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艷
(海倫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黑龍江 海倫 152300)
引言
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不僅直接關系人類的健康生存,而且還嚴重影響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食品安全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農田到餐桌,其中哪個環(huán)節(jié)失控,都會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初級農產品源頭污染仍然較重,食品生產加工領域假冒偽劣問題突出,食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經營秩序不規(guī)范,食品衛(wèi)生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國際貿易往來的加強,食品安全已沒有國界,任何國家或地區(qū)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可能波及全球,其影響越來越多地涉及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多個方面。
1我國食品安全基本現狀
1.1 國民的食品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貧乏
我國人民的食品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大都是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而形成的。人們對人自身、生物及微生物世界幾乎沒有什么了解。多數人并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該吃什么和怎么吃才是安全的,在衛(wèi)生部2009年2月13日通報2008年第4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況中報告:該季度"家庭食物中毒的報告起數、死亡人數最多,分別占總報告起數的44.4%、死亡人數的89.7%,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誤食野生毒蕈、河豚魚等有毒動植物"。食品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的貧乏,是威脅我國公民的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機
轉基因食品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產物,目前我國尚未出現轉基因食品給消費者帶來損害的直接報道;但從國內外對轉基因生物的研究來看,轉基因食品可能具有以下的潛在危害:損壞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過敏綜合癥、對人體有毒性、引發(fā)人體對藥物的抗性、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害等,現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
1.3 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管不力
我國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食品安全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不嚴、銜接不順、內容不全。一些管理部門的管理重點在于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卻很少對食品的內在成分和含量的安全性進行檢查和分析論證。在發(fā)達國家,每一種食品的產地,時間、批次等信息都在條形碼上都清清楚楚地得到全面地反映,對問題食品的查處很方便。在我國,查處有問題的食品只能從銷售商開始層層逆查下去,增加了執(zhí)法的難度,也給造假者留下太多的機會
1.4 化肥、農藥、獸藥和物理性污染
化肥、農藥、獸藥、激素、抗生素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從源頭上給食品質量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獸藥、激素和生長調節(jié)劑使用不當,以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污染,所生產的畜禽產品和水產品被人們食用后,不僅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還導致人畜共患病和疫病的增加。重金屬在體內有積蓄性,半衰期較長,能產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應,還可能產生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劑量過大的放射線照射食品,引起食品毒理安全性等問題。
2農藥是當前農業(yè)生產用于防治病、蟲、雜草對農作物危害不可缺少的物質,對促進農業(yè)增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看,農藥施用到農作物上以后,雖然絕大部分因多種原因而轉化,但農作物內還會殘留有極少量的農藥。長時間攝食殘留農藥會影響人體的健康,這就是農藥殘留量問題的由來。
2.1 常用樣品前處理技術
2.1.1 溶劑萃取(LLE)液體樣品最常用的萃取技術之一是溶劑萃取,利用樣品中不同組分分配在兩種不混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或純化的目的,通常又叫做液-液萃取。根據基質的不同,可分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氣萃?。ㄈ芤何眨,F在的液-液萃取技術已經發(fā)展到連續(xù)萃取和逆流萃取,有利于處理含有低分配系數物質的樣品;微萃取技術有利于提高靈敏度和減少溶劑用量;萃取小柱技術模仿了傳統(tǒng)的液-液萃取技術,而且使樣品收集變得非常容易,同時避免了樣品乳化問題;在線萃取和自動液-液萃取等方式能夠減小人為誤差,有利于處理大體積樣品。
2.1.2 固相萃?。⊿PE)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吸附,使其與樣品的基體和干擾化合物分離,然后再用洗脫液洗脫或加熱解吸附,達到分離和富集目標化合物的目的。與液—液萃取等傳統(tǒng)方法相比,固相萃取具有如下優(yōu)點: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數;使用的高純有毒有機溶劑量很少,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一種對環(huán)境友好的分離富集方法;無相分離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組分,能處理小體積試樣;操作簡便、快速、易于實現自動化。應用固相萃取可以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以及環(huán)保水樣中各種污染物等。
2.1.3 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技術是在固相萃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相比,具有操作時間短、樣品量少、無需萃取溶劑、適于分析揮發(fā)性和非揮發(fā)性物質、重現性好等優(yōu)點。影響固相微萃取靈敏度的因素很多,但萃取頭涂層種類和厚度最為關鍵。SPME在食品與生物樣品上應用日趨增加,如醬油中氯丙醇的檢測和血液中有機氯化合物的檢測等。
2.2 其他前處理技術
2.2.1 微波萃取技術(SAE)微波萃取技術是一種萃取速度快、試劑用量少、回收率高、靈敏以及易于自動控制的前處理技術。它利用微波加熱的特性對物料中目標成分進行選擇性萃取。微波萃取是將樣品放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樣品杯中,加入萃取溶劑后將樣品杯放入密封好、耐高壓又不吸收微波能量的萃取罐中。由于萃取罐是密封的,當萃取溶劑加熱時,由于萃取溶劑的揮發(fā)使罐內壓力增加。壓力的增加使得萃取溶劑的沸點也大大增加,這樣就提高了萃取溫度。同時,由于密封,萃取溶劑不會損失,也就減少了萃取溶劑的用量。微波加熱過程中萃取溫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
2.2.2 衍生化技術(derivatization)衍生化技術是通過化學反應將樣品中難于分析檢測的目標化合物定量轉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檢測的化合物,通過后者的分析檢測對可疑目標化合物進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衍生化的目的有以下幾點:將一些不適合某種分析技術的化合物轉化成可以用該技術的衍生物;提高檢測靈敏度;改變化合物的性能,改善靈敏度;有助于化合物結構的鑒定。
3結束語
我國農藥殘留分析普遍應用的還是萃取分離技術、索氏抽提、振蕩提取和超聲波等傳統(tǒng)技術,樣品需要量大、萃取時間長、有機溶劑量消耗大,導致大量有毒廢棄有機溶劑的產生,無法滿足快速、準確的分析要求。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際上針對傳統(tǒng)萃取技術的不足,發(fā)展起來的固相萃取(SPE)、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和固相微萃取技術(SPME)技術,國內對此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正逐步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1世紀的人類食物將更注重保護消費的安全與健康,科學家們強烈呼吁各國政府建立嚴格的食物質量意識并提高生產與貿易者的職業(yè)道德,這也將成為我國食物生產與檢測者努力的方向。
[1]默濤,陳鶴鑫,陸貽通.農藥殘留量分析方法[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297-299.
[2]張志恒.農藥殘留檢測與質量控制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156-159.
[3]朱國念.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