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泥狗”是淮陽太吳陵“人祖會”中泥玩具總稱,是一種原始圖騰文化下產(chǎn)生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又稱“陵狗”或“靈狗”。其表現(xiàn)的題材十分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無所不有,造型虛幻、神秘。林林總總的怪異形體中有九頭鳥、人頭狗、人面魚、猴頭燕、獨角獸、多頭怪、翼魚、翼獸、人面猴、四不象、貓拉猴。草帽虎、怪獅、馱子斑鳩、龜、蟒、蛇、狗、熊、蟾蜍、晰蜴、豆蟲、蝎子等等,還有各種抽象、變形的多種怪獸復合體共約200余種?!澳嗄喙贰币蚱湓煨凸抛?、荒誕,在眾多民間藝術(shù)具有獨特的魅力。
“泥泥狗”的產(chǎn)地,集中在淮陽縣城東的十二個村莊內(nèi)。這一帶南距古宛丘遺址八里,而至太具陵僅二里。從古城遺址由西往東,向太皇陵集中,這十二個村莊是:金莊、武莊、陳樓、前后下樓、史莊、許樓、段莊、金莊、劉莊、五谷臺、白王莊。使人不解的是,在淮陽縣其它的西。北、南三個方位,自古以來均無制作“泥泥狗’的藝人。原因何在?是和遠古東夷子孫不違祖宗,天下八方,只認定東方為主、為源的部落聚集區(qū)域有關(guān),抑或其它原因?
河南周口市的淮陽縣有個太吳陵,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的廟會上,賣的最紅火的是一種叫做“泥泥狗”的泥玩具。
早在6500多年前,淮陽就有大量捏制“泥泥狗”的習俗。這種泥制玩具,以黑色墊底,周身飾以五彩紋飾,吹之可響,其造型古樸,粗獷,具有濃重的神秘感。對河南民間文化有深厚研究的王今棟先生介紹說,“泥泥狗”是原始圖騰文化下產(chǎn)生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太昊陵”相傳是埋葬伏羲頭骨的地方,因此此處廣泛流傳著伏羲與女媧結(jié)為夫婦,捏土造人的傳說。作為“太昊陵”獨有的民間藝術(shù)品,“泥泥狗”的許多造型都與伏羲和女媧的神話傳說有關(guān)。
例如,在南陽漢畫像中,伏羲手捧太陽,太陽中間有一只金鳥;女媧手捧月亮,月亮中間有一只蟾蜍。而“泥泥狗”中,也出現(xiàn)了背上繪有圓形太陽紋的金鳥和造型與南陽漢畫像中蟾蜍極為相似的青蛙?;搓柍莾?nèi)有八卦亭,亭前有個“白龜池”,相傳是伏羲得白龜而掘地放養(yǎng)的地方。而在淮陽泥玩具中,也有許多泥鱉造型,龜背都呈八角形。以奇異的造型,暗合神奇的傳說,這種穿越時空而存在的泥玩具,以一種拙樸而美好的形式,記錄著歷史。
“泥泥狗”不僅承載了悠遠歷史,更保留著遠古時期“生殖崇拜”的遺俗,展示了人類的生命意識和種族繁衍的永恒主題。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人面猴”形象?!叭嗣婧铩卑肴税朐常漕^和身上四周都長了毛,身上密密的花紋顯得神秘而稚氣?!叭嗣婧铩睕]有猴子的嬉戲頑皮,而是莊嚴而肅穆,形態(tài)竟酷似神像。據(jù)王今棟先生介紹,這“人面猴”就是傳說中的“人祖”,是人們對傳說中的人類祖先的神秘想象。而這些“人面猴”胸腹部夸張絢麗的紋飾圖樣,實質(zhì)上都是一些女性生殖符號,是由生殖器官抽象變形而來的一些近似于符號樣的花紋。
“這是因為在混沌初開的遠古時代,人類數(shù)量稀少,生殖繁衍便成為重要主題,這些圖案就是當時母系生殖崇拜觀念的一種體現(xiàn)?!蓖踅駰澫蚬P者解釋道?!斑@些生殖圖案,可以說是原始圖騰文化的一種延續(xù),寄托了人們對生命延續(xù)繁衍的樸素希望?!辈粌H僅是“人面猴”,猴頭燕、雙頭狗等“泥泥狗”形象,胸前都繪有母系社會崇拜的女性生殖圖案。它們?nèi)绱缩r活而生動,周身散發(fā)著強烈的吸引力,將人們拉入神秘而遙遠的世界。
這種神秘的圖騰力量如此強大,就連常年從事“泥泥狗”制作的民間藝人們也沉溺于此,難以自拔。王今棟先生就曾見過這樣一個老人:這個老藝人居住在一個簡陋的窩棚里,一心一意地做著“泥泥狗”。在那個與世隔絕的窩棚里,他看不見太陽,也望不到月亮,忘了白天,也忘了黑夜。累了,就打個盹兒。就這樣,這位老藝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窩棚里延續(xù)著祖上心口相傳的手藝。
窩棚里光線幽暗,老人總是覺得“泥泥狗”的色彩不夠鮮亮紅色不夠艷,就再涂一遍;綠色不夠亮,就多抹一筆……一遍又一遍,一筆又一筆,不知道反復涂抹了多少次,才覺得滿意。這時候老藝人把做好的“泥泥狗”拿出窩棚一看:嗬,那跳躍的顏色,強烈鮮明,有如神來之筆動人心魄!“泥泥狗”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就在這樣獨特的無意識的情況下,得到了超越形式與框架的一種升華。
當我們看到這些半人半猿、人獸同體,長著九個頭的鳥,兩個頭的狗,還有“猴頭燕”以及“人面猴”等等怪異、奇特的禽獸造型;面對這些超自然的怪異形體;和那些令人費解的點線符號時,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混沌初開;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獸共存的曠古時代。萬物有靈,神人合一,物我兩忘,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那時:人類的意識中還不具備從自然的客體中完全分離開的能力。自身的脆弱與主存的欲望。使他們把保護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在他們看來具有很大威懾力的禽獸身上;并把它們“神格化”,視為有靈魂的載體,于是產(chǎn)生了對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的精靈、魔力的“圖騰”崇拜。而這些具有原始宗教文化特征的精靈“圖騰”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伴隨著古老的宗教祭祀、民俗活動而遺存下來,成為史前“圖騰文化”的子遺。
千百年來,“泥狗狗”在人民的樸實想象中得以繼承和延續(xù),并用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詮釋著特定時代的民間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