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窗,是當(dāng)時我們推舉出的逃竄之王。但凡有他在,我們便可以看到免費的電影、話劇或者演出。他總能巧妙地逃掉重重檢查,或者尋到那進入側(cè)門的鑰匙。而他最出名的,則是一次又一次的逃愛事件。
那時他人長相頗佳,再加上有一些小聰明、小浪漫,所以頗得女孩子喜歡。據(jù)說給他寫過情書的,不下十幾個女孩,且一個個如花似玉。但這位仁兄卻像淘氣的孩子般,打一桿子新鮮甜棗,便撂下重新找尋新的,讓那些剛剛進入愛情幻境的女孩,一下子從云端跌至冰冷水泥地上。
這位仁兄當(dāng)然毫不介意,他在鶯歌燕語里,流連忘返,樂此不疲。
畢業(yè)后,他歷經(jīng)重重磨難,成功應(yīng)聘到一家私企,正待大展身手,卻不幸在上班的第一天,在老板的辦公室里,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一個深愛過他、卻被他無情逃掉的女孩。而這個女孩,正是老板疼愛的寶貝女兒。
這一次,他當(dāng)然是撞到了槍口上,連慘叫都沒來得及,便倒地而亡。
年輕時,逃跑的小伎倆,充斥了我們似乎花不完的霧一樣的時光。我們常常看不清,以為有千萬條小徑,可以通幽,卻不知,東逃西竄,竟是一次次誤入死胡同。到最后,不得不后退到來時的路上,重新按部就班地,尋找那敞亮正途。
逃之夭夭,原本就是丟盔棄甲,人生里一場最不合算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