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幅錯亂的圖,老師要求重新排列,再寫成一段話,你是怎么排的呢?
第一幅圖:一棵垂頭喪氣的老樹,樹干上滿是蟲子,樹葉幾乎落光了。第二幅圖:老樹哈哈大笑地望著飛走的啄木鳥。第三幅圖:一棵老樹郁郁蔥蔥地挺立著。第四幅圖:啄木鳥用爪子勾住樹干,嘴巴啄著樹洞,給老樹治病。
班上的大部分學生都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排列的,即(1)、(4)、(2)、(3),先講老樹病了,接著講啄木鳥給老樹治病,然后講治完病后,啄木鳥飛走了,最后講老樹病好后又長得一片蔥蘢。
班上有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從《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中得到啟示,我的排列順序是(3)、(1)、(4)、(2)。先講老樹長得很好,接著講過一段時間老樹得了病,然后講啄木鳥來給老樹治病,最后講治完病后,啄木鳥就飛走了?!崩蠋煾吲d地夸獎道:“這位同學真聰明,大家給他鼓掌!”
掌聲剛停,班上的另一名同學站起來,很得意地說:“老師,我的排列順序是(3)、(4)、(2)、(1)?!彼@么一說,同學們議論紛紛:“老樹長得很好——啄木鳥給老樹治病——啄木鳥飛走了—一老樹愁眉苦臉,滿身是蟲。虧你還是我們班的高才生,這么簡單的圖意怎么被你排得亂七八糟的?”這名同學毫不示弱地說:“我是從‘諱疾忌醫(yī)’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發(fā),當初齊桓侯得了小病,扁鵲勸他治療,他卻說自已沒病,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卻追悔莫及了。我這樣排列的意思是:先講老樹長得很好,然后講啄木烏要給老樹治病,老樹不相信自己得了病,把啄木鳥趕走了,最后講后來,老樹果然大病一場,滿身是蟲子,它很后悔不該把啄木鳥趕走?!蓖瑢W們,這“亂七八糟”的排列,競然有那么深刻的內(nèi)涵!你想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