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受父親和外祖父的啟迪,自幼便鐘情漢隸,臨、摹、讀、覽成為他的日常功課。他原名張志勇,因為敬仰漢隸大家程邈,便將名字改為張程,他曾書寫《隸贊》,用“高祖興漢,疆域廣通;隸篆鼎盛,字逞雄風;云漢流輝,彪炳立形;天演圣儀,御勢行空”等語句表達出他對隸書極盡尊崇。
在學習隸書的幾十年間,張程遍讀典籍,廣訪山川石刻,足跡遍布山東、陜西、河北等地。因為深愛漢朝《石門頌》的粗獷飄逸,他奔波于漢中,求得珍貴的《石門頌》拓片反復練習。又潛心研究《封龍山頌》及《封龍山漢碑群研究》等書,追求它們方正古健且俊朗獨特的陽剛韻味。經過多年的揣摩苦練,張程作品在繼承隸書的骨法基礎上,隸中加篆,瘦硬通神,頗有獨到的創(chuàng)意。他自創(chuàng)的張程隸書體,將翰墨之玄妙、沉著穩(wěn)健的表達隱于自己的風格之中,深得書法界名家和愛好者的好評。
張程在習隸中體會最深的是:書法發(fā)乎于筆,運乎于心,需要深覺古意,應在“筆筆有宗,字字有法,章章有道”中由心再創(chuàng)。他追求字透紙背之功,使觀者欣賞書法的過程中能體味廣闊的意境。在醉心書法的同時,他還兼讀懦、釋、道、武、醫(yī)、藝、術典籍,融匯貫通,相得益彰。
古人評書法, “平和簡凈,遒麗天成”謂為神品; “醞釀無跡,橫直相安”稱為妙品。張程以“平和簡凈,遒麗天成”為其畢生追求,希望能用時代精神風貌再現漢隸的光輝。其力作不僅廣為國內外機構和團體收藏,也被多家寺廟、書畫院和知名公司征為藏品或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