題為《畬漢情誼》的材料:

        我原籍縉云,父親葉云堂以打鐵為業(yè)。1925年,我才三歲,父親因生活困迫,挑著打鐵工具擔,母親背著我,來到云和打小鐵,在云和畬鄉(xiāng)走村串戶,結識了許多朋友,特別是杉坑嶺村石匠藍賢照,常請父親修鐵鑿,最親密,父親要我稱他伯父。

        當時我家沒有固定的住房,常常住涼亭,宿廟宇,過著流浪般艱苦生活。賢照伯父屢勸父親在云和開店打鐵。1927年父親在云和城內(nèi)牌坊腳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爿打鐵店。但因為資金缺少毛鐵、鋼材原料,難以周轉(zhuǎn)。雖然父親手藝不錯,卻經(jīng)常停業(yè),生活越來越困難。1929年父親把母親和我送回原籍,寄居外婆家。他又一個人來云和謀生。

        賢照伯父家境也很貧寒,可是這位好心的畬族伯父得悉父親的困境后,竟然瞞著老母親把家中唯一的產(chǎn)業(yè)——二丘自耕田計六分六厘,立契典當給城內(nèi)的一戶人家,將所得的錢和自己幫人打石所得的一點微薄的工錢全部援助父親,同時請來父親的好友郎禮生、林雷水一起商量幫助安排店房,在賢照伯父等人的熱心支持下,父親振奮精神,于1930年在云和城內(nèi)司前鋪開設一爿義興打鐵店,由于這次資本比較充裕,原料周轉(zhuǎn)靈活生意門庭若市。

        1931年,我才9歲,父親到縉云把我們接回云和,豈料母親疾病死亡,店內(nèi)營業(yè)遭受嚴重挫折,父親悲痛交集,束手無策。賢照伯父為此更加關心,四處奔波求援,父親對他無限感激,俗話說:“親幫親、鄰幫鄰、出門靠主人”。父親來到云和,在賢照伯父的援助和幫助下,勤勞節(jié)儉,講授信譽,手藝精益求精。于是義興打鐵店在云和站穩(wěn)了腳跟,我們一家人得到安居樂業(yè)。

        賢照伯父,于四十年代去世,我們十分懷念,父親雖然早年還了他的錢,卻永遠沒有忘記恩情,常常給他送去鐵器農(nóng)具,逢年過節(jié)都到他家中拜望,畬漢人民的友誼真是天長日久。

        1957年父親與世長辭,我們兄弟繼承先父手藝,全家39人都在云和,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生活好比“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日子過的很幸福,父親生前常對我們說:“沒有賢照伯父的幫助我們就無法在云和立腳生根”。賢照伯父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后輩學習和敬仰,今借《云和文史資料》一角以表畬漢人民的深情友誼。①參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云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云和文史資料》第3輯 (畬族史料專輯),1987年 ,第 114-115頁 。

        透過樸素無華的語言,畬民藍賢照的高大形象矗立在人們眼前。藍賢照是一位普通的畬民,因為常請一位漢族鐵匠修鐵鑿,就與其成為好朋友。感人至深的是,當這位漢族朋友遇到困難時,他竟然瞞著家人把家中僅有的六分六厘田典當出去,用所得款項援助漢族朋友重振事業(yè)。這一舉動,義薄云天!不僅感動了葉姓漢族鐵匠家?guī)状?也讓所有的知情者欽佩不已。民間層面的畬漢情誼,由此可見一斑。

        再看由兩位畬民口述、畬族作者藍榮清寫的《魏蘭軼事》:

        ……大爐山是魏家的祖業(yè),離縣城西北二十里,在鹿角尖南側半山腰,海拔約有八百米,深山峽谷,幽靜偏僻。辛亥革命之后,魏蘭先生就隱居在這里。

        ……先生來到大爐山,留心觀察當?shù)厝罕?看到畬民衣衫破爛,生活貧困,十分同情。就回家拿來一些半新舊的衣褲鞋襪之類,送給他們。畬民見先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就漸漸地親近起來了。先生熱忱地教他們一些淺近的種植知識,幫助發(fā)展厚樸、水菖花、茶葉、雪梨等經(jīng)濟作物。從此,先生同畬民成了親密鄰居。

        散豬福

        畬民向來好客,平時殺一頭豬也得請左鄰右舍來熱鬧一番,俗稱“散豬福”。魏蘭先生在大爐山和附近的畬民來往親近,平起平坐,大家都把他當作自己人。有一次,柘園村雷根財家晚上要殺豬,日間特意叫兒子禮旺去大爐山砍柴,請先生“散豬?!?。

        先生很是高興,滿口答應。于是晚上點著一盞燈籠,沿著彎曲的山路,到了三里多遠的柘園根財家“散豬?!绷恕?/p>

        夜幕彌漫,一片漆黑,好不容易才走到根財家門口,聽到屋里頭剛動手殺豬,一伙人七手八腳把豬捺在凳板上,豬“哇哇”直叫,老是殺不死。旁觀的人有的笑,有的叫,有的埋怨屠工沒本事。此刻屠工已是滿頭大汗,精疲力竭,見豬不死,更是慌了手腳,無可奈何!

        先生看的清楚,不慌不忙,上前接過屠刀,儼似老師傅,左手按牢豬頭,右手持刀順著原刀口略微一轉(zhuǎn),猛力一戳,只聽得毛豬“呼”的一聲大吼,四腳直彈,就再無反應了。

        原來殺豬老司由于心里驚慌,又在陰暗的火篾燈光下,持刀不真,戳歪了,未及要害,豬老是“哇哇”直叫。先生將刀口一轉(zhuǎn),毫不費勁,正好刺中喉嚨要害,一刀就死。眾人哄然驚叫:“霍!魏先生啊,真沒想到你這位文氣的讀書人,竟有這么高明的本領呢!”先生風趣地笑著說:“不相幫,怎好散豬福呢!”逗得大家都笑了。

        木偶戲

        先生深知當?shù)禺屆裎幕钍智啡?。一年秋?請來一班木偶戲,演給畬民看。

        六、七個演木偶戲的挑著戲箱,跨澗過崗,沿著崎嶇的柘園嶺,花了不少力氣才尋到大爐山。個個早已氣喘吁吁,熱汗淋漓,肚子餓得嘰咕響了。先生叫他們把戲箱卸在門前,就為他們煮飯去了。

        演戲的見此處四周盡是山崗,灌木叢林,既無村坊,又沒人影,只是一位文雅的老人住在這深山峽谷里,誰人看戲呢?于是犯了疑:“莫非真的碰著鬼了”?班頭向大家使了個眼色,個個正欲挑起戲箱逃跑,恰好先生出來請他們吃飯,忽見他們個個驚慌失措,挑著擔子要走,不禁大笑,問為的啥?班頭點頭哈腰,不好意思地說:“我們想去‘一都’趕迎神戲”。先生已看透他們的心事,就說:“此處雖是單堂獨屋,但附近卻有很多的畬民,我特地請你們來此演戲給他們看的,工金由我付,可不要你們各村去收,你們放心好了?!?/p>

        晚上,附近的畬民紛紛點著火篾,攜女帶兒從四面山上陸續(xù)匯集大爐山。先生見時候不早了,就同各村頭目一起點戲,雷土樹老人高興地說:“先生同我山客親如兄弟,依我講,今晚演個《桃園三結義》吧!”

        幽靜的大爐山,鑼鼓響叮冬,熊熊的松明燈,照得山谷里的畬民個個紅光滿面,喜笑顏開。先生畬民沉浸于歡樂之中。

        戲畢,雷土樹老人情不自禁,興致勃勃地唱起畬族山歌——《桃園三結義》。他一邊唱一邊用云和漢族方言講給先生聽,先生高興極了。

        大爐山演木偶戲,直到現(xiàn)在當?shù)禺屆袢詡鳛榧言?。口述人:雷俊?81歲,農(nóng)民,昌岱崗人。

        雷堂根 56歲,農(nóng)民,柘園人。①參 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云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云和文史資料》第1輯 (云和辛亥革命史料專輯 ),1985年 ,第43-45頁。這同樣是一幅畬漢友好的寫照。兩位雷姓老人娓娓道來的故事,生動形象;他們口中的魏蘭,栩栩如生,可親可敬。晚年的魏蘭先生,與畬民“來往親近”、“平起平坐”,畬民對他的印象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是發(fā)生在民國年間的兩個小故事:散豬福和木偶戲。前者是畬民請魏蘭作客;后者是魏蘭請畬民看戲。這則口述史材料,不僅反映了畬漢人民在相互的交往中產(chǎn)生出的真摯友誼,而且刻畫了一位漢族知識分子的畬族情結。這則口述史材料,猶如一幅山水畫,一首田園詩,將畬漢人民的情誼描繪得詩意盎然。故事的講述者雷俊法、雷堂根是兩位畬族老人,記錄整理者藍榮清是一位畬族教師,他們或?qū)⑽禾m的故事口口相傳,或以文字記錄下來,使后輩得以撥開歷史的迷霧,窺見當年浙江畬漢友好的真實圖景。

        繼清末畬漢通婚之后,民國年間的畬漢通婚繼續(xù)朝健康方向發(fā)展,這是畬漢互動、友好的又一例證。在云和縣,畬漢兩族通婚始于清朝末年光緒二十一年,當時漢族開明紳士廖卓章的長子廖奏勛迎娶畬族知名人士藍寶成之女藍章翠,開創(chuàng)云和縣畬漢兩族結婚的先例。民國時期,漢人娶畬族姑娘為妻的增多,《龍游縣志》載:“近土人間有娶其女為婦者?!盵2]《云和文史資料》載,民國初年,有日本留學生張禎陽步廖奏勛之路,娶杉坑嶺的畬族姑娘藍愛珍為妻。畬漢通婚,不僅有畬族姑娘嫁給漢族青年,也有漢族姑娘嫁給畬族小伙子。如杉坑嶺藍文蔚,浙江法政學校畢業(yè)后任律師,娶高胥村漢族姑娘林品輝為妻,其弟藍文治也娶霞曉橋姑娘楊富花為妻。②參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云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云和文史資料》第3輯 (畬族史料專輯),1987年 ,第 139頁 。

        民國時期,畬漢人民在日常交往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隨著畬漢雜居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交往的日益擴大,尤其是歷代統(tǒng)治階級民族同化政策等因素,自清末民初始,畬漢間民族藩籬逐漸摒棄,族群間的互動向縱深擴展。在畬漢雜居地區(qū),漢人的孩子認畬族婦女為“親娘”,畬族家庭則收養(yǎng)漢族的孩子為繼嗣。這種情況,在云和、麗水一帶較為普遍。

        既然漢族的子女可以認畬族為義父母,如同親爹娘般,那么收養(yǎng)漢族的子女以繼嗣畬家香火,也就具有必然的邏輯,前者可謂后者的鋪墊和先聲。加之此時畬族“族內(nèi)婚”的堅冰開始逐漸消融:“舊不與土民為婚,近始有稍稍通婚者”。[3]隨著畬漢間的通婚,族群間血緣的交融,以“藍姓家譜”①據(jù)史圖博1929年在浙江景寧敕木山調(diào)查所搜集到的藍姓家譜 (約造于17世紀)“太祖造譜說”所載:“若本宗子孫倘有未幸,乏嗣立繼,先推同胞,次堂,由近而及遠,總以本宗原發(fā)推立,不得外姓立繼宗族,以亂本宗,應繼者或以某人貧乏,而不肯祧合派……共民攻擊,以律例斬,嗣……續(xù)之也?!睘榇淼年P于畬族立嗣的禁忌,也必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畬族收養(yǎng)漢族子女繼嗣的壁壘勢必最終被打破。據(jù)史圖博在敕木山的調(diào)查,直到1929年,雖然景寧一帶“畬民所過繼的孩子必需和他自己同屬一個氏族”。[1]632而事實上在麗水縣一帶,此時畬族已經(jīng)開始收養(yǎng)漢族的子女,這是因為該地比畬族聚居的景寧縣,畬漢雜居程度要高,畬漢互動更深。[4]

        此外,畬民在與漢人的交往中,也因畬漢互動加深而變得日益大方、自信和熱情。鄭求是在《二位畬嫂》中寫道:

        畬族姐妹深情好客,1943年我在浙江省建設廳工作時,住在云和小徐。有一天,無意中認識了一位畬族婦女,她對我非常熱情,知道我是本地人后,顯得更親熱。此后,她常來看我。有時還要帶些糯米粉,土產(chǎn)、水果之類東西給我,楊梅上市時,還要揀最大的、好的、熟透的送給我吃,真象自家姐妹一樣親。②參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云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云和文史資料》第3輯 (畬族史料專輯),1987年 ,第 111頁 。

        文中的畬嫂,一掃昔日膽怯怕人、畏葸不前的形象,她與身為漢族人的“我”接觸時,十分熱情,落落大方。這或許是個案,也許還與個體性格有關,但透過這一個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畬民精神狀態(tài)的可喜變化。而這種變化,無疑是民間層次上畬漢互動不斷加深、相互信任的結果。

        [1]浙江省少數(shù)民族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少數(shù)民族志第[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余紹宋.龍游縣志:卷二“地理考·風俗”[M].民國十四年刊本.

        [3]符璋.平陽縣志:卷十九[M].民國十四年刊本.

        [4]王逍.“透明式”跨族群收養(yǎng)關系的文化詮釋—以麗水市蓮都區(qū)老竹鎮(zhèn)沙溪村畬族收養(yǎng)漢族為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5):34-38.

        The Interaction and Friendship between She and Han Peopl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Based on Two Cases of Oral Historical Materials

        Q I U Guo-zhen
        (College of Humanitie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of She and Ha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much very frequent and their underst anding was very profound and lasting.Historical materials(especially the oral historical materials)show that the two peoples living in the same area developed deep friendship by their common efforts and they lived to gether peacefully and harmoniously.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s:the political,the cultural and the non-governmental communicatio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interaction bet ween She and Han;ethnic harmony;oral history

        (責任編輯 陶舒亞)

        G122

        A

        10091505(2010)01003107

        2009-10-15

        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專項課題 (05WZTO11)

        邱國珍,女,江西鄱陽人,浙江溫州大學社會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從事民俗學研究。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国产青春草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 自慰高潮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日本50岁丰满熟妇xxxx |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 亚洲红杏AV无码专区首页| 人妻经典中文字幕av|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一道之本加勒比热东京|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av免费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日本成人久久| 日本一级二级三级在线| 亚洲综合色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囯产精品无码va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黄| 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一本一道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一区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岛国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美女久久av|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性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