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潔:上海人,90年代初赴香港,服務外資企業(yè)。現(xiàn)定居美國,育有二子,由原先的職業(yè)女性成功轉換角色為全職媽媽,全心致力于全家四口人的飲食健康。對養(yǎng)育孩子頗有心得,是朋友們的“育兒寶典”。
羊膜穿刺術:是最普遍的產前診斷,約在懷孕第14~16周施行。診斷的樣本是取自發(fā)育中的胎兒周圍的羊水,主要是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癥等染色體異常的疾病。羊膜穿刺術的主要對象為35歲以上和生育過先天性話疾病的新生兒、有家族遺傳病病史的孕婦。
在我懷上老二第18周時,醫(yī)生要我做個羊膜穿刺,我第一個反應是:“為什么是我?”我生活健康,沒有不良嗜好。為什么說我的血液報告中顯示我肚里的小孩有可能有問題?于是自己就像犯人在做最后的陳述,和醫(yī)生辯論,自己還不屬高齡產婦,為啥要做?醫(yī)生卻說只要血液指數(shù)中發(fā)現(xiàn)的誤差在5%左右,年齡則不受限制。我又問穿刺后是否會引起流產,醫(yī)生說如果一穿就流的話,就說明胎兒本身有異常,穿刺只是個刺激因素。我只好懷著抱佛腳的心理問醫(yī)生,現(xiàn)在是否需要自己大補一下?醫(yī)生說一切照舊,多喝水就好了。本以為自從生過早產的老大后,該害怕的都已經怕過了,結果那次我真的有點害怕了,萬一查出來小孩是不好的話,目前還生存的那塊肉,到將來說不定就得由我來決定把他放棄掉,心里不免憂郁。
穿刺的整個過程大概就持續(xù)了一分鐘,痛加上酸和抽筋,每秒鐘都在酸痛里煎熬,抽完后人也完全麻木了。醫(yī)生安慰我,她一看這清澈的羊水樣本就大概知道結果,小孩應該沒啥問題。這兩天要多休息,多坐少站,不要提重物。
那顆安定的確減少了我心理上的壓力,只是最大的問題是在人幾乎半邊動不了之后該吃啥。雖然沒有忌口,但每當想咬點東西時,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有點痛感。我對一直在醫(yī)院陪伴的老公說,自己想喝稀粥。老公急了,粥不抵餓,我這個懷孕后就把牛排當午飯吃的人,一碗皮蛋瘦肉粥肯定不夠分量。最后還是在我哭哭啼啼要喝粥的請求下,去喝了點粥。熱粥把胃是養(yǎng)了,但等老公把我這個還是有點麻木的人送回家后,我的肚子又餓了。只好拖了幾乎半條命的身體做自己的加餐,但是已經沒力氣站在廚房替自己煎一塊像樣的牛排了。只是在美國那么多年,很多事都習慣自己動手了,就想利用現(xiàn)成的簡單原料,給自己做點不費力的加餐。
根據(jù)醫(yī)生建議,懷孕后可以多吃的蔬菜是番茄和生菜。番茄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相當高,符合孕婦需攝取多種微量元素的要求,生菜的纖維素含量高,可幫助腸胃消化,家里是常備的。還有的就是雞蛋和一個洋火腿罐頭。我就坐在廚房替自己做了個三明治,洋火腿算腌肉,應該再加荷包蛋,但自己煎荷包蛋一直煎不好,只好改放白煮蛋。白煮蛋與番茄切片,和一片洋火腿、生菜、一塊芝士,夾在兩片麥包間,稍微加上點美奶滋,就成了一個很抵餓但熱量不高的大三明治。
如果正好家里面包也吃完的話,可以用一杯面粉外加兩個蛋,先攪拌均勻,再加入一杯牛奶、鹽和1/4塊融化黃油做個面粉糊,低火少油攤成薄面粉餅,把以上做好的材料放在餅里,一樣可以營養(yǎng)又充饑。
還可以準備一個“螞蟻上樹”,這個菜做起來簡單,也比較好吃,只要家里有個微波爐就可以做。整個的準備過程,就是出門前把粉絲和香菇先泡軟,分別切小和切細。回家后把醬油和糖攪拌均勻,喜歡吃辣的朋友另外加點辣醬或海鮮醬,調配到自己喜歡的口味,另外加入鮮雞湯做成汁,最后拌入麻油后就倒入肉糜、粉絲和香菇內,放入可以供微波爐烹調的大碗中,蓋上蓋子,用高強度波,大概8~10分鐘就可以食用。
另外一道簡單和柔軟的食物也可以用微波爐快速加工的就是清蒸魚。把魚先兩邊剖開,拌入鹽,直接放入微波爐中加熱至熟,另外起個小油鍋爆香蔥和姜絲,加入魚露炒勻,淋在魚身上就可食用。
只是在初夏里,自己居然還是有點發(fā)冷,干脆再給自己做個不太需要費力的紅豆湯。用壓力鍋把紅豆和糙米先一起用中火壓5分鐘,再倒入牛奶和糖用低火煮2分鐘后即可。有人喜歡再用攪拌機把里面的粗糙物質粉碎、過濾后喝濃稠的糊糊,但我還是比較傾向喝里面有可嚼的料,所以就省略了最后兩個工序。水、糙米、紅豆的比例為6:2:1,牛奶可以多放點,糖則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調控。
懷孕后容易憂郁,甜品中產生的化學物質能讓孕媽媽放松。羊水穿刺后特別適合喝上碗甜湯,人也會頓覺放松,對自己說這么穿一下當是買了個安心,也是件好事。
羊水穿刺時用的針頭很大,刺進體內時的瞬間就開始痛。不過,痛過也就過去了,痛過之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依舊,那個痛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