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去你的碳足跡
峽灣冬天無冰,北極熊則因天暖而無法冬眠,北方許多候鳥忘了南飛。過去這個季節(jié),阿爾卑斯山冰雪皚皚,今年卻是野花盛開。全球氣候變暖正逐步影響著我們周圍的一切,并終將影響人類自己。地球公民們,是否應該為減輕地球負擔做點什么呢?一個環(huán)保新多詞“低碳”走進我們的視線,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沒有理論與選擇模式,它向人類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問題——“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樣?
日常生活的“貢獻”
居民日常生活成了碳排放主要來源。中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錠明說,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它指的是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他舉例說:“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千米,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時的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貢獻”頗大。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認為,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如今這種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事實上,城市居民的一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每天都在產(chǎn)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據(jù)測算,1999年一2002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國能源消費量的大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為及滿足這些行為的需求造成的。
城市白領(lǐng)一年排碳2000多噸
碳足跡就是一個人或團體的碳耗用量,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gòu)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這個概念以形象的足跡為比喻,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在天空不斷增多的溫室氣體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根據(jù)一家網(wǎng)站“碳排放計算器”計算,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輛轎車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噸。一個人開著車子在馬路上轉(zhuǎn)一圈就留下了一個碳足跡,它標示著碳耗用量。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度數(shù)×0.785;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數(shù)×0.785;按照一棵30年的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來計算,這些需要種好幾棵樹來進行補償。
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時的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為此,需要植1棵樹;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為此,需要植3棵樹……
據(jù)估計,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排放1.1千克二氧化碳,電腦使用1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1臺汽車發(fā)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釋放2.5千克二氧化碳。在中國,一個城市白領(lǐng)如果擁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升排量的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就會達到2611噸。
低碳生活就在你身邊
有時候,從想法到實踐,距離并不遙遠。低碳生活就在一念之間,就在舉手投足之間。能不能讓這種環(huán)保而又時尚的生活方式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為,關(guān)鍵在于我們能不能有所共識。
專家認為,當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顧自己方便舒適,不管日常生活所帶來的生態(tài)成本?,F(xiàn)在的家用電器幾乎都有待機功能,也就產(chǎn)生了“待機能耗”。調(diào)查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待機能耗相當于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著一盞15瓦~30瓦的長明燈,占城市家庭用電量的10%。僅彩色電視機一項,一年下來就浪費電力幾百億千瓦,相當于幾個大型火電廠在白白發(fā)電。
更何況在住房、汽車等高碳排放領(lǐng)域的消費過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有“你追我趕”式的攀比心理,還有追求大戶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
低碳生活,聽上去好像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到底能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地球環(huán)境不再持續(xù)變暖。對普通市民來說,平時注意省電、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就是積極實踐低碳生活。它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引領(lǐng)時尚的生活方式。比如中秋節(jié)的月餅,越是高級包裝的月餅生產(chǎn)所需要的能耗越多,生產(chǎn)某些高檔包裝盒造成的碳排放甚至是生產(chǎn)這塊月餅的3倍多。因此選擇簡單包裝的商品,就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去距離8千米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用電子郵件、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打印機和傳真機,也可以減少碳排放。在午餐休息時和下班后關(guān)閉電腦及顯示器,可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識和行動,大家改變世界的力量要比某一個減排工廠的能力大得多。
讓低碳生活引領(lǐng)時尚
目前,國外興起的低碳生活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自身出發(fā),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細節(jié),就可以減少碳足跡的排放量。簡單來說,低碳生活就是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它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引領(lǐng)時尚的生活方式。
在福州東街口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葉小姐就在網(wǎng)上亮出了自家的低碳法寶。她發(fā)帖說,現(xiàn)在淘完米的水不再倒掉,而是拿來澆花,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斑@樣的低碳生活,既能自己DIY,又能變廢為寶,充滿了創(chuàng)意的歡樂。”葉小姐說,只要在生活中稍微注意點,每個人都能為全球減碳貢獻力量。
而一個網(wǎng)名為巖石的福州網(wǎng)友的低碳秘籍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冬天吃西瓜是很不環(huán)保的行為,大棚種植會產(chǎn)生很多的溫室氣體。不買反季節(jié)水果,就是我的低碳生活。”網(wǎng)友“瘋狂的唱歌”透露自己的低碳省電獨門秘方:“夏天開空調(diào),既耗電也不環(huán)保,我發(fā)現(xiàn)把風扇放在空調(diào)內(nèi)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可提高制冷效果,省電省錢,經(jīng)濟環(huán)保?!?/p>
中國政府已經(jīng)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清晰量化指標的提出,為世界各國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地球只有一個,氣候沒有國界,人類污染了天空,大自然就要進行無情的報復。人類只有攜手協(xié)力,共謀對策,才能共同受益。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低碳生活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相信它在未來必定會形成一股潮流。
低碳生活點滴
冰箱 冰箱內(nèi)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空調(diào) 將風扇放在空調(diào)內(nèi)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提高制冷效果。
微波爐較干的食品加水后攪拌均勻,加熱前用聚丙烯保鮮膜覆蓋或者包好,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
燃氣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調(diào)時間短,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不宜讓火超出鍋底,以免浪費燃氣。
計算機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guān)掉不用的程序以及音箱、打印機等外圍設(shè)備;少讓硬盤、軟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