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套話”是一些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的一堵無形的墻。自成一體的官方話語體系很難為群眾所喜聞樂見,更難讓干部和群眾打成一片。江蘇睢寧發(fā)起的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是對“官話、套話、大話、廢話”的一次大膽挑戰(zhàn)。改革以連續(xù)下發(fā)紅頭文件的形式進行制度化推動,在國內極為罕見。
目前,這項改革仍在探索當中,但所取得的效果,已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想。
又一次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動員
2009年9月25日,睢寧組織了一次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動員會,包括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在內的全縣所有職能部門和各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幾乎都到齊了。前后十多位領導和干部發(fā)言,會議一共才進行了70多分鐘。在這次會議上,每位干部發(fā)言不得超過6分鐘,每個上臺的人開始發(fā)言后,會場大屏幕就開始倒計時。其中,王集鎮(zhèn)黨委書記陳良的發(fā)言因超時被強行終止。
“原來開會,手機亂響,有時都得拍桌子?,F在的會,干部都很認真,不是紀律要求高了,而是會上‘干貨’多了,怕漏掉?!鳖幙h委書記王天琦說,現在開會只有兩點要求:一是“撈干的”;二是對于“只推磨不出糊子”,就是沒有實質內容的講話,要求立刻停止,不再浪費大家的時間。
從2008年開始,江蘇睢寧發(fā)起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拿會議和干部講話“開刀”。長期以來,睢寧縣的會議大多冗長沉悶,效率低下,干部講話中充斥著“套話、廢話”?!爸v套話、廢話沒有風險,”王天琦說?!暗@種做法反映了干部在回避責任,使職能部門工作效率低下,可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睢寧對此的態(tài)度就兩個字——‘打住’!”睢寧發(fā)布《關于會議講話強制終止制度的意見》,這是該縣發(fā)起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開始后,第五次出臺相關紅頭文件。
會場里的革命
長期以來,對于睢寧縣的干部而言,開會是件很考驗“功夫”的事?!耙粋€人就能說一個半小時,講得大家都到外邊去抽煙、聊天?!?/p>
睢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李引用兩個來自互聯(lián)網的資料對此進行批評:一是中國官員講話頻率最高的12個詞,分別為“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重要講話、嚴肅處理、有效措施、不盡如人意、一定的、基本上、階段性成果、力度、負增長、工作需要”;二是一位網民所列的官話套話:“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工作沒有不扎實的;效率沒有不顯著的;人心沒有不振奮的……”
“這些官話、套話疏遠了我們和人民群眾的距離,以至讓人民群眾感到厭煩,成為網民的笑柄。”趙李說。
“大家很厭煩聽那樣的講話,但自己講的時候,有時也是那樣,又讓別人煩?!币晃桓刹空f。這種現象也不是只有睢寧有,各地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講話和會議的強制“減肥”
從一年多以前開始,隨著一項改革的提出和實施,在睢寧的各個會場上,傳統(tǒng)的“套路”開始發(fā)生改變。在隨后出臺的一系列措施中,會議和干部講話被強制要求“減肥”,干部講話超出規(guī)定的時間將被強制終止;各級各類文件的字數,也有了明確規(guī)定。
強制性措施起到了明顯效果。冗長沉悶的會議越來越少,“不說廢話,不浪費時間”的會議越來越多。在縣里,年度和半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是比較重要的例行會議,“以前一開就是一天半,領導最起碼每人說三四個小時,有時候用一天時間討論,最后全是廢話;現在比較重要的會,開會時間也不到半天?!眳⒓舆^多次經濟工作會議的一位縣發(fā)改委干部對這種變化感受明顯。
改革的三個方面
王天琦說,改革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簡單說就是三個方面:話怎么說、會怎么開和事怎么辦?!霸捲趺凑f”,就是指要講有用的,說愛聽的。講有用的,就是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知道你的意圖重點、目標方法、路徑措施;說愛聽的,就是一些會議,比如慶?;顒?,領導到會主要體現禮儀,這時要說對大家心情有好處的話,增加干部的魅力。
“會怎么開”,就是指除了要時間短、發(fā)言廢話少外,還要“開放、互動”,根據會議的不同性質,有的對黨內開放,有的對社會開放。目前,在睢寧,縣委常委會、全委會已實現全程電視和網絡直播,并且每次會議都專門設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干部和群眾現場互動,任何人可以現場提問。這在國內非常罕見。
“黨內質詢,黨外提問,這對干部能力是一種考驗。搞好了,干部魅力就上去了;搞不好,這個干部的威信會一落千丈,就下去了。干部敢這樣做,是需要底氣的,不但語言表達要好,還需要廉潔自律,操守比較好?!蓖跆扃f。
63句禁忌語言
與“話怎么說”、“會怎么開”相比,“事怎么辦”則反映了行政行為的改變。對此,睢寧縣縣長王軍用12個字進行概括:按規(guī)矩、憑良心、講誠信、高效率。
王軍說,要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成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多干暖民心的事,多辦利民生的事,多辦惠及長遠的事。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睢寧群眾上訪之風很盛,縣政府大門被堵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次睢寧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使信訪工作“直接受益”?!笆略趺崔k”在信訪工作中收到了超出預料的效果。
睢寧縣信訪局內部有一個小冊子,是縣委、縣政府要求制定執(zhí)行的。在這本小冊子上,除了“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文明用語”外,還有一項“禁忌語言”,一共有63句話,是嚴禁接訪干部對群眾說的:“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你快點,我還有事”、“我的態(tài)度就這樣,你能怎樣”、“你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我解決不了,愿意找誰找誰去”、“誰說的你找誰”、“等你把文件看懂了再來辦理”、“就這么處理,告哪也沒用”……
睢寧縣信訪局副局長王耀先說,以前,上訪群眾一般情緒容易激動,一些矛盾被激化,跟干部的說話和處理方式有很大關系。近兩年,縣委、縣政府對信訪工作提出要求,對信訪工作中的干部語言和辦理方式制定了標準,接訪干部與群眾交流時,很少再出現“野蠻”、“冷淡”的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