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一個窮苦的家庭。他的父親在波恩的宮廷里擔(dān)任樂手,靠微薄的工資維持家庭生活。貝多芬從小就展露出了音樂方面的天分。11歲時,貝多芬拜音樂家尼法為師,尼法是一個非常嚴(yán)厲的老師,教法非常嚴(yán)格,貝多芬常常累得精疲力竭。媽媽告訴他:“大家都夸獎你是個天才才因為人家看你是個孩子,如果你信以為真的話,那就是你的錯誤了,照這樣錯誤下去,你還能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嗎?每位偉大的人物,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成功的?!?/p>
后來貝多芬來到維也納,被當(dāng)時最著名的音樂家海頓收為學(xué)生。但貝多芬獨創(chuàng)一格的天分,讓他很想開拓一個所有的音樂家們從沒有到過的新境界。
“我要打破那些形式,我要去打開那扇還沒有人打開過的門!”貝多芬在心里吶喊。
貝多芬30歲那年的春天,他在國立宮廷劇場第一次舉行獨奏會,首次發(fā)表他的交響曲。也正是在貝多芬30歲的時候,他的耳朵就出現(xiàn)了耳聾的征兆,不論白天或夜晚,耳朵里老是轟隆地響個不停,后來連鋼琴的低音也逐漸聽不到了。年輕的音樂家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然而,遺書寫好以后,在心靈的深處有一個聲音響起:“還有音樂在那里等待著我呢!等我到了不能寫樂譜的時候,再死也不遲吧!”
貝多芬從想自殺的苦痛深淵跳出來后,雖然他的病沒有好起來,但是由于情緒的轉(zhuǎn)變,他對于藝術(shù)的熱情又高漲起來。在貝多芬藝術(shù)生涯中獲得最輝煌成就的這段時間,他的耳聾一直在加重。不到50歲,就完全失去了聽覺。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部交響曲,被后人稱為“永恒的九部交響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新約全書”。1827年,這位雖然經(jīng)歷了不幸,卻憑著堅強意志,不斷奮斗的音樂家,最終沒能戰(zhàn)勝病痛的折磨,在維也納與世長辭,享年57歲。
如果你愿意,請靜靜地彈奏或聆聽第九交響曲,你會聽到“樂圣”貝多芬心中的洶涌澎湃的心聲。
在1824年那次著名的演奏會中,他站在樂隊前面,既不看面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琴聲,全憑自己豐富的音樂記憶指揮演出。那是他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左邊這幅畫反映的正是貝多芬全憑記憶指揮演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