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都山,關(guān)東要沖。峰冠積雪,百里林海。它是淳美獨立的萬年生靈,是熔化冰凌的神靈圣母!她養(yǎng)育著圣潔的雪蓮和天女木蘭。佇立峰巔,四周峰巒凝聚于此,燕山逶迤向東驟然在此昂首。北拒胡風(fēng),南接海云。在此,遼寧河北相依,承德、凌源、秦皇島拱手相望。
都山位于青龍西北部。距縣城十九公里,青龍、寬城依山相隔,面積二百一十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46.3米,為燕山山脈東段主峰,是秦皇島地區(qū)第一高峰。北麓陡峻,南垣迂緩,深谷縱橫,臺地相問。山體頂部由細(xì)粒云母花崗巖構(gòu)成,其下為大面積的斑狀角閃花巖,石河、石海、石流坡處處可見。
都山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茫茫林海中隱藏著古剎廟宇,奇峰怪石、清泉飛瀑、秀峰峭崖。“都山積雪”、望海娘娘廟、大勺井、影壁山、石上松、都山群峰、梅花鹿場等,大氣神奇。
深秋時節(jié),高高的藍(lán)天上鑲嵌著游云,時有蒼鷹俯仰,幽靜中透著神秘。山間各類灌叢斑斕錦簇,集長天之冷暖于彩葉之上,織出如詩的長卷。紅的似火,熱烈奔放;綠的似潭,凝脂散香;黃的似醴,醇厚綿軟。在南麓海拔1500米處的路旁,兩株千年云杉并肩立于巨石之間,樹依石生,石困樹奇。云杉枝干虬勁,卓然而立,似兩位仙童駐足迎賓。
都山多闊葉落葉林木,森林覆蓋率達(dá)94.2%。有九十個科近八百種植物,山體中下部油松、落葉松遍布;山體中上部樺、柞山場廣闊,椴樹、楓樹、白蠟、花楸等樹種雜相其問,河北特有植物天目瓊花、天女木蘭花即分布于此。狍、兔、獾、刺猬、豬獾、松鼠、山雀、青蛙等五十余種野生動物棲于林間。
在都山南麓臺地間,有二十多米高的影壁一座,潺潺流水環(huán)繞而過,與周邊隔絕,形成一座孤山。影壁山似一面巨大的影壁,橫于溝口,影壁山村因而得名。若對山大喊,你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回聲。石上長樹,那些松雖然瘦小,卻已是林中老者;其實,它們不是真的長在石上,而是它的根系長幾十米,能夠從石縫中延伸到地下汲取足夠的養(yǎng)料,從而讓樹冠在山頂上自由地伸展,真是石奇樹更奇。
相傳,都山是東海龍女的化身,因乞求龍王為燕趙大地降雨,而被趕出龍宮,龍女滿心憂傷,天長地久便化作一座高山,龍女的綠衫變成了滿山碧樹,兩行淚水變成沙河和都源河,龍女頭上戴的素紗變成了銀光閃閃的都山積雪。傳說的云霄、碧霄、瓊霄亦常居于此。
“祁連絕處總燕支,到此回首北斗低。六月山頭猶載雪,罡風(fēng)吹落薊門西”。明朝永平知府陳所立上述詩中的“六月山頭猶載雪”就是對都山積雪的真實描寫。
清《永平府態(tài)》載:“山高寒聳秀,俯視群烽,為郡之鎮(zhèn)”。“山頂有白沙似雪,或云雪積其巔,迄夏不消,望如堆玉”。都山山頂如堆白玉,云纏霧繞,山間披紅掛綠,林豐草茂。俯瞰山下,云海翻騰,眾山環(huán)拱,真有都統(tǒng)萬山之勢!都山園商而寒,年平均氣溫為7.6℃。冬日,灰云凝聚,雪絮飛揚,宛若銀峰雪嶺?!八凤L(fēng)卷海聲如雷,一夜都山滿頭雪。”然而,及至盛夏,有時山下大雨滂沱,山上卻雨雪霏霏,待云消雨霽,山頂是一片白茫茫,亮晶晶,這就是居“口外八景”之首的“都山積雪”。
都山山泉眾多。汩汩幽泉聚細(xì)流,成小溪,匯沙河、都源河、南河流經(jīng)全縣滋養(yǎng)沃土千里。高高的都山,密密的森林形成了都山的小氣候,調(diào)節(jié)著青龍、寬城等周邊地區(qū)的氣候。都山腳下是一片開闊的沖積平原,這里居住著正白旗的楊氏家族、馬氏家族等,小高地氣候和清新自然的環(huán)境造就了獨有特色的名吃,燒羊肉、高粱米飯和水豆腐成為承秦地區(qū)最有名的美食。青龍亦因都山而著稱于世。都山最早見有記載,便是燕的屬國——孤竹國,即春秋戰(zhàn)國時代。齊桓公曾遠(yuǎn)征烏桓,在孤竹國境內(nèi)迷路,遂引一老馬找來時的路,便成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后孤竹國太子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死于首陽山,名垂青史。經(jīng)秦漢,此地更名為離支,令支,安喜延。1159年金世宗改安喜縣為青龍縣,明設(shè)永平府,掌盧龍、灤州、昌黎、青龍四縣,郡府設(shè)于青龍。
都山靜謐挺立,有多少人想接近它,聆聽它的萬古歌唱。隨著青龍開發(fā)都山的計劃實施,我們會讓它更親切,更迷人,都山!將是人們尋找自然和靈性的圣潔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