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晦瓷,絲綢一樣。漆器也是中華名族文化的瑰寶,歷來深受人們青睞
像陶瓷、絲綢一樣,漆器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漆器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制作時間長,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較高,唐代的金銀平脫、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寶嵌、清代的脫胎漆器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歷來深受人們青睞。
拍賣市場表現(xiàn)搶眼
漆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之一,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漆器是1977年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張榮介紹說,目前可見的漆器,以元明清時期居多,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漆器更為常見。但國內漆器收藏還沒有形成像瓷器那樣的氣候,在國內雜項市場中漆器所占的份額不大,這是因為傳世漆器,尤其是漆器精品少之又少。
雖然漆器沒有像瓷器收藏那樣熱門,但漆器珍品在最近幾年的拍賣會上卻表現(xiàn)不俗,尤其是明清時期的珍品漆器,更是屢創(chuàng)高價,讓人看到了漆器投資的潛力。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永樂剔紅牡丹花卉大圓盒以1287.37萬元的高價成交。2003年,一件明代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在中國嘉德的“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中以275萬元成交。另一件唐代黑漆螺鈿琴在上海崇源秋季拍賣會上以220萬元成交。2005年,一件明永樂剔紅牡丹紋盒在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以214.5萬元成交,另一套,清代雕漆方桌、扶手椅在遼寧國拍拍出313.5萬元。2006年,一件清代乾隆剔紅御制詩筆筒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606.3萬元成交,另一件清代乾隆脫胎朱漆題詩菊瓣形蓋盒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拍出了550萬元。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紅雙螭荷葉式盤以497.3萬元成交。2008年,一件明洪武剔紅瑤池祝壽圖菱花式盤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是2029萬元,另一件明永樂乾隆御題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成交價是2916萬元,此外,一件明嘉靖剔犀如意云紋六方執(zhí)壺成交價是529萬元,一件明嘉靖剔彩龍風戲珠紋渣斗成交價是476萬元,另一件元代黑漆嵌螺鈿榮歸圖長方盒成交價445萬元。
2009年,一件明洪武剔紅游歸圖倭角方盤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是2228萬元,另一件元代黑漆嵌螺鈿廣寒宮群仙宴樂圖八方蓋盒成交價是1834萬元,此外,一件明永樂剔紅菱花式愛鶴圖盤成交價是403萬元。
與漆器珍品的搶眼表現(xiàn)相比,一些普通漆器則表現(xiàn)得中規(guī)中矩。記者在古玩市場觀察,目前北京僅潘家園市場就有許多賣漆器的古玩商店,許多漆器標價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漆器大多集中在清末民初,以圓形捧盒、文具為主。此外,記者在一些拍賣網(wǎng)站上也看到,目前還沒有拍出的一些漆器,報價都在500-7000元之間。一位古玩店的賈先生告訴記者,漆器保存下來的數(shù)量少,而且漆器的彩繪也比較容易脫落,如果品相再不好,對收藏者來說吸引力會較小,所以普通漆器價格并不高。
賈先生說,長遠看,漆器的投資價值會比較高。目前,國內拍賣市場與日本、歐美拍賣市場相比,漆器拍賣價格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他說,五六年前,一件明朝嘉靖年間的花鳥盤在國內以7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而五六年后,完全相同的一個盤子,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的價格是13萬美元。
漆器真?zhèn)蔚蔫b定
“漆器一直屬于高級藝術領域,藝術品位和藝術價值很高,漆器珍品大都珍藏在博物館,流傳在民間的很少。”張榮說,流傳到民間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當年從皇家流散出來的很少一部分,另一個是地方能夠制作的,比如說描漆漆器,貴州、山西等地能夠制作。
對于收藏和投資者而言,了解漆器一些相關知識是對于投資和收藏是非常重要的。張榮說,早期的漆器多施彩繪,少數(shù)帶有蚌殼、蚌泡、玉石等鑲嵌。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較大,器物品種及數(shù)量增多,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裝飾技法上也都有創(chuàng)新。唐代漆器則有了空前的發(fā)展,各種工藝逐漸成形,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紋的堆漆,有用貝殼裁切成物象,上施線雕,在漆面上鑲嵌成紋的螺鈿器,有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器,色澤絢麗的剔紅漆器也已出現(xiàn)。
明清漆器是集大成者,僅就其工藝而言,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熗金、金銀平脫、百寶嵌等。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罩漆是在一色漆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描漆包括用漆調色描繪及用油調色描繪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見的是黑漆描金。堆漆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龍紋大柜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來裝飾漆器。雕填是指用彩色花紋裝飾漆面,花紋之上加熗金,較為華美,明清漆器中數(shù)量較多。明清漆器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是剔紅,是在胎骨上用多層朱漆積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還有一種用不同顏色的漆層堆起,然后雕刻花紋,通常用紅黑兩色漆交替堆涂,刻紋側面顯出紅黑相間的線紋,成為“雕犀”。
張榮說,從年代上看,宋元明清時期的漆器投資和收藏前景看好。從工藝上看,雕漆、做工精細的漆器更受追捧。清代漆器以走宮廷路線的最具投資潛力,像雍正、乾隆時期造辦處造的龍紋、花鳥紋、人物圖案的漆器、書房用品等。此外,名家制品也最受歡迎,像元代的張成、楊茂造的漆器往往能在拍賣場上博得高價。
不過,張榮也指出,目前市場上漆器造假也挺多,收藏者須謹慎行事。由于明清時期的漆器制作工藝非常復雜,且制作時間很長,造假成本很高,因此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漆器以仿戰(zhàn)國、漢代的居多。
如何來鑒定漆器的真?zhèn)?,張榮認為可以用“一掐、二聞、三看”的方法來鑒別。具體講,用手掐可以鑒別漆器的時間長短,新的漆器一掐是軟的,而時間長的會有一定的硬度;用鼻子去聞。漆器有一定的味道,而去掉味道需要一定時間。如果是新作的漆器,用鼻子一聞就能聞出來。最有效,也是最準確的方法是看漆器的斷紋,斷紋的產生與漆器歷史的長短有關。
漆器上的斷紋主要有“牛毛斷”和“蛇腹斷”兩種。“牛毛斷”多見于年代久遠的漆器,其紋如發(fā),細密而碎,多裂于堅硬漆器的表面,是經風蝕逐漸產生的,人工很難仿制?!吧吒箶唷笔窃诿鞔崞魃铣?梢姷降?,多見于漆層較薄的器里器底等處,斷紋較長,頗似蛇腹下紋。而新作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斷紋,但假的斷紋是有規(guī)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斷紋不具有規(guī)律性。
另外,還可以從年款和漆色上人手辨識偽。因為材質的原因,傳世的漆器幾乎都是明清以來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有款識,是藏家辨?zhèn)蔚囊粋€重要切入點。不同時代漆器的款識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和內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體等,結合真品的款識加以比較,就可以辨別出偽款。經偽刻或改刻的款識總會留下些許疏漏,或是器具風格特點與款識不一致,或留有修補過的痕跡,漆色新舊不一致。
漆色也是鑒別漆器的重要參照,不同時期的漆器,其顏色上有著不小的差別。年代遠的漆器漆色發(fā)暗,漆表有潤光,顯得沉默穩(wěn)重,新仿的漆器顏色鮮艷,火光很盛,有些刺眼。就現(xiàn)存的常見漆器來說,宋代的漆器多黑無光,顏色像木炭。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紅紫色,里面都是黑漆,有光亮,明代的剔紅器,紅色都發(fā)紫。清代漆器顏色較前鮮亮,紅色不再發(fā)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