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一家專賣店去買衣服,老公看中了一套可惜大了一些,服務員說:“我們倉庫有小一號的,如果你們確定要我就過去拿。”我建議她拿過來我們試一下大小再決定,她很為難:“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呢,如果拿來你們又不要,那該怎么辦呢?你們考慮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我為你們跑這一趟。”服務員的話很直白,問題一下子就僵住了。
此時一位大腹便便的老人家踏門而入,他直奔收銀臺:“這個伢,你們這有沒有五個加的衣裳?”“五個加?最大的衣服也就三個加好不好,哪里有五個加的?”服務員回應了一句,老人家扯了扯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我這件就是三個加的,拉鏈都拉不上,唉?!狈諉T攤開手表示沒有辦法,老人家和我們都成了“僵住”一族。
旁邊有一位時尚女孩在絮叨:“我就是看中了這個‘v’字型下擺的款式,可偏偏里面又弄出這么個毛線內襯出來,難看死了,為什么要畫蛇添足加這個內襯?”時尚女孩的表情萬分焦灼,好像有一根魚刺卡在喉嚨中間,上不來,也下不去,這無形的魚刺讓服務員臉上布起了無辜與無奈:“別人就是這樣設計的,我有什么辦法?”
僵住不是辦法,我和老公移步到另外一家專賣店,沒想到大腹便便的老人先一步過來了,他正享受著服務員的燦爛熱情:“同一個型號的衣服,款式不同大小也不同,您身上三個加的這一款偏小,我拿幾件偏大的款給您試一試。”還真巧,有幾件老人可以穿。更巧的是,在這個店,老公選中的衣服再一次遭遇店內缺碼,服務員麻利地給我們端上兩杯水:“兩位稍等,我馬上到倉庫拿小一號的給你們試,耽誤你們十五分鐘?!?/p>
服務員離去的時候,說了一句“歡迎光臨”,原來是時尚女孩過來了,“ⅴ”字型的下擺款式仍是她不變的選擇,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了內襯,卻多了一個松緊紐,這仍然是她心中的刺,服務員卻為她作了一番解釋:“天涼里面需要加衣服的時候就松開一點,顯得大方;天熱減衣服的時候就拉緊一點,顯得苗條。要是沒有這個松緊紐不就顯得很單調?”時尚女孩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松緊紐:“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設計?!彪m然,服務員的解釋未必就是設計者的本意,但又何妨?打動顧客才是目的所在。老公的衣服拿來了,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服務員臉上的汗珠在這個深冬里透露的真誠讓人不忍心不為之買單。
同一份工作,同一個職位,有的人做得風生水起、平步青云,有的人一直波瀾不驚、舉步維艱。其實,幸運登門之前已經(jīng)做過市場調查了,所以,對于萬有引力,湊巧的不是那陣風,也不是那個蘋果,而是那顆腦袋恰好是牛頓的腦袋。如果我們恰好能借來牛頓的腦袋,那生活又會是什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