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一村》的最后一幕,男主角站在臺上說:“希望下一代沒有戰(zhàn)爭,沒有顛沛流離,一切平安?!?/p>
本刊記者 王大騏 圖 大食
夜晚。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的舞臺上,來自臺灣的演員們身穿便裝,在做《寶島一村》的技術(shù)彩排。這部話劇取材于臺灣制作人王偉忠在嘉義眷村的成長經(jīng)歷,講述的是1949年上百萬大陸人隨著蔣介石渡過臺灣海峽,從此移民到臺灣這片土地上,以“眷村”為家的故事。
正對舞臺的二樓觀眾席上掛著一道橫幅,上面寫著:“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科學發(fā)展觀的排頭兵”。
王偉忠在大陸公演之前曾非常期待一個充滿寓意的場地:“舞臺上演的是臺灣眷村人這四五十年的縮影,大陸的觀眾坐在下面,第一排前面的那一條走道,很可能就是一個時間河,也是一個空間河,就跟海峽兩岸一樣?!?/p>
也許不用等到公演,這層寓意就已經(jīng)在這空蕩蕩的劇院里展開了。
大遷徙
劇中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49年,也就是龍應(yīng)臺書中寫到的“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fā)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的那一年。
這一年,國民黨退守臺灣,寶島短時間內(nèi)增加了近200萬人口,其中包括大量軍眷,他們被安排住進臨時蓋建的“軍眷住宅”——眷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家庭霎時間聚合,在臺灣各地形成一個個“小中國”。
他們帶來了各省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在眷村里相互融合,更傳遞到眷村之外,像東北水餃、四川麻辣火鍋、上海小籠包、山東大包、北京烤鴨等,毫無困難地在臺灣滲透融合,成為各個族群熱愛的食物。除了飲食文化,還有人情稱謂、生活方式等。60年前成形的眷村,保留了數(shù)十年來內(nèi)地因政治運動而消失的中華文化,這些文化元素已經(jīng)植根臺灣土地,直到今天。
眷村的生活很苦,但正是從這些破陋的房子里,走出了南方朔、侯孝賢、李安、朱天心、鄧麗君、林青霞、宋楚瑜、郭臺銘等人。眷村內(nèi)聚力強,容易組織團體,甚至臺灣“外省掛”規(guī)模最大的黑道幫派竹聯(lián)幫(由臺北縣永和市竹林路的眷村輟學生與軍校生組成)也是在這里誕生的。
化不掉的鄉(xiāng)愁
眷村的生活能讓我們大陸觀眾想起自己住過的大院、胡同、弄堂。在那種封閉、狹小、貧困的環(huán)境里生長,人和人之間少了一份隔閡,多了許多的溫暖和照應(yīng)。
《寶島一村》里,15個演員要扮演120個不同的角色,這120個人都互為兄弟姐妹。女人們沒事就在榕樹下的幾張破凳子上家長里短,男人們則在那里議論國家大事,孩子們則有數(shù)不清的玩伴,他們聚集在被稱為“秘密基地”的防空洞里,商量著新的玩法。
舞臺上的“他們”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有一個永遠回不去的家。本來國民黨政府許諾他們3年內(nèi)就能回大陸,可是轉(zhuǎn)眼一甲子過去了,一代人死去,一代人老去,新一代早已長大,他們對自己的故鄉(xiāng)還能有多少眷戀呢?
劇中大人們經(jīng)常聚在一起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然后望著天上的繁星辨認家鄉(xiāng)的位置。當他們聽到電臺里“委員長”去世的消息時,頓時哭成了一片,他們在空蕩的舞臺上哭喊著“我們回不了家啦”。
2006年臺灣大部分眷村被拆除,只保留少數(shù)作為博物館。居民們搬到了新建的現(xiàn)代化大樓里,地方開闊了,生活舒適了,可是鄰里間相濡以沫的氣息卻永遠消逝了。
留住共同的記憶
《寶島一村》原本是王偉忠最想拍的故事,作為眷村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他很早就希望能把這段歷史好好展現(xiàn)給大家,之前他也曾拍攝了以眷村為題材的電視連續(xù)劇《光陰的故事》和紀錄片《偉忠媽媽的眷村》。可他總覺得電視是快餐文化,只有劇場才能做出真情實感的東西。
于是他找到了賴聲川,這個從未在眷村生活過一天的話劇導演,并把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講給他聽。賴聲川覺得王偉忠的故事雖然精彩,可是太散,二三十個人家的上百個故事如何集中表現(xiàn)出來,實在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賴聲川來了靈感:“我可以把這么多故事濃縮成3個家庭和3代人,每一個角色身上都有很多人的縮影。3家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它們的狀況和命運也不一樣。”經(jīng)過主創(chuàng)們的不斷磨合,那幾百個故事,四五十年光陰,壓縮成舞臺上3小時的演出。
臺灣已有10萬人觀看過《寶島一村》,幾乎場場爆滿,每場臺下都是又哭又笑。扮演飛行員的黃仲昆一次在臺上口誤,說錯了飛行方向,底下立刻有老人高喊“胡扯!”演出結(jié)束后,經(jīng)常有人沖向后臺——臺中市市長胡志強跑來向?qū)а葜戮矗夏棠桃贿吙抟贿呑ブ輪T郎祖筠的手說,“你簡直就是在演我!”
《寶島一村》的最后一幕,是屈中恒扮演的男主角站在臺上說:“希望下一代沒有戰(zhàn)爭,沒有顛沛流離,一切平安?!迸_下的許多中年人眼含熱淚,他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曾經(jīng)被迫離開,寄居在一塊陌生的島嶼上??伤麄儓詮姷鼗盍讼聛?,蒲公英般落地生根,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