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俗有時是塊最大的遮羞布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從中我們可以汲取許多養(yǎng)分。不過,在四大名著的字里行間,我們也可以透視到國人的很多陋習(xí):
隨地大小便和亂題字。《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如來佛的掌心里翻筋斗云,看到五根手指聳立入云,以為到了天邊,于是孫大文豪的文癮發(fā)作,在如來佛的中指上題字“齊天大圣到此一游”,順便還撒了泡猴尿。
《水滸傳》中林沖和宋江這兩位,一個是赳赳武夫,一個是落難小吏,卻都好題詩。林沖命好,幸好遇到了朱貴,就此逼上梁山;宋江運(yùn)氣就差了,被黃文炳發(fā)現(xiàn)反詩,險些喪命。
《紅樓夢》里有關(guān)撒尿的故事也不少。劉姥姥進(jìn)大觀園,由于吃壞了肚子,急咧咧就要在茵茵碧草上解手,虧得被傭人制止。劉姥姥是一個村嫗,可鴛鴦這榮國府老祖宗的紅人一樣是夜晚內(nèi)急,打算就近在草叢里解決,卻撞見了司棋和她表弟這對野鴛鴦。
注重關(guān)系學(xué)。《三國演義》里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從此奠定了蜀漢的基業(yè)。
《水滸傳》里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們,以義氣為紐帶,使彼此關(guān)系和諧。不僅如此,宋江等人去東京汴梁謀劃招安大計,走名妓李師師的門路,才得通達(dá)圣聽。
再看《西游記》,西天路上的妖精大都有后臺,孫悟空無計可施,只能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動用如來、菩薩和天庭這些關(guān)系網(wǎng)來制伏妖精。
《紅樓夢》里的主人公們也深諳此道,四大家族盤根錯節(jié),織成一張龐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薛蟠打死了人,跟沒事人似的,因為他知道,一定會有賈雨村這樣的葫蘆僧去給他揩屁股。大觀園成立詩社,找管家婆王熙鳳要銀子,公子姑娘們也懂得送頂“監(jiān)詩御史”的頭銜給她。
刑不上士大夫。西方人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雖也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但更多時候講的還是“刑不上士大夫”。
《三國演義》里曹操行軍,號令三軍不得踐踏青苗,違令者斬。言猶在耳,曹操的馬驚了,踏壞了青苗,曹操割發(fā)代首,居然贏得了美譽(yù)。
《水滸傳》里李逵屢次違反梁山軍規(guī),甚至怒砍梁山大旗,宋江只是大聲呵斥,或者假意要殺,別人一求情就順坡下驢。此無他,李逵乃宋江的第一心腹。這是“刑不上士大夫”的升級版本——“刑不加親”。
《西游記》里滿天神明對百姓漠不關(guān)心,卻對門下私入人間作惡的妖精仁慈得很,一句“這是你師徒合該有此劫”,就搭救了妖精。
四大名著是四面鏡子,照見國人的陋習(xí)。我們讀書,切不可諱疾忌醫(yī),只道此是小說家言,就放過自身的陋習(xí)。這樣豈不辜負(fù)了幾位先賢的教誨?
(摘自楊春恒律師博客)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