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勤尹、任勤林,任勤斌。享譽東營畫壇的“任氏三兄弟”。聽到他們的名字,再看看他們近年來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引人注目的成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那句“天道酬勤”的千年古訓。確實,勤奮與妙思一樣,都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剛過知天命之年的任勤尹是以畫牡丹而名噪一方的實力派畫家,現(xiàn)為中國美協(xié)會員、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究員、臺灣中華書畫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東營天香書畫院院長。任勤尹自幼酷愛藝術,恢復高考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惠民師范美術專業(yè)。畢業(yè)后在從事美術教育的同時潛心國畫創(chuàng)作和繪畫技巧的探索與研究。在眾多名師指點下,他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用筆潑辣,章法嚴謹、別有韻味的藝術風格。
任勤尹擅長花鳥,山水和人物畫創(chuàng)作,尤其在牡丹畫技法的探索上有獨到之處,形成了獨成一品的鮮明畫風。他筆下的牡丹生動傳神,形神兼?zhèn)?;柔中見骨,平中見奇;墨韻清新,水墨交融:立意自然,熔古出新。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取西洋畫之精華,集大小寫意于一體,體現(xiàn)出了牡丹很強的質(zhì)感、光度感和視覺沖擊力,洋溢著高貴典雅的氣韻。早在1994年,東營市和美國米德蘭市締結友好城市8周年書畫交流展期間,他畫的一幅牡丹被米德蘭市市長看中,誠懇地提出要收藏此作品。東營市政府把這幅國畫作為珍貴禮品贈送給了美國友人,這幅國色天香的牡丹圖成為中美友好的永遠見證者。1995年,任勤尹帶著自己60多幅牡丹畫在菏澤國際牡丹節(jié)期間舉辦個展,得到國內(nèi)外書畫界人士的普遍贊譽。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李錫銘同志看了畫展后給予很高評價,并高興地邀請任勤尹合影留念。1999年應臺灣中華書畫研究會邀請,“任勤尹國畫牡丹展”在臺中市成功舉辦,各界人士反響良好。
近年來,任勤尹對國畫的穎悟更加通透,技法更加嫻熟,底蘊更加深厚,不斷在突破自我中得到發(fā)展。而隨著牡丹畫創(chuàng)作的不斷推陳出新,任勤尹在梅花,迎春,紫藤、竹子畫方面的造詣也在不斷加深。其獨樹一幟的畫風,贏得了書畫界,評論界和收藏界的普遍贊譽和青睞。作品多次被選送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我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qū)展出并獲獎,許多作品被國內(nèi)外友人收藏,如《春風》入選中日文化展并獲一等獎,《春雨潤玉體》入選文化部舉辦的迎港歸書畫展并獲佳作獎。收錄其近年來力作的《任勤尹國畫選》已正式出版發(fā)行,另有近百幅作品在國內(nèi)報刊發(fā)表。
以山水畫見長的任勤林,字棠卿,畢業(yè)于曲阜師范大學美術系國畫專業(yè)。他是勤尹的弟弟、勤斌的哥哥,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山東省美協(xié)主席團成員,東營市文聯(lián)主席、東營畫院院長。任勤林多年從事美術教學和創(chuàng)作工作,經(jīng)常參加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和采風寫生活動,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美術展覽并獲獎。他的山水畫作品洋溢著鐘靈毓秀的自然之美,氣勢雄渾,意境幽深。任勤林擅長以扎實深厚的繪畫功底營造意境,作品既充滿生命氣息又給人靜謐深邃之感。在表達意念中,善于準確把握嚴謹與舒放,客觀與主觀的尺度,將傳統(tǒng)理論與現(xiàn)代感覺巧妙地融為一體。
觀任勤林的畫,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卻又能體味出不同于古代文人畫的清新意境。他注意畫面顏色的處理,但又不贊成完全地向西洋畫靠攏,主張在不失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表現(xiàn)對時代的感受。任勤林作畫用筆蒼潤,氣韻生動,大刀闊斧中見微差,微差中又蘊涵著微妙的變化;用色薄而不滯,厚而不膩,含蓄潤澤而富有生氣,下筆準而有力度,體現(xiàn)著妙、靈、俏、穩(wěn)、重的藝術效果,有較強的音樂感。
近年來,任勤林在探索山水畫技法方面不斷有所突破,境界日深,格調(diào)益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畫風,既有對傳統(tǒng)的繼承,又富有鮮明的時代感;既有西洋畫風的影響,又不失民族性。作品曾多次發(fā)表于《美術》、《國畫家》、《美術觀察》、《香港大公報》、《中國書畫報》等幾十種國內(nèi)知名報刊?!吨袊逃龍蟆?,山東電視臺。東營電視臺都對他做過專題報道。其傳略被收入《山東美術家辭典》、《中國當代國畫家大辭典》等多部辭書。出版有《任勤林畫選》,《任勤林中國畫作品集》,多幅作品被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友人收藏。
三兄弟中年紀最小的任勤斌是從學習油畫轉入國畫創(chuàng)作的,同時他還是近年來省內(nèi)嶄露頭角的一位實力派青年雕塑家。任勤斌先后畢業(yè)于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09年深造于中美協(xié)主席劉大為人物高研班?,F(xiàn)為中國雕塑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協(xié)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yè)委員會會員,山東省美協(xié)會員,山東省青年美協(xié)理事,東營市青年美協(xié)主席,東營市園林處副處長。
任勤斌勤奮好學,涉獵廣泛,在中國畫,雕塑等方面造詣頗深。難能可貴的是他依靠自己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走出了一條融繪畫、雕塑藝術于一體的創(chuàng)作路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黃河口人,任勤斌對土生土長的文化藝術情有獨鐘,他借助雕塑的形式,靈動地反映深厚的黃河文化。為感受自然,師法造化,任勤斌以其慣有的執(zhí)著奔走于城鄉(xiāng)之間,感受平原、大海、長河的神韻,以堅實的腳步實踐著自己的藝術追求。雄渾豪放的河海交匯,幽靜神秘的新生濕地,浪漫飄逸的蘆花飛雪……滋潤了他的藝術人生飽經(jīng)風霜的漁民、豪情滿懷的石油工人、村姑、孩童、古船,魚網(wǎng)……更多人文色彩的事物,激蕩著他的心靈。
閱歷的豐厚,帶來了作品的豐厚心靈的誠實,帶來了作品的誠實。古老的黃河在東營有三次大的改道,每次改道都會產(chǎn)生新的生命,新的文化,新的生態(tài),新的動向,《黃河痕》、《黃河之子》,《鄉(xiāng)韻》,《鑄》等一系列反映黃河口文化的雕塑作品,正是他對這一次次滄桑變遷的生動解讀。200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雕塑展覽,作品《糖葫蘆》被北京什剎海存放。
任勤斌是一個愛讀且能讀懂大自然的人。他以純凈的心境和天性去感悟自然之美,他的花鳥畫講求人文品格,人與畫都置身于最純凈最樸實的自然之中,充溢著生機盎然的天籟率真之氣。他將自己的才情融入筆墨,融八黃河口文化,融八生活,充分保持著詩性的寫意和穩(wěn)健的風格。任勤斌擅長寫意梅花,葫蘆,為此多次專程赴南京梅花山,無錫梅園觀摩寫生。在著名畫家于希寧,關山月的親自指點下,專攻花鳥畫20余年,形成了自己酣暢淋漓、揮灑自如,構圖嚴謹、頗顯張力的畫風。他主張中西合璧,其中國畫作品具有油畫的色彩和雕塑的渾厚,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近年來,任勤斌創(chuàng)作的國畫《墨梅》、油畫《耕耘》、雕塑《黃河痕》等70余幅(件)具有地域文化和時代特色的精品力作,在《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大眾日報》、《山東畫報》,《齊魯藝苑》、《山東建設報》等省及國家級報刊發(fā)表,引起良好反響。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家和省級大型美展并獲獎,多幅作品作為政府禮品贈送給日本,韓國、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友人。
丹青抒妙筆,天道總酬勤。任氏三兄弟在美術領域里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情愫、共同的收獲,讓人感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