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民族英雄岳飛之孫岳珂,敢于當(dāng)面評議辛棄疾作品的不足,成為南宋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公元1205年,辛棄疾已年逾花甲,仍然出任鎮(zhèn)江知府。公事之余,辛棄疾喜歡宴客論詞。有一次,辛棄疾邀了幾位朋友品酒賞詞,岳珂也在場。辛棄疾最喜歡自己早年填寫的《賀新郎》詞。每每吟起,便感嘆道:“甚矣吾衰矣!”
這天在酒宴上,他又高興地吟哦起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接著,辛棄疾又命歌妓演唱他的最新佳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自己在一旁親自助興。歌罷,辛棄疾便要求門客們給他的新作提意見。門客們礙于情面,只是客套了一番,唯有少年氣盛的岳珂大膽提出:“您老的舊作氣勢宏偉,可謂雄視當(dāng)今,只是頭尾兩部分的警句似乎有些雷同。至于新作,一氣連用了四個典故,是否太多了些?”辛棄疾聽了眼睛一亮,特地起身為岳珂斟上一杯酒,高高興興地對大家說:“岳公子可真是明眼快語,直爽地指出了我的老毛病。了不起喲,真是后生可畏啊!”
岳珂不畏大人物、不顧眾人皆唱頌歌的氣氛,敢于當(dāng)面指出其之瑕疵,此精神今天也令人叫好;而大詩人辛棄疾面對年輕人不留情面地批評,不僅不動怒,反而為之高興、大加稱贊,這種精神也令人欽佩。如今的大家、大師、大腕們是否應(yīng)學(xué)著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