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拒絕再次光顧,給出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門,但他們一定是在與你員工對視的某一瞬間感到了冰冷或不屑。想想我們自己吧,有誰沒有遭遇過別人白眼的經(jīng)歷?
前不久,我趕去老遠的地方,見幾位很近的朋友,然后在一家很好的酒店,吃了一頓很糟的午餐。
我們點的5個菜?;?個小時才上齊。在牢騷之余,大家自然忍不住將中國的酒店與歐洲的同行做一比較。結(jié)論當然很簡單,“月亮還是國外的圓”。
東道主是一位企業(yè)家,他一定要追問,國外的月亮到底比我們圓在哪兒?
有人說,人家英國都是四十歲以上才做侍者,哪像咱們,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在當服務(wù)員;有人說,國外的服務(wù)生都是靠小費生存,有了小費的現(xiàn)場激勵,他們做什么都特別賣力;有人說,國外的服務(wù)非常標準化,不至于像這家酒店,服務(wù)員不少,卻顯得亂糟糟。
正說到這兒,一位服務(wù)生走過來倒茶。我們就趁機威脅他,如果再不上菜我們就結(jié)賬走人了。
這位服務(wù)生爽快地回答:“好的,我?guī)湍銈兇叽??!?/p>
這句話把大家逗樂了。誰都知道,這是一句標準的客套話,把你搪塞過去而已。
笑后,我提醒朋友們,你們剛才有誰觀察過這位服務(wù)生的眼神嗎?他的眼神中沒有殷勤,也沒有歉意,甚至沒有專注,他只是完成這份公事而已;他的眼神中也沒有熱情,甚至沒有光,因為他不喜歡這份工作,討厭我們這些嘻嘻哈哈的顧客。
要創(chuàng)造流連忘返的客戶體驗,除了用手用腦,還必須要用心。
而衡量其用心程度的唯一指標,就是眼神。
我多次有機會觀察國美促銷員的眼神。當你走向他們的地盤時,你看到的是一雙殷勤和期盼的眼,而你轉(zhuǎn)身到隔壁去的時候,相送的往往是一束冰冷的目光。
后來,我終于盼來了傳說中服務(wù)最好的百思買。去拜訪百思買在賽特的旗艦店時,我得到的是那種毋庸置疑的專業(yè)水準的眼神,那是一種讓你不想環(huán)顧其他的眼神。
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香格里拉飯店的服務(wù)生。在他們的眼神中,總有那么一份熱情與專注,一份因服務(wù)而快樂的淡淡的光彩。即便你偶爾穿得寒酸一些在酒店逗留一會兒,你也可以感受到,在你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身后仍然是溫暖的注視。
一句話,眼神就是競爭力。
員工的行為就是你口碑的全部。而員工的行為中,最有殺傷力的就是他或她的眼神。顧客拒絕再次光顧,給出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門,但他們一定是在與你員工對視的某一瞬間感到了冰冷或不屑。想想我們自己吧,有誰沒有遭遇過別人白眼的經(jīng)歷?
如果不是經(jīng)過摩薩德特工那樣的專門訓練,我們沒人可以掩飾自己的眼神,眼睛就是心靈的窗口。同樣,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具備與生俱來的感受他人眼神的能力。
所以,你無須去訓練員工“操縱”眼神,只需要從“心”開始就行,
稻盛和夫說,自然界的物質(zhì)可以分為不可燃物、可燃物、自燃物,人也可以這樣分。在招聘時,你就要挑選那種“自燃物”,他們天生就富有熱情,因而愿意“通過幫助別人而獲得快樂”。至于具體的技能和知識,是相對容易培養(yǎng)的。
卡耐基說,人的心靈之門是從內(nèi)部反鎖著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打開,別人沒有任何辦法。你不能強迫你員工的眼神,就像你無法強迫一個人愛你一樣:你也無法強迫你的員工善待顧客,除非他受到了及時的正向激勵。而能夠鼓舞一顆心的,只有另外一顆同樣真誠的心。
柳傳志說,以身作則不是說服他人的重要途徑,是唯一途徑。在訓練和激勵你的員工時,別總是說教。你一定要親臨第一線,讓你的員工從你身上感受到服務(wù)他人的快樂,體會到通過服務(wù)所能獲得的成就感。
在與一位知名企業(yè)家開會時,我說,你整天在公司開會和聽會,其實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你該每個月花三天時間去見你的客戶,我講這句話的時候,企業(yè)家的眼睛開始放光。他告訴我,他真不想當董事長了,“搞定”客戶,特別是那些挑剔的客戶,那是最爽的事情。
我相信。他年輕的時候,在他服務(wù)客戶時,他的眼神里一定有光。
編輯 李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