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官場的美聲唱法
褚兢于1982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伍子胥》、《官場風月錄》三部曲,散文集《抱樸齋隨筆》《感覺的韻律》《動物隨筆》《愛情咖啡》,詩集《聽泉》《動物詩篇》等作品達20部,另有美學及文學評論數十篇,文學作品達300余萬字。近年,他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了《考察干部》《政界乾坤》《市長生涯》長達117萬字的長篇社會政治小說《官場風月錄》三部曲。
《官場風月錄》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源于作者多年的生活感悟。當2002年職場小說漸顯端倪,褚兢即應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之約,寫出了長篇小說《考察干部》。翌年底,褚兢又應約推出了姊妹篇《政界乾坤》。當《政界乾坤》再版時,新浪網讀書頻道掛出的《政界乾坤》,僅一周時間就榮登當月圖書排行榜,點擊率突破30多萬次;此后,該書一直保持在排行榜前三名,點擊率高達1300多萬次。為此新浪網接到無數讀者電話和網友留言,紛紛要求作者推出續(xù)集。于是,褚兢意猶未盡地一氣呵成了長篇小說《市長生涯》,至今網上點擊率已超過5000萬次,將這部現代官場啟示錄的閱讀人氣指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從表面上看,《官場風月錄》三部曲是通過描述尹凡因考而優(yōu)則仕后進入官場的風雨歷程來展現當代官場政治生態(tài)圖景;隨著一幅幅纈紅縈碧的當代社會經濟生活影像、絲棼黍積的當代官場另類風月圖景從人們眼前輕盈而又沉重地閃過,實質上則是折射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當代社會全景式的文字圖卷。我體會到作者文學藝術視野的寬廣博大與深邃,體會到褚兢平素寡言少語的背后,卻是對社會生活全景把握、對官場生態(tài)敏銳洞察以及對人生世態(tài)獨特感悟。我知道,這不是一般的現實主義作家所能具備的靈視(Vision)。
《考察干部》中,尹凡以研究生畢業(yè)后,考上公務員;初涉仕途的他不諳世事,掀簾進入了一個全新而神秘的領域。舞廳里燈光的魅惑、“大姐大”美色的纏綿、酒桌上段子的話外音以及游刃有余的權術及其背后暗藏的玄機……既讓尹凡體驗了另一種人生風流與險惡,也考驗著尹凡官場跋涉的智慧與品格;同時將干部考察與反腐主題有機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第一部曲的主旋律得以弘揚。作者對作品情節(jié)的安排與主題的把握可謂匠心獨運、舉重若輕。
《政界乾坤》中,尹凡經過官場的歷練,從市到縣繼而調到省里任職,可謂經風雨見世面,逐漸成熟而干練。然而,憨厚笑容里隱匿的虛情假意、信誓旦旦中暗藏的陽奉陰違,美艷的櫻唇試探著舌信、平庸的胸腔奔突著野心……看似文弱實則嫉惡如仇的尹凡在上級支持下,與邪惡展開生死搏斗,官場上悄然列下沒有硝煙的征討大陣。這樣,第二部曲既源于生活的真實,又經過作者高度的藝術提煉,使如同袖里乾坤的官場舞臺緊鑼密鼓、有聲有色起來。
《市長生涯》中,尹凡終于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整個官場的矛盾糾葛與潛規(guī)則如同蛛網從四面八方牽制過來:招商引資、土地流轉、政務風暴……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無一不撕扯著市長;權力迷宮、金錢魔方、美色陷阱……人性弱點和人生誘惑無一不驗證著尹凡。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道路該怎樣走,難題應如何解,困苦要怎樣平,操守須如何持……作者將第三部曲的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情節(jié)編排得渾然一體、事件描繪得細膩真實,堪稱是現實主義與文學編碼完美結合的上乘佳作。
讀完了褚兢的《官場風月錄》三部曲,不由讓我想起湯因比先生在《歷史研究》中評點《伊里亞特》時說過的一段頗有意味的話:
如果你拿它當歷史來讀,你會發(fā)現其中充滿了虛構;
如果你拿它當虛構的故事來讀,你又會發(fā)現其中充滿了歷史。
中篇:風月的政治生態(tài)
《官場風月錄》三部曲的演繹背景,是改革開放以后的20多年來全景式社會生活——即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歷史還原。這個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早已不是階級斗爭,文學作品也很少將描寫敵我雙方的生死搏斗作為主題;真?zhèn)紊茞好莱笈c好壞榮辱得失早已沒有絕對的標準,潛規(guī)則橫行無忌,說的與做的不一樣;精神寄托與理想的支柱早已被孔方兄擠到爪哇國去哉!現實的無奈、價值的紊亂、非崇高的逆反以及眾人的欲望慣性推動著社會顛簸著前進,責任感、使命感早已退休或者內退,理想與信念都已成了調研員、巡視員……
處在這種風云開闔情勢下的尹凡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甫一出場的尹凡并非先聲奪人、頭罩光環(huán)的英雄人物,他只是個從社會底層即農村出身的干部,充其量是個有著社會學研究生學歷的知識分子,其與生俱來的善良心態(tài)指導著他的處世為人。他考上公務員進入仕途后,雖然官場的某些潛規(guī)則之熏風對其世界觀不無影響,但尹凡時常警示自己:走在河邊不要濕鞋,哪怕脫下鞋子赤腳走路;即使被石子硌傷了腳,也要咬牙堅持走下去,去迎接新的風浪……
作者一反這類類型小說人物要么高大全要么貪污腐化墮落的寫法,將尹凡置身于充滿社會矛盾和社會熱點、焦點的官場舞臺,著力刻畫他的善良本性和務實精神:
他堅持原則,面對邪惡勢力義憤填膺,主張除惡務盡,但在潛規(guī)則面前有時被迫采取守勢;
他開展工作,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環(huán)境敢于治理,但在集體無意識地欲望慣性下只得潔身自好,選擇沉默;
他充滿熱情,當然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因而美女當前亦情難自禁,金錢進攻亦知難而退……
或許,自己雖然多讀了幾年書,有著清高的臭脾氣,但真正走出書齋,進入到人欲橫流的官場和社會,那骨子里的俗氣和濁氣免不了就會冒出來。想想自己畢竟不是一個精神上的圣徒……
——《考察干部》
褚兢將干部的政治性予以消解,將干部還原于紅塵滾滾的社會,還原于有血有肉的蕓蕓眾生之中,使之充滿喜怒哀樂真?zhèn)紊茞好莱蠛脡母魇角楦?同時將各種固有臉譜統(tǒng)統(tǒng)打破或者加以重塑,讓混淆的臉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衍生出各種新型的時代人物,讓人們去辨識,去交往,讓干部還原于人的本身。
《官場風月錄》三部曲中的尹凡無疑是改革開放的自然產物,在他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中,知識分子的良知與骨氣使他本能地拒絕墮落與順從,知識分子從政后的自知之明與自我警醒促使他頑強地堅守住精神上的最后凈土;他經歷的人格裂變的痛苦、萎靡之氣的侵蝕,他遭遇的狹路相逢的博弈、難以承受的生命之輕,無一不逼真地再現了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風貌,無一不逼真地折射出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歷程的艱難曲折。
尹凡這一人物的代表性體現在:他介乎于英雄模范與中間人物之間,優(yōu)點與缺點并存,光芒與瑕疵同在,是當今社會帶有典型時代烙印意義的官場好人。
在這里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尹凡的官場好人形象,是由著名作家褚兢著力打造的改革開放年代具有標志性意義的
主人公形象,這是以往同類文學作品中不曾見過的嶄新的“這一個”。
下篇:虛構的現實指認
相對于時下流行的諸多以反腐倡廉為價值取向的官場小說,褚兢的《官場風月錄》三部曲打破了其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不在正面描寫官場權力、揭露腐敗現象的角逐上亦步亦趨,而是另辟蹊徑,以虛構真實的敘事方式平靜地搭建筆下舞臺,用客觀敘述的文字牽引著紙上官場的各色人等,盡情展現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姿態(tài)。
在作品中,文字和情節(jié)沒有作者的喜惡傾向,也難以讀出作者的揚抑文字,甚至沒有作者的“在場證明”;作者似乎并不著力于鞭撻邪惡或者譴責丑陋,也不急于揭示黑幕或者暴露隱私,只是如“小河彎彎向南流”般敘述著庸常的官場生涯,致力于還原經濟體制轉型時期人心浮躁、言行失范的官場原生態(tài),以期讀者隨著虛構的日常敘事,逐漸迷失于鏡像折射的真實中。而在這平靜敘述的背后所產生出來的巨大“氣場”,卻是那樣的復雜而蒼茫、豪闊而深遠;那些沉靜而冷峻的文字集合產生出來的雄渾力量,一陣陣無形地給讀者的心靈產生出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撼。
在褚兢的紙上官場中,簇擁著省、市、縣及局、科各級官員,他們因其級別不同,而在政治舞臺上呈現出各自的臉譜、言行與心態(tài)。
作者在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畫上駕輕就熟,為我們繪制/構建了一個富有象征意義的臉譜系統(tǒng)。這些活躍在紙上官場中的各級官員,一個個臉譜鮮活而善變,粉墨厚薄不一,形象色彩復雜,有時甚至是變幻無常。然而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這些臉譜一律是正派面孔。
從繁復的人物標示與雜糅的敘事表達中,人們似乎很難拆解/辨析作品中人物臉譜的陰陽,而這又恰恰是最貼近官場人物的精確描述。作者亦認為:生活中沒有誰會給自己的額頭貼上好壞的標簽,“都是好人”的官場才符合現實——直至壞人出現,假面具被撕破,一切真相大白——這才是臉譜的魅力所在。
也許不少讀者在解碼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忽略作者在文本中獨具匠心的臉譜繪制/構建,而不能準確地解讀文本——這很可能與讀者在文本解碼過程中產生的“現場感”有關。然而如果僅以文本為依據來判斷隱含作者的創(chuàng)作,而忽略真實作者的現實境遇與創(chuàng)作用心,就不能有效地避免誤讀,從而導致“不充分解讀”或者不能全面細致地解讀作品。
從作品中,人們還可以注意到:那些虛構的官場人物,無論級別高低,在其日常狀態(tài)下所操的官場語言之腔調皆驚人相似(譬如作報告、發(fā)指示等);即便是反面人物,其語言腔調亦與正面人物的語言腔調一樣慷慨激昂、擲地有聲、毫無二致,呈一種“不可靠敘述”。
文本中一個富有喜劇性的“不可靠敘述”的例子,出現在《市長生涯》“記者暗訪——無端被困鄉(xiāng)政府”和“短兵相見——記者拒收封口費”兩章中。當記者暗訪被發(fā)現后,木梓鄉(xiāng)的萬書記橫加攔截,滿嘴地痞語言,當然夾雜著指責記者“想破壞河陽市招商引資的大好形勢”的大帽子;而一旦知道對方得罪不起后,又請來縣委宣傳部長來平息事端,自己則仿佛得了健忘癥似地對記者阿諛奉承起來……
作者作為有全知視角的敘述者,在此處轉用了多位官員的視角來敘事,讓讀者直接通過官員的限知視角來觀照現實。由于萬書記的眼光在敘述層上運作,因而導致其敘述話語的不可靠——官員的庸俗無知形成了其敘述話語的庸俗無知。當然,這里不可靠的是萬書記以及一干官員,敘述者自然清楚地知道官員的虛偽與假象,這就使作品敘事產生了一種張力:
作品中不可靠敘述的敘述者(隱含作者)是可靠的,只是其轉用的人物視角不可靠。作品中的這種敘事張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反諷效果,生動有力的刻畫出了萬書記等一干官員的官本位意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因而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
官場作為褚兢筆下人物展示各自無邊風月的紙上舞臺,無論從縣、市還是省級領導機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其數重意義:
《官場風月錄》三部曲既有其文本的精神意義,又有其精神的文本意義;既有其現實的歷史意義,又有其歷史的現實意義。只是文本上的矛盾與精神上的焦慮糾結在一起,現實中的困擾與歷史中的痛苦交織成一團,讓人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將官場各色人等的面目與心理揣摸得如此透徹、拿捏得如此到位、表現得如此真實,不是一個有心的文學高手是難以企及的。
在《官場風月錄》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褚兢已經將一位優(yōu)秀小說家的氣度充分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他以對現實世界的高層舞臺——官場的得天獨厚的認知力,來直面塵世,關注生存現實;以充分的藝術準備及精神武裝來詮釋自己的世界觀,開掘出復雜的時代表象下的生活本質,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終極追問。
我期待作者在下一部敘事文本的文學編碼中能有新的突破,將對世俗生活的沉重觀照移行為對精神世界的多維透視,將現實存在的文字寫真嬗變成夢想工場的語言魔方,真正架構/建立起自己的文學宮殿。
責任編輯 陳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