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 101149)
2009年8月28日,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有關專家,對由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預算與價格中心完成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研究制定”成果報告進行了評審。該研究以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性質和特點為基礎,遵循市場經濟和地質工作的規(guī)律,全面分析研究了目前已有的地質勘查預算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考慮了工資及津貼、生產資料物價水平、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因素,制訂了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為開展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標準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礎。
地勘基金是指中央財政在一般預算內安排的著重用于國家確定的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qū)帶前期勘查的專項資金,以及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以折股形式上繳所形成的股權。中央地勘基金實行“中央財政投入、預決算管理、滾動發(fā)展”的管理原則,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是其管理的基礎工作之一。
作為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yè)性地質工作的銜接,基金與基金合作方是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進行合作的。因此,基金項目的承擔單位選擇面向社會,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不再像大調查等公益性項目那樣承擔單位單一化。基金項目承擔單位,除了少數(shù)公益性地勘單位外,多數(shù)為地勘企業(yè)、礦業(yè)權人等等,這些單位分別以資本參與及技術合作等方式來承擔基金項目,享受投資權益,承擔勘查風險。針對該特點,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應該是全成本的市場化標準,其內容應涵蓋項目實施所消耗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及社會保障等合理成本。
經過分析,項目組認為,雖然地質勘查預算標準的建設分,中央、行業(yè)和地方。但從各類標準的內容、結構、水平來看,2007年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聯(lián)合頒布的《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地質調查部分)》,最適合作為本項研究的基礎。
技術路線是分三類情況進行研究。第一類,較成熟的工程手段預算標準的制定。對此類工程手段預算標準的制定,以2007年頒布的《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地質調查部分)》為基礎,利用新的技術經濟指標,采用經濟因素分析法調整標準結構和水平。第二類,對已有預算標準,但隨著技術裝備更新變化,已不適應目前實際需要的工程手段預算標準的制定,如實驗測試預算標準。對此類工程手段預算標準,采用以調研實際資料為基礎,收集測算、針對具體情況分析研究的方法進行制定。第三類,對目前已應用的,但尚無預算標準的工程手段預算標準的制定。如深部鉆探與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的鉆探、地震等。對此類工程手段預算標準的制定,本項目采用了從基礎定額測定做起,逐步測算預算標準的方法。
在對所有基金項目承擔單位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項目中所發(fā)生的五險一金、利潤、稅收等費用的資料,得到了第一手的經濟參數(shù)數(shù)據(jù)資料。
(1)五險一金。通過對相關政策規(guī)定的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不管項目承擔單位性質如何,所依據(jù)的財務會計制度如何,其為職工支付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失業(yè)、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所需費用皆應直接作為成本(費用)列支;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也應列入相關成本(費用)。
經過分析調研資料和相關政策,建議在制定全成本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時,宜采用的繳納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五險一金建議采用繳費比例
(2)利潤。以有效數(shù)據(jù)為基礎進行分析,項目承擔單位所有性質項目(含中央財政項目、地方財政項目、社會資金來源項目)的2005~2007年平均利潤率為6.34%,其中,社會資金來源項目的平均利潤率為9.56%。另根據(jù)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我國地質勘查行業(yè)發(fā)展年度分析研究》報告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全國所有性質地勘單位平均利潤率為15.27%,其中,屬地化地勘單位平均利潤率為9.81%。綜合考慮,將項目承擔單位的合理利潤水平定為10%。
(3)稅收。以多數(shù)單位繳納情況看,只考慮營業(yè)稅、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這四個稅種是否納入項目成本。
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營業(yè)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fā)[1993]149號)第七條第八款之規(guī)定,設計、制圖、測繪、勘探是屬于“服務業(yè)——其他服務業(yè)”范圍,其營業(yè)稅適用稅率為5%。
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fā)[1985]19號),同時考慮一般情況,本項目按營業(yè)稅的7%。
《國務院關于教育費附加征收問題的緊急通知(國發(fā)明電[1994]2號)》中規(guī)定: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的稅額為計征依據(jù) ,附加率為 3%。
綜上,制定中央地址勘察基金項目預算標準時,稅收調整系數(shù)設為:5%+5%×0.07+5%×0.03=5.5%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與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標準是相互關聯(lián),而又有所不同的兩個標準。兩者的內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不同。本質上,兩者都是全成本收費標準,標準的成本結構是相同的,即都包含全成本、“五險一金”和相應流轉稅與平均利潤。外延不同,是指由于兩種資金的使用方向不同,而使兩個標準所涵蓋的專業(yè)范圍有所不同。這一特點決定了兩者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是相同的。因此,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的制定,為開展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預算標準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礎。
2009年,國土資源部的地質找礦改革發(fā)展大討論工作中,重點工作共分5類、13項重點工作任務和40多項具體落實措施。其中,第三類重點工作“標準規(guī)范全面清理”中的第二項重點工作任務是“地質勘查預算標準系統(tǒng)清理”,具體落實措施是“開展地質勘查取費標準研究”,即要求開展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標準。
目前,全國適行的《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地質調查部分)》,是在《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框架下研究制定的,針對的使用對象是地質事業(yè)單位,是非全成本的。不含生產設備折舊費、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稅金、利潤等,不適用于地質調查以外的地質工作。但該標準的存在,又不可避免的對企業(yè)化地勘單位、地勘企業(yè)承擔地勘項目產生影響。行業(yè)性地勘項目收費標準,目前還是一項空白。而此項空缺,嚴重影響了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沒有科學合理的項目收費標準,項目經費匹配缺乏依據(jù),影響了項目承擔的效率與公平。因此,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標準的研究制定勢在必行。
2010年,將開展地質勘查全成本收費標準的研究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基礎定額的修改完善;技術經濟參數(shù)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福利費、設備折舊和相關利稅收集分析;全成本預算標準的測算。
而在研究工作中,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研究中的預算標準測算模式已比較成熟:從對預算定額的更新研究,到經濟因素分析法(參數(shù)分析法)的運用,以及各類經濟指標(工資、津貼、物價、社會保障費、利潤、稅金等)的跟蹤測定,都已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模式,可以借鑒運用。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早日完成全成本預算標準的研制工作,解決使用單位的迫切需求。
[1]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6〕342號.
[2] 地質勘查單位財務制度.財政部財基字〔1996〕 88號.
[3] 關于企業(yè)為職工購買保險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3〕61號.
[4] 國務院關于建立統(tǒng)一的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fā)〔1997〕26號.
[5] 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fā)〔1998〕44號.
[6] 失業(yè)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258號.
[7] 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
[8] 勞動部關于發(fā)布《企業(yè)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的通知.勞部發(fā)〔1994〕504號.
[9]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1999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2號發(fā)布,根據(jù)2002年3月24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10] 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建金管〔200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