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的大暑,連綿的雨勢,卻仿佛讓人重回了初夏時的梅雨季。
鄉(xiāng)下的樓房東側(cè),原本有一條沿著公路,蜿蜒南北走向的河流。只知道叫“WEN”河。卻不知是哪個“WEN”。不管是“汶”,還是“文”,抑或是其他發(fā)此音的字。但我覺得這個音都是幽雅的。
可惜的是,因為歷經(jīng)填河造田,平整土地。只剩下了一個拖著如溝渠似的尾巴的小水潭。站在樓上看下去,則形似一個小蝌蚪。
現(xiàn)在的江南,已失了水鄉(xiāng)的韻味,殘存的遺跡,更仿若一個個流膿的疤痕。
“蝌蚪”的尾巴上,長有許多半水生的植物,最多的就是蘆葦,還有篙草。盛夏時節(jié),長勢極好,很是蔥郁。
母親在旁邊種有梨、桔、桃、李、杏等各種果樹,一年四季,粉、紅、綠、白。應和著河流那一側(cè),漆黑的柏油路,以及高大的香樟行道樹,自然成趣。
這樣的景致,談不上美,倒是有三分鄉(xiāng)野自然之趣。
今年初夏,父親在“蝌蚪”的“脖子”處種了蓮藕,在“蝌蚪”的“腦袋”處,種了“菱草”。這段時間雨水充沛,溫度適宜,越發(fā)地水靈旺盛起來,一片綠色,幾要遮滿池塘。
父親在石埠周圍用竹竿圍起一個框,常有成群的,如火柴梗大小的魚兒穿越其間。隨便用手一掬,都可以在掌心留下幾條,癢癢地觸碰著你的皮膚,讓你童心溢起。
這些都是小時常做的事情?,F(xiàn)在做來,依舊讓人興致盎然。因為有回首流逝歲月光陰的虛幻與真實。
我常于樓房東側(cè)的,靠近池塘的井臺處默坐。常有北風從樓房后面空曠的田野里吹來,陣陣涼風,讓人身心舒暢,柏油路上,行人稀少,天氣俊朗的時候,視線沿著漆黑的柏油路向北延伸,可看到四五里外的毛竹山,向東可看見黃山嶺,向南則是尖山。
那天看池塘里的荷花菱草,忽然想起一首孤僻的詩來——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yōu)樯选?/p>
這讓我想起一些舊事:讀書時有同學唱的“采紅菱”,南湖里的無角菱,煙雨樓上的藕粉,西湖里的接天蓮葉……
當然,還有眼前最真實的自家種的荷花、菱蔓。
人來人往的,結(jié)識一些人,做了一些事,就會留下一些難以磨滅的記憶。這是我對這一句“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新的理解。
簡單地說一些話,做一些事,回憶一些舊事舊地舊物。是因為回憶里“間花影,得荷香”,那是寂寞的香氣。
但那些,往往連在記憶里,都已成遙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