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是根據(jù)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寫作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jù)材料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主題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寫作。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更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解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寫作。
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組成,由于材料作文讀寫并存,一題多查既要考生認真讀材料,又要考生對材料進行分析,然后根據(jù)自己對材料的把握進行寫作,這樣能真實地反映考生對材料的閱讀、分析、理解和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中考場上,考生要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寫好材料作文,時間上、心理上均有沉重的壓力,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材料作文授之以法,使其掌握規(guī)律,得心應手地完成作文。下面就談談寫作材料作文的要領。
一、讀懂材料,明確要求
讀懂材料是寫作的基礎。不能抓住材料立意,就會偏題,甚至“謬以千里”。所謂讀懂材料,就是要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看材料敘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方法是抓住材料的重點字詞和關鍵句子,迅速抽出這段材料的中心或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理解材料的命意,把它作為自己寫作的立意中心。需注意的是,抓事物本質時,對于寄寓性材料,主人公往往是動植物,但要把它們當作有同樣品性的人來看,這樣才能透過材料表象,挖掘出內涵,從而根據(jù)寓意議論,發(fā)表見解。
材料無論長短都會有一個關鍵詞,它一般分布在全文的4個部分。首先,如果材料有標題就要仔細審題,有些文章標題本身就是文章的主題??忌€要注意所給材料的開頭,有的文章開頭就會點出文章的中心詞。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的結尾和議論抒情的句子。例如有一道材料作文的題目是: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边@則文言材料中“其人自護所短”便是關鍵句,這一關鍵句意告訴人們“自護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較容易地得出結論:不可自護所短。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語。例如一道中考作文題先附原文,后提出要求:“讀了《一棵樹·三堂課》一文,我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請你就其中的一方面,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笔熳x材料后再看要求、提示,不難發(fā)現(xiàn),材料中的三層含義“成功與失敗”、“誘惑”、“機遇”是寫作的3個范圍,考生可根據(jù)其中的一個方面立意作文。
如果一段材料中沒有明顯的關鍵詞,考生就要通過判斷是非,找出材料的傾向性。如在一則材料中,對想接上維納斯手臂的人用了“好事之徒”、“趨之若鶩”這兩個含貶義的詞,考生就要明白,材料中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所以按這個思路去寫,就不會跑題。
所謂明確要求,就是要遵循命題者對文體、字數(shù)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選好角度,定好題目。
材料作文往往可以多角度地立意,可從材料的群體現(xiàn)象、個體現(xiàn)象、群體和個體關系的正反兩面立意。先要不歪曲材料的命意,然后迅速從自己最擅長的角度構思立意。命題的寬窄、好壞,直接關系到文章質量的高低。應根據(jù)材料的主旨和作文要求,直言事理,揭示中心,切忌平淡、過大或概念模糊。題目要新穎,命題范圍要窄,內容要集中,從一個側面展開議論?!皞涫福蝗鐢嗥湟恢浮笔敲}立意的策略,因為筆力有限,時間有限,泛泛而談便什么也談不透。
二、構思擬題
可以運用第一人稱正面敘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進步表現(xiàn),也可以用第二、三人稱側面烘托;可以調動已有的寫作經歷,引用、活用、套用讀過的、聽過的、寫過的素材;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畫龍點睛等常規(guī)結構;可以運用懸念、誤會、巧合等新構思;可以運用題記式、標題式、書信體、日記體、專題論壇;可以運用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或寫記敘文,或寫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擬題時,可引用影視名、教材或閱讀資料中的文章篇名,可化用歌詞、名言,可逆向思維、創(chuàng)造奇境等,題目要簡潔明了,宜在2—10字之間(不絕對)??忌稍诓莞寮埳蠑M三四個題目,從中選一個最好的。
三、開頭,過渡,結尾
開頭可直接點題,設置懸念,描寫環(huán)境,營造氛圍,引出人物事件,引用名言或富有哲理的短句作為題記,等等,但開頭語段不能過長,以30—50字左右為宜,過渡要自然,結構要合理,結尾要揭示主題,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無不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讀者的視角也不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要求考生能夠突破“人云亦云”的傳統(tǒng)思維定勢,力避“千人一面”。因此,必須展開“發(fā)散思維”,即“不囿常規(guī),探求問題多種解決途徑的開放性思維,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從同一信息源生發(fā)出來的不同看法,不同結果”(陳金明語),從而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來。
四、修改升格
成篇之后,考生小聲讀一兩遍(考場中聲音以自己能聽見不影響他人為宜),運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修改錯別字、不通順的語句,并注意標點符號的書寫位置,不亂涂亂改,確保卷面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