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歷史著作避免乏味
Tinarses
隨意翻開一本關于一戰(zhàn)的歷史書,或者在網絡上搜索“索姆河戰(zhàn)役”的資料,不難找出如下內容: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大的戰(zhàn)役;雙方傷亡慘重,總數達百萬余人;機關槍和毒氣在戰(zhàn)場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等等。于是,每當提到“索姆河戰(zhàn)役”,我們的腦海中便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一些重要的年份、數字、形容詞和名詞;推而廣之,當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們會聯想起更多與之相關的、概括性更強的名詞和數據。那么,“西方文明史”是否也必然是由一長串枯燥無趣的年代、事件、人名等關鍵詞堆砌而成的高墻呢?當然不是。真正的歷史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力,有靈魂的。對重要名詞和年代的掌握可以幫助我們應付考試,但無助于我們了解歷史的原貌,進而對西方的文明和社會產生“同情之理解”;對一般讀者來說,更直接的后果是,它讓歷史著作變得枯燥乏味。
杰克遜#8226;J#8226;斯皮瓦格爾寫作《西方文明簡史》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許多其他同類著作中常見的一種路數——各部分之間缺乏連貫性,將歷史變成一種事實和名詞的堆砌。他希望保持歷史中的敘事性,這樣除了能增強可讀性之外,還能幫助讀者更好地感受過去和理解當下。在實踐這一目的的過程中,斯皮瓦格爾盡可能地運用豐富多樣的第一手史料,讓歷史的當事人親自講述他們所經歷的一切。例如關于索姆河戰(zhàn)役中的毒氣戰(zhàn),斯皮瓦格爾引用了當時一位英國作家的敘述:
“我希望那些將此描述為一場神圣戰(zhàn)爭的人能夠看見釋放芥子氣的場面……能夠看見戰(zhàn)士們渾身被燒傷的慘狀,看見他們滿身的水泡,那帶著芥子氣顏色的正在化膿的水泡,以及被燒瞎的眼睛,一切都是粘糊糊的……粘在了一起,他們一直努力想要呼吸,只剩下了低語聲。他們說著他們的喉嚨正在封死,他們知道自己將會窒息而死?!?/p>
除了再現戰(zhàn)場之慘烈外,作者選取的這段文字還暗示了一戰(zhàn)爆發(fā)之初,交戰(zhàn)國內部關于“為正義而戰(zhàn)”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同時也為戰(zhàn)后社會心態(tài)由樂觀和自信向絕望和幻滅的逆轉,以及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和危機感等趨勢埋下了伏筆。
除了親歷其事的觀察者的直接陳述之外,本書也采用了能讓歷史鮮活起來的其他材料:例如二戰(zhàn)時期一位參與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德國士兵的日記;工業(yè)革命之初某家工廠苛刻的工作規(guī)章;加洛林王朝一位母親勸誡兒子向國王效忠的書信;俾斯麥如何修改一份電報,從而將法國誘入戰(zhàn)爭,加速了德國統(tǒng)一的進程;作者甚至通過文藝復興時期一場宴會的菜單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繁榮程度。這些原始材料增強了歷史的縱深感,在讓讀者身臨其境的同時,也對事件與事件背后的潛流有一個更深入的體會。
作者除了按照年代順序展示西方文明的演進之外,還選取了幾個當今社會的重要主題,如婦女地位和女性解放,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和全球化等,有意識地在各個重大歷史時段專門討論這些主題,既保證了內容上的前后呼應和明晰連貫,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事實上,“以古觀今”也正是斯皮瓦格爾這本著作最核心的主旨。
[美]杰克遜#8226;J#8226;斯皮瓦格爾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1
《美國總統(tǒng)的信仰》
“美國總統(tǒng)的信仰對我們關系重大,因為總統(tǒng)的信仰常常會影響他們的人生道路,影響他們做出競選總統(tǒng)的決定以及他們任總統(tǒng)期間的行為。除非我們知道導致他們做出特別決定的根本信仰,否則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某些行為?!弊髡哒J為,“有些總統(tǒng)似乎是敬虔、重生的基督徒,但他們很可能是為著政治目的而裝出敬虔的外表”。
[美]丹尼爾#8226;蒙特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12
《1968 撞擊世界的年代》
1968年是20世紀一個奇異的年份,“在這一年里,數千人在越南喪生,數百萬人在比夫拉餓死,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理想主義破滅,墨西哥發(fā)生大屠殺,全世界對異議分子施以棍棒,兩位可能給世界帶來希望的美國人遭到暗殺。然而盡管如此,對許多人來說,這也是充滿無限可能并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年”(馬克#8226;科蘭斯基)。本書是1968年的一份編年史,是那一年彌漫在整個世界的騷亂、動蕩和反叛的全景式記錄。
[美]馬克#8226;科蘭斯基 著
三聯書店 2009.10
《鑄就傳奇》
本書是美國偉大導演約翰#8226;福特的一部傳記。在作者和其他論者眼里,約翰#8226;福特“比任何英雄都更偉大、更堅強、更悲哀”,是“信仰缺失的時代里一位有信仰的詩人”。福特去世后,各種美譽紛至沓來,“所有美國近代的電影都從約翰#8226;福特的《搜索者》中吸取了養(yǎng)分”,“他的電影尋找到一個我們永遠都找不到的地方,組成一系列理想中的美國的模樣”,“他塑造了20世紀美國的形象”。
[美]斯科特#8226;埃曼 著
新星出版社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