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無聲無息的你
你曾經(jīng)問我的那些問題
如今再沒人問起
分給我煙抽的兄弟
分給我快樂的往昔
你總是猜不對我手里的硬幣
搖搖頭說這太神秘
你來的信寫得越來越客氣
關(guān)于愛情你只字不提
你說你現(xiàn)在有很多的朋友
卻再也不為那些事憂愁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憶
那些日子里你總說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發(fā)帶
你說每當你回頭看夕陽紅
每當你又聽到晚鐘
從前的點點滴滴會涌起
在你來不及難過的心里
你問我?guī)讜r能一起回去
看看我們的宿舍我們的過去
你刻在墻上的字依然清晰
從那時候起就沒有人能擦去
小編“點”歌:
相信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并在校園里熏陶過的人都會知道“高曉松”這個名字。當然,估計看我們這本雜志年齡段的人熟悉高曉松多半是從去年湖南衛(wèi)視“快樂女聲”那個力挺曾軼可的評委而了解的。
無論你是否喜歡當評委的高曉松,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這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每年都會在學生畢業(yè)前的散伙兒飯上引得大家痛哭流涕,而且事后仍然感慨萬分。對很多人來說,這些淚水是最值得回憶與感動的。
高曉松自己說:“我寫的歌不是只屬于某一個階段,我寫的東西比較淺,就是基本人性,我的能力就是描述得比較好。”
這話說得很實在,因為所謂的經(jīng)典就是引起人性或靈魂共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