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都很熟知這個故事:1923年,福特公司車間里的一臺電機壞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束手無策。這時,有人推薦了一個叫思坦因曼思的工程師。思坦因曼思來到車間后,用粉筆在電話機的一個部位畫了一條線,還寫了一句話:“這里的線多了16圈?!?/p>
福特公司的技術人員立即拆開電機,根據(jù)思坦因曼思的建議,去掉了多余的16圈線,電機立刻恢復正常運轉(zhuǎn)。
而接下來所發(fā)生的一切并不廣為人知,但是做為“職場故事”它應該更具有意義。
福特公司的總裁亨利·福特得知后,非常賞識思坦因曼思,先是給了他一萬美元的酬金,然后又親自邀請他加盟福特公司。不料,卻被思坦因曼思婉拒了。他說:“我現(xiàn)在的公司對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負義。”
原來,思坦因曼思本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國內(nèi)經(jīng)濟不景氣,失業(yè)之后的他千里迢迢孤身一人來到美國。舉目無親、孤立無援之際,他幸運地被一家小工廠的老板看中,聘請他擔任該公司的技術人員。思坦因曼思之所以不愿意離開這家小工廠,是因為那家工廠的老板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他這是在報恩!
了解內(nèi)情之后,福特雖然深感遺憾,但他卻更加賞識這位德國工程師了。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家喻戶曉的大公司,人人都以能進福特公司為榮,而思坦因曼思卻為報恩而寧愿舍棄這天賜的良機,這讓福特公司深為感動和欽佩。
不久之后,福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收購思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廠。董事會成員都覺得匪夷所思:這樣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工廠緣何會進入福特的法眼,并引起他這么大興趣?福特回答說:“因為那里有思坦因曼思?!?/p>
在福特的堅持和力排眾議下,福特公司最終成功地收購了思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廠。這樣一來,連同這位技術精湛、德才兼?zhèn)涞墓こ處?,都一并歸了福特。
事實證明,福特的決策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fā)熱,而是一個英明的決策。就像福特所堅信的那樣,能讓思坦因曼思這樣的工程師死心塌地的工廠肯定有其獨到之處,盡管它暫時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工廠,但其前景卻不可小覷。
卡耐基說:“世界上會感恩的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懂得報恩。”在德國工程師思坦因曼思看來,最好的報恩就是忠誠。他用他的忠誠打動了福特,并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報恩的愿望——能被福特這樣的大公司收購,對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工廠來說,無疑是一樁求之不得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