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靜的復興路上,推開厚厚的鐵門,樹影斑駁,綠意盎然。Walter Zahner先生的家就在這里,他愛上亞洲的美,從泰國帶回來的佛像與中國家具述說著他的夢。
這位Walter先生是非典型性的瑞士人。一百來平的公寓中,找不到任何歐洲出品的影子。從進門的那一刻起,流蘇式的米色門簾隨風輕擺,掀開這絲綢的一瞬:滿眼的明清家具撲面而來。很難想象,他是這樣一個純粹、徹底的中國通。這整屋的家具、擺設,從大到小,由繁至簡,邊走邊看,讓人不禁感慨,“中西合璧”不是他的字典用詞,“明清風韻”才屬于他的最愛?;蛟S,只有那個定期打理的花園,才會透露出些許的歐洲氣息。或許,只有空氣中飄出的、似有似無的LADY GAGA的哼唱,才令人相信,這里并不是民間博物館。
中式家具的新發(fā)現(xiàn)之旅
紫檀雕花,歲月流金。當明清家具的藝術造詣被潮流設計師當作靈感源泉時,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Walter先生挑選家具、活用擺設的眼力和想象力,令人咋舌。
走進主臥,窗臺的書桌古樸簡潔,只有抽屜的手柄處存有節(jié)制的雕花設計,清雅淡泊之風令人喜歡。他最愛這樣的線條,干凈樸素,看他在窗邊讀書的樣子,頗有魏晉之風。
拍攝另一間客臥時,他指著一旁的藏式大柜說,這件家具我不喜歡,它不是我選的。為什么呢?答曰:因為色彩絢麗、過于繁復。在Walter先生眼中,中式家具不是一種風貌。一個姿態(tài),他愛的——是簡潔派的代表,這樣說來,明朝家具更接近他的夢想,線條硬朗,精致古樸。
若說挑選家具可以一蹴而就,簡單易學,那改造古代擺設。巧用活用的想象力便怎么也學不來。拍攝細節(jié)時,首先被書房的毛筆架吸引,上面掛的不是毛筆,而是十來根項鏈,把筆架改成首飾架,恐怕連王羲之也要“暗地佩服”。第二個細節(jié),若不是Walter先生帶我們去看,還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衛(wèi)生間的盥洗盆旁,他用硯臺來放肥皂,用毛筆筒來放牙膏。我們與他開玩笑道:時間久了,這肥皂不會變成黑色的吧?他肯定地說,不會不會!只有這時,才感受到,這還真是個老外,有時單純可愛。
舊貨市場的收獲
門口的兩個大箱子上,放著兩只小獸。Walter先生拿起來,邊撫摩邊把玩,隨即問道,你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答曰:看起來有點像龍、又有點像獅子。答對了!他笑起來:“這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所以我把它放在門口?!迸丁瓉硎潜傩暗?。雖然不是什么名貴東西,卻是很有趣的擺設,于風水也有益處。說著,他放下了玉石小獸。旁邊的小鐘看起來年紀快100歲了,居然還在滴答滴答地走。
哪里來的這些小東西?我們很好奇?!叭慷际桥f貨市場淘來的?!彼院赖鼗卮?。
問起挑選的標準,他說只要很特別的就能入選。怎么才叫特別呢?正當我們存有疑問時,他領我們走到花園邊,站在一個椅子前停下來,突然把椅背從一個活動槽內抽出來反了個面,瞬間絲絨靠背就變成了木頭靠背,同樣坐墊也可以這樣翻面。這是中國古代的家具?是的。在他肯定回答的那一刻,我們不僅感嘆,中國智慧的精髓不僅在硬朗的線條和殷實的紫檀用料上,更在于這些精巧、聰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