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無論是進行何種類型的教育,無論教育發(fā)展到何種程度,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始終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那么,怎樣的課堂才算高效呢?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看,應該就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從新課程的視角來衡量課堂教學是否實現(xiàn)了高效,首先要看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是否達到了相應的維度;其次要看教學過程是否是真正實現(xiàn)了學習效率的提高;最后要看教與學的過程是否是和諧、靈動、充滿生命力的,是否能夠體現(xiàn)出教、學雙方的相互激勵、共同成長。
那么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如何實現(xiàn)和諧高效呢?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前提。筆者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人格平等的基礎之上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說話的權利,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要把學生當成具有人格意義的“人”而不是被斥責的對象、被填充的容器,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講究工作方法。但這一切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沒有原則地遷就學生,而是既要尊重,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心中必須有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有對規(guī)則的敬畏,對知識的敬畏,對教師的敬畏,必須遵守在特定環(huán)境中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我們必須重視和挖掘化學實驗的功能。新教材中沒有明確的學生分組實驗,很多教師怕麻煩,要么不做實驗而純粹講實驗,要么把實驗全部作為演示實驗處理?;瘜W實驗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功能。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需要一個過程,但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必將對教學產(chǎn)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并將使學生受益終生。因此教師必須對化學實驗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監(jiān)控學生,一種可能是實驗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白白浪費了時間;另一種可能是學生因隨意操作而造成意外傷害。因此,教師在這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必須是嚴格的,必須讓學生明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比如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之前必須要對學生說清楚化學實驗室中的基本要求,如規(guī)范的操作和各種藥品的使用與保管等;在進行每一次實驗之前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明確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步驟、明確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事先要審查學生的實驗設計,并要求學生按規(guī)范步驟認真操作;要和學生一起做實驗,師生共同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體會成功的快樂、失敗的苦澀,師生共同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外,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要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收獲的快樂,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傾聽、交流、合作,學會知識、發(fā)展能力、完善人格。
二、在化學實驗中建構問題
化學是一門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能產(chǎn)生問題和問題情境。好的實驗能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利用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明顯現(xiàn)象使學生感到疑惑和不解,從而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其產(chǎn)生探究的學習動機,那么就能很順利地完成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理解。比如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得出,我們只需要營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就行了:把鈉放在水里,把金屬鎂、鋅、鐵、銅分別放在稀硫酸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是否放出氫氣,以及放出氫氣的快慢,他們就能得出金屬的活潑性有快有慢。再如空氣的組成用實驗測定:當玻璃鐘罩內(nèi)的紅磷燃燒完畢,水上升至五分之一時,我立即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水只上升五分之一?圍繞這個實驗,引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空氣的組成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同樣,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教師并不一定需要按部就班逐一講解,而是設計一系列問題逐步引導:
1.氧氣和氫氣實驗室制法的裝置及收集的方法有何異同?為什么一個需要加熱,一個不需要加熱;一個用向上排氣法,一個用向下排氣法?
2.制二氧化碳的裝置應該怎樣裝配儀器?
3.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又應該怎樣收集、驗證、驗滿?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具有連貫性。學生通過討論能逐一得出結論。所以我在這一內(nèi)容的處理上由學生自己討論,然后上臺說出他們的實驗設計方案,并親自動手操作整個實驗過程,其他學生觀察,如有異議,可相互補充,并鼓勵創(chuàng)新設計。
三、媒體運用應簡單而清新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教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diào)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針對一些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較慢的化學變化,瞬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化工生產(chǎn)流程,以及一些有危險的實驗描述、模擬,是以往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虛擬技術“標新立異”的模擬,能很容易地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直觀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比如講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由于一氧化碳有劇毒,而中學化學實驗室又沒有制取有毒氣體的通風櫥,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上資源來完成一氧化碳可燃性、還原性的實驗。這些形象逼真的實驗時而停止、時而展現(xiàn)、時而分散、時而組合,學生一目了然,無疑會促進化學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