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定居他鄉(xiāng),媽媽就成了中國郵政的忠實用戶,從衣服到食品,從書籍到器皿,凡是能想象得出的東西,她都能用包裹給我郵寄過來。別的倒也罷了,每每收到媽媽的食物,我是又喜歡又覺得麻煩,滋味復雜。冬天腌的香腸、臘肉、咸魚,平日要用的粉蒸肉調料等調味品,家鄉(xiāng)特產(chǎn)熱干面。吃到嘴里,是熟悉的家鄉(xiāng)味道,喜歡。若說這些食物有多稀罕,本地買不到非要媽媽寄來,又談不上。
一年,因雪災導致包裹在路上走了半個月,收到時,香腸被捂得濕淋淋的,臘肉已經(jīng)有股哈喇味兒,至于臘雞腿和咸魚,看情形是沒法吃了。原本我就擔心腌制品不健康,又心疼老媽的退休金被白白糟蹋,干脆撥通電話,對媽媽的郵寄行動下了最后的通牒。
媽媽在電話那頭,頗不服氣:“從小你就最愛吃我做的香腸……”
是啊,媽媽是家庭型的女人,媽媽的愛,就是香腸、糖醋排骨、紅燒肉、蓮藕骨頭湯。我承認!可我已三十多歲,有夫有女,有一大堆的事情,是成熟的中年女士,媽媽仍當我是小女孩。當然我是有福氣的,我知道這是為人女兒莫大的幸福。千里之外的媽媽,系著圍裙忙碌的樣子,是我接到她的電話時自動跳到眼前的圖片。
每天中午十二點,我的手機鈴聲會準時響起。不看也知道是媽媽打來的長途。自從申請了親情長途電話捆綁優(yōu)惠,媽媽好像撿了大便宜,每天都給我掛這樣的午餐提醒電話。媽媽知道,早晚兩頓我在老公孩子面前要充當健康飲食的榜樣,離開他倆,我就是工作狂,常常有意無意地忘記吃午餐。
不過是頓午餐而已,媽媽關心的事情太過瑣碎。我因減肥因煩惱因忙碌而忽略午餐,她只有一種表達母愛的方式——叫我吃飯。
媽媽的愛,始終停留在解決孩子溫飽的初級階段。有時我會想,倘若母愛有味道,媽媽的味道,準是撲鼻的飯菜香。
前幾天出差路過老家,不過是逗留半天,在那兒吃頓午飯,媽媽競準備了十二道菜!雞湯是頭天晚上就煨上的,我最愛吃的霉千張是跟相熟的攤主預定好的,青菜只留了最嫩的菜心,排骨選的是最好的肋排。媽媽忙出一身的汗,卻巴巴地只顧著看我大口大口地消滅她的勞動成果。
十二道菜啊,即使每樣都少吃一點,總體說來分量也不少,我居然吃掉了一半。吃飽喝足,歪在媽媽身邊,鼻子里鉆進媽媽的味道,有點汗味,有點油煙味,最濃的,是飯菜的氣息。媽媽的味道啊!
只是不知,如我這般忙忙碌碌、打扮得精致芳香、烹飪手藝卻極其一般的寫字樓女士,在母親這個身份上,孩子會如何定義我的味道。我問女兒,她思考了半秒鐘,扭一下脖子,眉頭一抬:“香香的,當然是香香的啦!”
我眉開眼笑,滿意地追問:“嗯,那—一到底是什么香味?”我特意提示道:“是香水味還是花香?”
女兒扮個鬼臉,長睫毛如蝴蝶飛舞,似乎在尋找另一個合適的香源。我繼續(xù)提示:“那么,是蘋果香?西瓜味?草莓味?冰棒冰激凌的滋味?”香味從我的理想逐步向她的愛好靠近,我不知道孩子會如何形容我對她的愛,但我已經(jīng)伸過手臂環(huán)繞住她。
女兒終于歪著腦袋給了我一個她自認為最貼切的答案:“是一飯菜香!”我氣歪了鼻子,出著粗氣。看來,天下母愛都是差不多的,我并不能翻出新花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