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總在歲末,才能更深地體味到時光加速滑翔的姿態(tài),隱約的不安和惶恐傳來。到底,還沒有歷練到那種淡定從容的姿態(tài)。
還是對那些過往無法釋懷。于是在某個冬日的午后,我決定上山拜拜心中的神靈,去傳說中的“靈驗之山”禮佛,為嶄新的2010祈福許愿。當給自己找個心靈的寄托了,然后,輕裝上路吧……
靈山古稱霸山,又名八山。因其山脈走向,峰巒氣勢極似釋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靈鷲山;又因史書記載靈山“有求必應,每云必雨,驗之信然”,前來感受靈山道法的人,都能沾些靈氣,因而被傳頌為“神奇仙山”和“靈驗之山”。
靈山位于豫、鄂兩省交界的羅山縣境內(nèi),除了是禮佛的好去處,還是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示范區(qū)、鳥類保護區(qū)。靈山包含六大景區(qū):靈山寺景區(qū)、逍遙洞景區(qū)、金頂景區(qū)、龍鳳祥林景區(qū)、龍牙寺景區(qū)、九里落雁湖景區(qū)。
靈山是悠久的。靈山舊有“七寺三庵”,其中的靈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即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
靈山是神奇的。靈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名播海外。千百年來,“靈山三奇”——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都堪稱獨樹一幟。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靈山,開大明300年基業(yè),敕封靈山為“皇山”、靈山寺為“國廟”,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御賜半副鑾駕、金瓜、斧鉞,親筆御題“圣壽禪寺”匾額。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靈山寺住持呆英赴印度研究佛學,成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師。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專程拜謁靈山寺呆英墓。靈山寺現(xiàn)代高僧釋無煩,1996年圓寂火化時,驚現(xiàn)700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
靈山也是富有的。漫步于靈山仙境,一步一潭,傾情于溪水叮咚,看36瀑之曼妙,窺72洞之青幽,賞108景觀之神奇,嘆靈山之富有。靈山有山、有水、有寺、有林、有泉、有鳥、有瀑布、有奇石怪洞。靈山還是鳥類的王國,蝴蝶的世界。與靈山緊緊相連的鳥類樂園——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是全國僅有的兩家鳥類自然保護區(qū)之一。靈山的鳥,品種繁多,珍貴稀奇,鳥類245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39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xié)定名錄》95種,占河南省的79%,占全國的20%,在同一緯度或同一經(jīng)度保護區(qū)中是最多的。蝶類有99個品種,色彩斑斕,群起群飛,是真正的蝴蝶谷。
靈山又是綠色的。靈山水質(zhì)清澈,秀色迷人,九里落雁湖碧波蕩漾。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共有植物7個類型組,122個群系,200多個群叢,高等植物1879種,隨季節(jié)而多彩,隨山勢而賦形,堪為“植物王國”。
靈山還是紅色的。靈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賀龍、徐海東、程子華、陳少敏等都在此留下了戰(zhàn)斗的足跡。千年古剎靈山寺是新四軍“靈山會議”舊址。靈山腳下的何家沖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地,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
沐浴著靈山的佛光清風,感受晨鐘暮鼓,參悟人生之要略,小住靈山古剎山莊,飲靈山圣泉水,品靈山八姐茶,嘗一嘗靈山山野菜,啃一塊靈山地鍋巴。小酌幾杯八姐紅酒,下蓮塘尋幽訪古,攀金頂步步高升,到九里落雁湖去尋夢、放舟,撩一撩荼鄉(xiāng)妹子會情郎的山歌,聽一段羅山皮影戲正宗的喊唱,享受這醇醇的豫風楚韻,陶醉在這釅釅的靈山風情之中,竟然真的能忘卻煩惱,樂不思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