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12(2010)02-0146-07
[續(xù)2010年第1期]
(2)大業(yè)九年正月朔旦,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勣見之?!^勣曰:“檀越家似有絕世寶鏡也??傻靡娨?”……勣出之。僧跪捧欣躍,……僧又嘆息曰:“更作法試,應(yīng)照見腑臟。所恨卒無藥耳……”……而胡僧遂不復(fù)見。
這位代表佛教文化的胡僧,在《西京雜記》“身毒國寶鏡”中還是見鏡不見人;到《抱樸子·登涉》郄伯夷照而刺殺犬怪中,人的形象已經(jīng)影影綽綽;到《古鏡記》,他終于從幕后走到了前臺,讓我們看清了他的尊容。胡僧所言“更作法試,應(yīng)照見腑臟”,這很明顯也是從《西京雜記》“咸陽宮異物”的方鏡中獲得了靈感。
(3)其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令廳前有一棗樹,圍可數(shù)丈,
不知幾百年矣。前后令至,皆祠謁此樹,否則殃禍立及也。度……陰念此樹當(dāng)有精魅所托,人不能除,養(yǎng)成其勢。乃密懸此鏡于樹之間。其夜二鼓許,聞其廳前磊落有聲,若雷霆者。遂起視之,則風(fēng)雨晦瞑,纏繞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鱗赤尾,綠頭白角,額上有王字,身被數(shù)創(chuàng),死于樹。度便下收鏡,命吏出蛇,焚于縣門外。
這是對道士鏡照見鹿精犬怪的繼承,并發(fā)揚照見而為照殺,鏡子功力大增。
(4)有河北人張龍駒,為度下小吏,其家良賤數(shù)十口,一時遇疾。度憫之,赍此入其家,使龍駒持鏡夜照。諸病者見鏡,皆驚起,云:“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冰著體。冷徹腑臟?!奔磿r熱定,至晚并愈。
這是對秦始皇方鏡“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nèi),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的繼承,并發(fā)揚照病而成為治病,鏡子功力又增一成。
(5)大業(yè)十年,度弟勣自六合丞棄官歸,又將遍游山水,以為長往之策?!瓌拊唬骸按藙e也,亦有所求。兄所寶鏡,非塵俗物也。勣將抗志云路,棲蹤煙霞,欲兄以此為贈。”度曰:“吾何惜于汝也?!奔匆耘c之。勣得鏡,遂行,不言所適。
這一段文字,就是對葛洪《抱樸子·登涉》“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于背后,則老魅不敢近人”之說的繼承;《古鏡記》其后的數(shù)段描述鏡異之文,緊緊扣住“登涉”二字,結(jié)合《登涉》下文的“越章封泥”故事,對《抱樸子·登涉》照見老鹿、照見群犬情節(jié)進行摹擬,并發(fā)揚“登山”進而及于“涉水”,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古鏡的神功異能。
(6)有一石堂,可容三五人,勣棲息止焉。月夜二更后,有兩人:一貌胡,須眉皓而瘦,稱山公;一面闊,白須,眉長,黑而矮,稱毛生。謂勣曰:“何人斯居也?”勣曰:“尋幽探穴訪奇者?!倍俗c勣談久,往往有異義,出于言外。勣疑其精怪,引手潛后,開匣取鏡。鏡光出,而二人失聲俯伏。矮者化為龜,
胡者化為猿。懸鏡至?xí)?,二身俱殞。龜身帶綠毛,猿身帶白毛。這段文字,是對《抱樸子·登涉》“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并精思于蜀云臺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黃練單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勞乎道士,乃辛苦幽隱!’于是二人顧視鏡中,乃是鹿也”一段情節(jié)的變本加厲的復(fù)述。
(7)井傍有池,水湛然綠色。問樵夫。曰:“此靈湫耳。村閭每八節(jié)一祭之,以祈福佑。若一祭有闕,即池水出黑云,大雹浸堤壞阜?!臂乱R照之。池水沸涌,有雷如震;忽爾池水騰出池中,不遺涓滴;可行二百余步,水落于地。有一魚,可長丈余,粗細大于臂;首紅額白,身作青黃間色;無鱗有涎,蛇形龍角;嘴尖,狀如鱘魚;動而有光,在于泥水,困而不能遠去。勣謂蚊也,失水而無能為耳。刃而為炙,甚膏,有味,以充數(shù)朝口腹。
《抱樸子·登涉》在有關(guān)道士鏡的下文又云:“抱樸子曰: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nèi)也。行見新虎跡,以印順印之,虎即去;以印逆印之,虎即還;帶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不但只辟虎狼,若有山川社廟血食惡神能作福禍者,以印封泥,斷其道路,則不復(fù)能神矣。昔石頭水有大黿,常在一深潭中,人因名此潭為黿潭。此物能作鬼魅,行病于人。吳有道士戴曬者,偶視之,以越章封泥作數(shù)百封,乘舟以此封泥遍擲潭中。良久,有大黿徑長丈余,浮出不敢動。乃格煞之,而病者并愈也……”王度《古鏡記》上段描寫鏡異之文,也可明顯看出在向葛洪這段描寫印異之文遙遙致敬。
(8)汴主人張琦家有女子患,入夜,哀痛之聲,實不堪忍。勣問其故。病來已經(jīng)年歲,白日即安,夜常如此。勣停一宿;及聞女子聲,遂開鏡照之。痛者曰:“戴冠郎被殺!”其病者床下,有大雄雞,死矣;乃是主人家七八歲老雞也。
“七八歲老雞”成魅祟禍女子,王勣以古鏡照殺之,這仍是《抱樸子》“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笕四慷T嚾耍ú?,能于鏡中易其真形耳”的回光反射。
(9)游江南,將渡廣陵揚子江……勣攜鏡上舟,照江中數(shù)步,明朗徹底;……躋攝山麴芳嶺……逢其群鳥,環(huán)人而噪;數(shù)熊當(dāng)路而蹲;以鏡揮之,熊鳥奔駭。是時利涉浙江,遇潮出海,濤聲振吼,數(shù)百里而聞?!瓌蕹鲧R照,江波不進。屹如云立。四面江水,豁開五十余步;水漸清淺,黿鼉散走。舉帆翩翩,直入南浦?!斓翘炫_,周覽洞壑。夜行佩之山谷,去身百步,四面光徹,纖微皆見,林間宿鳥,驚而亂飛。
葛洪《抱樸子·登涉》又云:“或問涉江渡海辟蛇龍之道。抱樸子曰:道士不得已而當(dāng)游涉大川者,皆先當(dāng)于水次破雞子一枚,以少許粉雜香末,合攪器水中,以自洗濯。則不畏風(fēng)波蛟龍也……”王度《古鏡記》上段文字,正是融合了葛洪道士鏡、越章封泥及雞子粉末的諸種奇異之處而合成。
(10)豐城縣倉督李敬慎家有三女,遭魅病,人莫能識。藏秘療之無效。……勣拔窗欞子,持鏡入閣,照之。三女叫云:“殺我婿也。”初不見一物。懸鏡至明,有一鼠狼,首尾長一尺三四寸,身無毛齒;有一老鼠,亦無毛齒,其肥大可重五斤:又有守宮,大如人手,身披鱗甲,煥爛五色,頭上有兩角,長可半寸,尾長五寸以上,尾頭一寸色白,并于壁孔前死矣。從此疾愈。
此段文字描寫頗細膩,但內(nèi)容只是對上文鏡異之事的重復(fù)變奏,逞文采炫視聽而已。
另“大業(yè)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匣中悲鳴,其聲纖遠,俄而漸大,若龍咆虎吼,良信乃定。開匣視之,即失鏡矣”,這段美煥絕倫的文字,也是漢宣帝寶鏡“帝崩,不知所在”和秦始皇方鏡“高祖悉封閉以待項羽,羽并將以東,后不知所在”的神奇變奏,將銅質(zhì)的鏡子寫成了有生命有靈魂的神器,充滿世事悲涼之感。
據(jù)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古鏡記》之附錄,我們看到在唐人小說中,尚有數(shù)事與葛洪所記鏡異事相合,茲略論之?!懂惵勪洝贰袄钍靥币粍t云:
唐天寶三栽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圭R可以辟邪,鑒萬物。秦始皇之鏡,無以加焉。
在這里,作者自己點明了“揚州水心鏡”與“秦始皇之鏡”的關(guān)系,說明作者創(chuàng)作此故事時,心里是存有秦始皇之鏡的影像的?!恫┊愔尽贰熬丛f”一則云:
某本師曠所鑄十二鏡之第七者……此語與《古鏡記》“昔者吾聞黃帝鑄十五鏡……此第八鏡也”如出一轍;《抱樸子·登涉》中“黃神越章之印”的黃神,即道教祖神黃帝。黃帝、師曠同為古之異人。可以看出,王度黃帝之鏡、葛洪黃神越章之印與此師曠之鏡的同源異流關(guān)系?!对洝贰皾O人”一條云:
蘇州太湖,入松江口。貞元中,有漁人栽小網(wǎng)數(shù)船,共十余人,下網(wǎng)取魚,一無所獲。網(wǎng)中得物,乃是鏡而不甚大。漁者忿其無魚,棄鏡于水。移船下網(wǎng),又得此鏡。漁人異之,遂取其鏡視之,才七八寸。照形悉見其筋骨臟腑,潰然可惡。其人悶絕而倒。眾人大驚。其取鏡鑒形者,即時皆倒,嘔吐狼藉。其余一人不敢取照,即以鏡投之水中。良久,扶持倒吐者,既醒。遂相與歸家,以為妖怪。明日,方理網(wǎng)罟,則所得魚多于常時數(shù)倍。其人先有疾者,自此皆愈。詢于故老:“此鏡在江湖,每數(shù)百年一出,人亦常見。”但不知何精靈之所恃也。
這是秦始皇方鏡“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nèi),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與抱樸子黃神越章之印相結(jié)合的變相說法?!端纱颁洝贰罢阌覞O人”一條云:
有漁人于秦淮垂機網(wǎng)下深處,忽覺力重異于常時,及斂就水次,卒不獲一鱗,但得古銅鏡,可尺余,先浮于波際。漁人取視之。歷歷盡見五臟六腑,血縈脈動,竦駭氣魄,因腕戰(zhàn)而墜。這也是秦始皇方鏡“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的遺響余韻?!短綇V記》二百三十二“陴湖漁者”云:
唐天祜中,有漁者于網(wǎng)中獲鐵鏡,亦不甚澀,光猶可鑒,面闊五六寸,攜以歸家。忽有一僧及門,謂漁者曰:“君有異物,可相示乎。”答曰:“無之?!鄙唬骸奥劸@鐵鏡,即其物也?!彼斐鲋?。僧曰:“君但將往所得之處照之,看有何睹?!比缙溲远?,照見湖中無數(shù)甲兵。漁者大駭,復(fù)沉于水。僧亦失之。
“天祜”是唐朝昭宗和唐末代皇帝哀帝的年號。這一僧者從漢宮走來,經(jīng)過六朝,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在唐朝滅亡的一聲哀嘆中,與古鏡同歸于寂。
《三水小牘》“元稹”一則云:“丞相元稹之鎮(zhèn)江夏也。嘗秋夕登黃鶴樓,遙望河江之湄,有光,若殘星焉。乃令親信某往視之。某遂棹小舟,直詣光所,乃釣船中也。詢彼漁者,云:”適獲一鯉,光則無之?!坝H信乃攜鯉而來。既登樓,公庖人剖之,腹中得鏡一,如古大錢。以面相合,背則隱起雙龍,雖小,而鱗、鬣、爪、角,悉具。精巧且瑩,常有光耀。公寶之,置臥內(nèi)巾箱中。及相公薨,鏡亦亡去?!痹 冻旰擦职讓W(xué)士代書一百韻》云:“扇因秋棄置,鏡異月盈虧?!痹〖纫娺^古鏡之異,又吟過古鏡之異。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云:“我聞?wù)昭R,及與神劍鋒?!崩钌屉[第一次把各種寶鏡、方鏡、道士鏡、古鏡正式命名為“照妖鏡”。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樂》記“咸陽宮中,有銅人十二枚”云云,是《西京雜記》卷三“咸陽宮異物”條的前半部分,顯然和葛洪所記同出一源;《酉陽雜俎》同卷《器奇》云:“元和末,海陵夏侯乙庭前生百合花,大于常數(shù)倍,異之。因發(fā)其下,得甓匣十三重,各匣一鏡,第七者光不蝕,照日光環(huán)一丈,其余規(guī)銅而已?!蓖瑫硎段锂悺吩疲骸扒冂R。舞溪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余,照人五藏。秦皇世號為照骨寶。在無勞縣鏡山?!庇纱丝梢?,唐朝的小說家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鏡異之事多有所見,對葛洪所記之鏡異事多有所聞?,F(xiàn)實所見與遙遠所聞相結(jié)合,提煉凝聚到筆端,就成為五彩紛呈的唐人鏡異小說,至今仍以其霉綠斑斕的盎然古意,閃爍著灼灼神光。
汪辟疆在《唐人小說·古鏡記》的按語中說:“古今小說紀鏡異者,此為大觀矣。其事有無,姑勿論。即觀其侈陳靈異,辭旨恢詭,后人摹擬,汗流莫及。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風(fēng),下開有唐藻麗之新體。洵唐人小說之開山也。唐人記鏡異者,尚有數(shù)事,雖不必同出一源。而辭皆可玩?!边@是非常有見地的話。“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風(fēng)”,雖然是從小說體式上著眼,我們?nèi)绻曛?,把它看作是從鏡異這一題材上落墨,那么,《古鏡記》就與葛洪《抱樸子·登涉》中的道士鏡掛上了鉤。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抱樸子。登涉》的道士鏡又與《西京雜記》的漢宣帝寶鏡及秦始皇方鏡有某種承繼關(guān)系。除《古鏡記》外,唐人其他鏡異小說也都順著漢宣帝寶鏡和秦始皇方鏡所指引的方向迤邐而來。因此,我們可以修正汪辟疆“雖不必同出一源”的說法,得出結(jié)論說:晉人葛洪所記鏡異事是唐人鏡異小說的源頭。
(責(zé)任編輯 魏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