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劉金浪,張宗華
(1.昆明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與資源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迫切需要依靠技術進步來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fā)利用國內現有鐵礦資源,尤其是受目前選礦技術限制而不能開發(fā)利用的復雜難選鐵礦石,增儲增效,充分挖掘現有鐵礦山的生產潛力,提高鐵礦石的自給率,緩解進口鐵礦石的壓力,維持穩(wěn)定、足量、優(yōu)質的鐵礦原料供給,以保障鋼鐵工業(yè)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1-4]。目前,我國有占總儲量14.68%,總量達74.5億t的高磷鐵礦石,因技術問題而沒有開發(fā)利用[5-10]。所以,研究高磷鐵礦石降磷的工藝,對保障我國鋼鐵工業(yè)原料的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課題以云南某礦高磷赤褐鐵礦為研究對象,進行了高磷赤褐鐵礦提鐵降雜試驗研究。在常規(guī)的強磁選、重選和浮選得到的選礦指標不夠理想的情況下,采用還原焙燒-弱磁選工藝得到了較好的選礦指標。
試樣是云南某高磷赤褐鐵礦,試樣光譜分析見表1,試樣化學成分分析見表2,試樣鐵物相分析見表3。
表1 試樣光譜分析結果/%
表2 試樣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表3 試樣鐵物相分析結果/%
從表1、表2及表3可以看出,該礦中鐵主要以赤褐鐵礦形式存在,占總鐵的98.56%。有害元素硫、砷的含量較低,對該礦石影響不大,經化學分析礦石磷超標嚴重。
經過礦石賦存狀態(tài)研究,礦石中的鐵主要是以褐鐵礦的形式產出。其它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另有少量的長石、絹云母和高嶺石等。石英和長石容易從褐鐵礦中選別出。經電子探針成分分析,褐鐵礦中主要含MnO、SiO2和P2O5等雜質。礦石中的磷含量為0.88%,其中85.9%的磷以類質同象的形式分布于褐鐵礦中,這部份磷不能用機械選礦的方法和褐鐵礦分離。另有14.1%的磷是以膠磷礦的形式產出,但膠磷礦也是以浸染狀或極細的機械混入物的形式分布于褐鐵礦中,這部份磷也難用機械選礦的方法和褐鐵礦分離。
試驗過程中發(fā)現,采用還原焙燒的方法,可以將鐵的品位提高到55%左右,但磷含量仍然較高,仍不能達到合同指標。因此,在還原焙燒試驗研究過程中,加入了其它藥劑,把磷的含量降低到0.3%以下。該試驗是將試樣在一定溫度下,干燥脫水后干磨制粉,加入一定量的氯化劑和還原劑與粉狀試樣混勻,將之置入焙燒爐中進行焙燒;焙燒后的產物,經過水淬、磨礦及弱磁場磁選機選別后,得到磁性產物;磁性產物經過過濾脫水干燥后,得最終的鐵精礦。試驗流程見圖1。
圖1 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流程
氯化劑用量試驗結果見表4。焙燒溫度900℃,焙燒時間60min,磁選物料細度-0.074mm占75%,弱磁選磁場強度H=0.1T。
表4 氯化劑用量試驗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氯化劑用量的增加,鐵品位呈逐漸上升趨勢變化,鐵回收率先呈升高趨勢變化,當氯化劑用量增加至25%時,鐵回收率有一定的降低;鐵精礦中的磷含量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變化。綜合考慮,選擇氯化劑用量為25%比較合適,可以得到產率為40.34%、含磷0.280%、鐵品位為77.70%、鐵回收率74.58%的鐵精礦選礦指標。
還原劑用量試驗結果見表5。焙燒溫度900 ℃,焙燒時間60min,磨礦細度-0.074mm占75%,弱磁選磁場強度H=0.1T。
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還原劑用量的增加,鐵品位呈逐漸上升趨勢變化,鐵回收率先呈升高趨勢變化,鐵的回收率有一定的降低;鐵精礦中的磷含量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變化。綜合考慮,選擇還原劑用量為11%比較合適,可以得到產率為40.98%、含磷0.191%、鐵品位為79.04%、鐵回收率74.58%的鐵精礦選礦指標。
磁場強度試驗結果見表6。焙燒溫度900 ℃,焙燒時間60min,磁選物料細度-0.074mm占75%。
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鐵品位變化較小,鐵回收率呈升高趨勢變化,鐵的回收率有一定的降低;鐵精礦中的磷含量變化比較小。綜合考慮,選擇磁場強度H=0.15T比較合適,可以得到產率為44.42%、含磷0.223%、鐵品位為76.92%、鐵回收率81.39%的鐵精礦選礦指標。
表5 還原劑用量試驗結果
表6 磁場強度試驗結果
焙燒溫度900℃,焙燒時間60min,磨礦細弱磁選磁場強度H=0.1T, 磨礦細度試驗結果見表7。
從表7可以看出,隨著細度的增加,鐵品位變化較小,鐵回收率先呈升高趨勢變化,但細度增加至-0.045mm鐵品位變化比較小,鐵的回收率有一定的降低;鐵精礦中的磷含量變化比較小。綜合考慮,選擇磁場細度為-0.074mm占100%比較合適,可以得到產率為39.75%、含磷0.239%、鐵品位為82.33%、鐵回收率79.66%的鐵精礦選礦指標。
表7 磨礦細度試驗結果
采用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對包子鋪鐵礦的混合樣進行了工藝條件試驗,得到了試驗條件:焙燒溫度900℃、焙燒時間60min、還原劑用量11%,氯化劑用量25%,弱磁選磁場強度H=0.10T,磁選物料細度-0.074mm占100%。下面就所取得的試驗條件,分別對高品位樣和混合樣進行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流程全程試驗,試驗結果見表8。
表8 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流程全程試驗結果
從表8的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流程全程試驗結果可知,對試樣可以得到鐵品位為77.24%、含 P 0.218%、鐵回收率為80.20%的選礦指標。
(1)經過礦石賦存狀態(tài)研究,礦石中的鐵主要是以褐鐵礦的形式產出,褐鐵礦中主要含MnO、SiO2和P2O5等雜質。礦石中的磷含量為0.88%,其中85.9%的磷以類質同象的形式分布于褐鐵礦中,另有14.1%的磷是以膠磷礦的形式產出。
(2)在常規(guī)的強磁選、重選和浮選得到的選礦指標不夠理想的情況下,采用還原焙燒-弱磁選工藝得到較好的選礦指標。試驗表明:氯化劑用量為25%,還原劑用量為11%,磁場強度為0.15T,磁場細度為-0.074mm占100%比較合適。在最優(yōu)工藝下,進行氯化離析-弱磁選工藝流程全程試驗,可以得到產率64.46%、鐵品位為55.77%、鐵回收率為85.48%的鐵精礦選礦指標。
[1] 焦玉書, 周 偉.世界鐵礦資源開發(fā)利用和我國進口鐵礦石的發(fā)展態(tài)勢[J].中國冶金,2004(11):13-18.
[2] 張漢泉.難選赤褐鐵礦焙燒-磁選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2006(5):44-48.
[3] 孫炳泉.近年我國復雜難選鐵礦石選礦技術進展[J].金屬礦山,2006(3):11-l3.
[4] 崔吉讓,等.高磷鐵礦石脫磷工藝研究現狀及發(fā)展方向[J]. 礦產綜合利用,1998(6):20-24.
[5] 肖軍輝,張宗華,張 昱.某細粒難選赤褐鐵礦提鐵降磷新工藝研究[J].金屬礦山,2006,(10):28-30.
[6] 黎海雁.化學選礦[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9:65-70.
[7] 黃禮煌.化學選礦[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0.
[8] 全宏東.礦物化學處理[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4.
[9] 王常任.磁電選礦[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2.
[10] 孫克已,李逸群,等.弱磁性鐵礦石脫磷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1999(6):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