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嘯龍 于志強 畢欽祥 史 振
(1山東省濰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濰坊 261031 2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濟南 250014)
生化需氧量測定探討
李嘯龍1于志強2畢欽祥1史 振1
(1山東省濰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濰坊 261031 2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濟南 250014)
BOD即生化需氧量,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及水體中污染物可降解程度的重要指標,本文首先對BOD的測定原理進行了研究,再對BOD5測定中容易遇到的干擾和消除方法進行了介紹,最后介紹并評述了國內(nèi)外現(xiàn)在最常用的BOD快速測定方法。
BOD 干擾 消除 短時法
生物化學需氧量(又稱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質(zhì),特別是分解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消耗的溶解氧。單位:mg/L。BOD代表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
微生物:包括異養(yǎng)微生物(異養(yǎng)菌,以有機物為營養(yǎng))及自養(yǎng)微生物(自養(yǎng)菌,以無機物為呼吸底物)。
微生物自身生長繁殖的過程中要進行新陳代謝。有機物在氧化分解的同時,約2/3用于合成,1/3用于分解。合成的新細胞在生活活動中進行自身氧化,生成CO2、H2O、NH3并放出能量與氧化殘渣,這個過程稱為內(nèi)源呼吸。
整個生物降解過程如下:
在有氧條件下,有機物的生物降解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碳氧化階段:
所以BOD的組成包括兩部分:第一階段,總碳化需氧量,記作BODu即Oa+Ob;第二階段,硝化需氧量或氮氧化需氧量,記作NODu即Oc+Od。
測定時間與溫度:
微生物的活動與溫度有關,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一般以20℃作為測定的標準溫度。
有機物的生化過程延續(xù)時間很長,在20℃水溫下,完成兩階段約需100d以上,完成第一階段約需20d左右,所以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但是即使只是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測定時間亦需要至少20d,在實際工作中這個時間還是太長。同時實驗表明:(1)一般有機物的碳化需氧量的70%左右會在前5天完成;(2)碳化階段開始后的5~7d,甚至10d才會產(chǎn)生自養(yǎng)型硝化菌,因此第5d進行測定不受硝化干擾。所以目前一般以5d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間。
鑒于上述BOD5的定義、過程和特點,研究人員對容易干擾BOD5測定結(jié)果的因素進行了一些研究:
水中某些有毒物質(zhì)對測定有干擾,如殺菌劑、重金屬、游離氯等會抑制生化作用;藻類或硝化微生物可能使結(jié)果偏高;三價鐵離子也是氧化劑,如果存在的話,會與碘反應,使溶解氧的測量值偏低,從而影響B(tài)OD5的測定;同理,還原性物質(zhì)也會干擾BOD5的測定結(jié)果。
2.2 .1 亞硝酸鹽
可選用疊氮化鈉修正法,操作步驟不變,僅以疊氮化鈉堿性碘化鉀溶液(疊氮化鈉的濃度為10g/L)代替堿性碘化鉀溶液即可。
2.2 .2 余氯和結(jié)合氯
若樣品中含有少量余氯,一般在采樣后放置1~2h,游離氯即可消失。對在短時間內(nèi)不能消失的余氯,可加入適量亞硫酸鈉溶液去除樣品中存在的余氯和結(jié)合氯,加入的亞硫酸鈉溶液的量由下述方法確定:
取已中和好的水樣 100ml,加入乙酸溶液(1+1)10ml、碘化鉀溶液(100g/L)1ml,混勻,暗處靜置5min。用亞硫酸鈉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至淡黃色,加入1ml淀粉溶液(5g/L)呈藍色。再繼續(xù)滴定至藍色剛剛褪去,即為終點。記錄所用亞硫酸鈉溶液體積及消耗體積,計算出水樣中應加亞硫酸鈉溶液的體積。
2.2 .3 藻類
若樣品中有大量藻類存在,BOD5的測定結(jié)果會偏高。當分析結(jié)果精度要求較高時,測定前應用濾孔為1.6m的濾膜過濾,檢測報告中注明濾膜濾孔的大小。
2.2 .4 鐵鹽
在測溶解氧前,應先加40%氟化鉀溶液1ml,使氟化鉀與鐵生成絡合物,以消除鐵的影響。
2.2 .5 還原性物質(zhì)
可選用高錳酸鉀修正法。在測溶解氧前,先往瓶中加0.5ml濃硫酸和0.5ml0.4%高錳酸鉀溶液,蓋緊瓶塞,搖勻,放置15min,在此時間內(nèi)如粉紅色褪去應隨時補加高錳酸鉀溶液,直至粉紅色保持不褪,然后加1ml 1%草酸鈉溶液去除多余的高錳酸鉀,再加入3ml堿性碘化鉀,其他試劑及操作步驟同碘量法。
在對工廠排水和生活排水等水質(zhì)進行管理時,從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立場上講,迅速準確地掌握這些水的受污染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五天法就顯得太長。因此,為了在1h左右的短時內(nèi)測定由微生物降解反應所引起的氧的消耗量,出現(xiàn)了各種在短時間內(nèi)測定BOD的方法。常見的有庫侖計法、差壓法、高溫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電極法等。但前幾種方法由于耗時、耗力,在出現(xiàn)有機物污染事故時不能為環(huán)境管理和決策提供及時的科學依據(jù)。隨著近年來BOD傳感器在技術方面和利用方面取得的進展,微生物電極法成為了國內(nèi)外廣泛認可的BOD短時測定法。
微生物電極法是利用固定化微生物膜與氧電極制成微生物電極,以此測量儀器(以下稱測量儀)測定發(fā)酵廢液、下水等的排水中的生物化學耗氧量(以下稱BODs)的方法。微生物電極法的制定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應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BOD值;(2)與BOD五日法應有可比性;(3)應用廣泛;(4)經(jīng)濟上可行;(5)與國際接軌;(6)方法簡便可行。所以該方法也得到國內(nèi)外研制者和專家認可。
水中以下物質(zhì)對該方法測定不產(chǎn)生明顯干擾的最大允許 量 為 :CO2+-5mg/L;Mn2+-5mg/L;Zn2+-4mg/L;Fe2+-5mg/L;C2+-2mg/L;Hg2+-5mg/L;pb2+-5mg/L;Cd2+-5mg/L;Cr6+-0.5mg/L;CN--0.05mg/L;懸浮物-250mg/L。另外,對微生物膜內(nèi)菌種有毒害作用的高濃度殺菌劑、農(nóng)藥類的污水不適用本測定方法。
見表1。
表1 電極法和五日法測定結(jié)果對照表
使用五天法進行測定得到的BOD,是一系列極其復雜的過程后得出的結(jié)果。這一過程包括:被測水中的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直接或分解后的攝取、產(chǎn)生異化、同化代謝時的氧化,維持代謝的氧化。其過程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比如由于微生物增殖造成的氧化速度加快、因原生動物在捕食微生物時形成食物鏈造成的氧化率的上升。所以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也不可能使用短時法得到與五天法完全相同的BOD值,應該將短時法測得的BOD值與五天法測得的BOD值區(qū)別考慮。但是,根據(jù)短時法的實驗報告得知,一般短時法值與五天法值的比率因被測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對同一種被測水而言,比率是比較一定的。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用短時法測定結(jié)果推算五天法BOD值。
生化需氧量即BOD,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BOD與COD的比值可用于衡量水體中污染物的可降解程度,其測定方法(主要是五天法)的研究和改進,測定新方法的探索,對環(huán)保工作的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