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講評課是英語教學中的基本課型。但是,在平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許多教師對于它的研究程度還不夠,往往是對著標準答案照本宣科,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明確目的性
習題講評課是師生進行信息交流,及時矯正學生所犯錯誤的重要手段。上課之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明確目的,分析好試題的內容,統(tǒng)計好學生的答題情況,廣泛收集各種有關信息,把握大多數學生的失分原因和個別的典型錯例,從心理因素、審題因素、習慣因素、能力因素等諸方面認真剖析原因,以便在講評時能夠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另外,課堂上要明確講解重點、難點、考點、熱點、疑點,對于多數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可以略講或者不講。切忌一節(jié)課下來,到底講了什么內容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更談不上自己的學生了。
二、具備及時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測試之后大多數學生都想及時了解答案,尤其是對于一些有爭議的題目,其愿望則更為強烈。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盡快批改試題,迅速統(tǒng)計數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和學習效果,從而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反饋矯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拖拉,影響講評。
三、力求和諧性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催化劑。講評課上更應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保持師生信息和良好情感的雙向交流,努力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學知識的平臺。批閱完試題之后,不論學生的成績如何,都應該本著理智的態(tài)度做好質量分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找出不足,指明原因及預防對策。尤其是對于那些學困生,更要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其閃光點,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切忌諷刺、打擊、挖苦,影響他們的學習情緒。
四、注重整體性
對于每個題目,教師不應就題講題,孤立地看待。事實上,題目都是根據課程標準設計的,它往往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但是它與課本一定息息相關。因此,講評試題時要把它納入整個知識體系當中,緊扣課本講解分析,做到上掛下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使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列化、網絡化。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五、突出針對性
每一套試題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生出錯的數量和比例也肯定不一致。因此,講評試題時應該做到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對于某一既定的知識目標教師應該有完整、系統(tǒng)、準確的認識。尤其是大多數學生共犯的錯誤,多半綜合性強,屬于迷惑型、陷阱型的題目,教師要重點講解,突破要有力度,要科學、巧妙地處理錯誤信息,體現講和練的有機結合,知識和能力的同步到位。切忌重點不夠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六、發(fā)揮主體性
習題講評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變講評課傳統(tǒng)的“一言堂”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質疑、提問、講解,再憶考試時的思路。每次講評可安排幾道題目由學生來介紹解題思路,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講評更貼近學生的心理。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引導學生多動腦筋,誘發(fā)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主動發(fā)表個人見解。尤其對于難度較大且綜合性強的題目,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綜合、點撥、歸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使習題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積極參與會比單純關注讓他們有更多的收獲。
七、體現技巧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是講評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首先要教會學生讀題和審題,正確理解題意,以便把握答題的正確方向。其次,要指導學生理清思路,注意答題的條理性和規(guī)范性,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另外,還應該幫助學生認真剖析答題時產生的錯誤思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避免再犯同類性質的錯誤。
八、重視拓展性
在講評試題時,教師應該以某些典型的題目為起點,從試題的難度和廣度上加以拓寬和引申,加強知識點的縱橫聯(lián)系,及時進行歸納對比,擴大信息的輸出量。例如,在講解動詞時,可以從時態(tài)和語態(tài)等各個方面著眼,注重由知識向能力的轉變、單一化題目向多元化題目的轉變,以便開拓學生的視野,促進各類學生全面發(fā)展。
九、做到延續(xù)性
搞好平行性補償檢測是上好講評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講評試題時,對于學生暴露出來的知識缺陷和能力不足,在精講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錯題類型和原因,有針對性地設計幾組變式訓練題,從其他的角度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查漏補缺,以便加強技能訓練,啟迪學生思維,提高運用能力,達到及時矯正的目的。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認真研究習題講評課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雙手、大腦、眼睛、耳朵、嘴巴、時間和空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夠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