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是她負不起的重擔,男人的情話不過是偶然兌現(xiàn)的謊言。寫情的圣手常常如是說。
“優(yōu)剩女”和“不婚族”們常常自以為早已參透世間情事,自得其樂地過活也不賴。殊不知,午夜夢回,她們依舊忍受著寂寞的騷擾,只能靠Karan的《廣島之戀》和菲姐的《紅豆》排遣失眠的焦灼和苦楚。若不是時光的鐘擺太動聽,她們甚至忘了自己究竟年華幾許。也總是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太挑剔,若然真的愛不起來,激情的感覺逝如閃電,莫非真是孤星入命?明年還是后年,這一切會有改觀嗎?
女人是多情且感性的,這是不爭。她們似乎只會情緒化地愛著恨著,她們一生都在追求甜蜜的幸福,一份甜蜜的沒有雜質(zhì)的愛情,一個溫馨安全的港灣。也許,在女人的生命里她們更急于得到這樣的甜蜜,所以,慌亂中卻不幸把自己推向那些只會令她們窒息的情感……
其實,再多的外界力量都不足以拯救衰老,在這個硝煙彌漫的都會里,女子因為貪戀,而不愿意舍棄青春年華,然而,她們始終忘卻了,當一種自我憐憫的情緒產(chǎn)生,她們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身體的傀儡。精神上的疲憊不堪更是加速了她們的老去。又或許,她們早已忘卻,真正老去的是被捆綁住不再新生的肌膚,還是那些鬼迷心竅的自我哀憫造就了一種精神上的衰老,空剩下顧影自憐……
單身女也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卻似乎很難遇見一個完美的愛人。要體貼要溫柔,要成熟要練達,要帥氣要大方,最好還多金……千挑萬選,只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一起廝守到老。與電影小說里和窮小子“私奔”、拋棄家族而選擇“灰姑娘”的浪漫橋段相比,現(xiàn)實中的婚姻之路,似乎走得更為現(xiàn)實,也更為心力交瘁。
坊間有一則小笑話很是趣致,也頗具說服力。
媽:“結婚是一件大事,你得考慮了,也不小了?!?/p>
答:“這事可大了呢!我一定慎重考慮一輩子!”
正所謂言為心聲,這至少表明一點,在眾多大齡不婚女的心中,其實還是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只不過她們不愿意輕易降低自己相對嚴格的求偶標準。
愛情沒來便不要勉強,不要委屈自己接受偽愛情。其實,愛與不愛之間,涇渭分明。差一點兒,和差許多,沒有什么區(qū)別。一直記得《紅樓夢》里那首曲子《終身誤》:“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每每念之,都會打心底冒冷汗?!暗降滓怆y平”,區(qū)區(qū)五個字,一語道破玄機。那是多么可怕的境遇!
前幾天還看了一個老友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提到,他的一位女同事要結婚了,于是他問她:你愛你的丈夫嗎?結果那位女老師想了想才說:不是很愛,但是也不討厭。老友對此很不解,“你們上海女人真的好奇怪,為什么要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對方答:“因為他工作不錯,家境也挺好,能買房子,人也還可以,是適合結婚的對象?!?這豈不是太可悲了?如果結婚后再遇到自己很喜歡的人,難道要紅杏出墻?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結婚未必幸福,不婚未必不幸。
與其在婚姻里承受諸多風險:三年一小癢、七年一大癢、背叛、冷淡、麻木、分離……還不如自由自在地獨自快樂。
很鐘意一個朋友的留言:一個人未必無奈,兩個人未必精彩。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委屈自己,才是正途。
不婚主義是個新語匯。如果時光回流到早幾年,這個詞可能很少人聽到,更談不上流傳。然而這幾年,你走在大街上,待在辦公室,都會偶爾聽到這個原本陌生的詞匯。
日本白領女性森下惠美子是一位年過30歲的獨身女人,她的漫畫《一個人也可以》講述了作為一個熟女的情感、工作、業(yè)余幸福生活,觸動了不少女人的心,尤其廣受不婚族的熱捧?!皼]有男友,但是也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就一個人吧?!闭諛哟虬绲闷亮?,照樣開心地和朋友去K歌郊游,惠美子作為一個普通大齡女青年的都市生活感動著同樣處境的女性,也選擇同樣的坦然態(tài)度。
“不婚族”作為一種現(xiàn)代社會心理疾病,正時興于白領女性中,似有愈演愈烈之趨。專家認為,結婚,確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結婚使每個人在家庭甚至社會中的角色有所轉換,從而給一部分人的心理帶來壓力,當現(xiàn)實的婚姻生活與夢想中的浪漫完美產(chǎn)生巨大的落差時,一些人開始逃避、厭倦和恐懼,于是催生了尷尬的“不婚族”。
如同多數(shù)人所熟知的那樣,生理因素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事實上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不同年齡段的激素分泌狀況會影響人們的激情。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生理變化模式。隨著身心的發(fā)育過程,體內(nèi)的激素平衡也在動態(tài)地變化著,以此讓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特定的最適合去做的事情。青春期與青年期的性激素水平最高,整個身心都準備好去繁衍后代,這個階段也是愛得最轟轟烈烈的時候;隨著年齡漸漸增大,激素的分泌與平衡會使這種男女之間的激情慢慢消退,讓她們更能安心撫養(yǎng)后代。
有人認為“不婚族”是社會進步的產(chǎn)物。激烈的競爭使女性獨立自主意識日益強化,有相當部分“白領”女性在物質(zhì)上已不依賴男人,事業(yè)上還超過男性的成功。她們或衣著光鮮,或滿腹才學,談吐雅痞,卻唯獨少了來自親密愛人的關愛,她們不是不想愛,而是找不到愛。
當愛情來臨,當然是快樂的。但是,這種快樂是要付出的,也要學習去接受失望、傷痛和離別。從此,人生不再純粹。
幸福其實很簡單,但靈犀的方向究竟在哪?蕓蕓眾生中的她們,被滾滾紅塵蒙蔽著,似乎忘了該如何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思維越變越龐雜,人卻越來越不快活。千萬別學《東邪西毒》里歐陽鋒的大嫂,要學《夏日春情》里的克拉拉,傲慢著,理智著,在至愛通道中,找到合適的男人共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