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臭蛙Rana wuchuanensis
門:脊索動物門綱:兩棲綱
目:無尾目科:蛙科
屬:臭蛙屬列入IUCN紅皮書 保護現(xiàn)狀:極危(CR)
插畫 | 郝鵬飛
務川臭蛙,中國最瀕危的兩棲動物,膽小地居住在貴州漆黑的喀斯特洞穴里。即便是山里人,最多也只是聽到過它們的跳水聲。1983年,務川臭蛙的名字在人們的認知中第一次出現(xiàn),之后無人關注,除了務川中學的一位生物老師劉健昕。20年后,他長期研究寫成的論文引起了生物界的注意,避免了這個物種悄無聲息地滅絕。
生活環(huán)境
務川臭蛙所在的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的東北角,喀斯特地貌非常發(fā)育。務川臭蛙在恒定16℃~18℃左右的洞穴中生活,食物單一。最初的發(fā)現(xiàn)地“柏村大溝水庫溶洞”是一個海拔720m的深山溶洞。2008年,WWF物種保護小額基金項目執(zhí)行調查隊又發(fā)現(xiàn)了務川臭蛙的4個新分布點。
物種特征
臭蛙是蛙科動物中從真蛙類向水蛙類進化中的重要過渡類群。臭蛙屬分為2個亞屬,現(xiàn)有24種左右,主要分布于亞洲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中國已知19種,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區(qū))。務川臭蛙屬于臭蛙亞屬,同亞屬還有臺島臭蛙、光霧臭蛙、綠臭蛙、云南臭蛙、無指盤臭蛙等。務川臭蛙在受到刺激時,皮膚上的腺體會分泌出有濃烈臭味的液體,它們因此得名。這是對捕食者的防御行為。背部綠色,上面有分散的黑斑。一些黑斑周圍鑲以淡金黃色邊。整個腹面滿布極明顯的深色花斑。唇緣有深淺相間的斑紋。面部有深灰色和淡金黃色相間的大斑塊,交織成網(wǎng)狀。指、趾端有吸盤。
致危原因
務川臭蛙對水環(huán)境的要求特別高。生態(tài)攝影師徐健在2008年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他們走訪的水洞穴中,有近一半都有人工安裝的引水管、水泵或石砌的引水圍堰。這些設施很可能已經(jīng)對務川臭蛙的種群造成了影響。
當?shù)厝税焉嚼锂a(chǎn)的大型蛙類通稱為“石磅”,有捕捉使用的習慣。老人們抓蛙來補身子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務川臭蛙可能也在被捕捉之列。
目前,務川臭蛙的分布區(qū)不屬于任何自然保護區(qū)。
白氏樹蛙Litoria caerulea
1790混亂的名號
白氏樹蛙是一只綠色的蛙,不過中文名字把物種發(fā)現(xiàn)者約翰#8226;懷特(John White)的姓氏意譯成“白”。它的另一個早期名字“藍蛙”(Rana caerulea)也是一個誤會。1790年從澳大利亞帶回英國的標本是藍色的,因為防腐劑破壞了黃色覆層,只剩下藍綠色素的覆蓋。白氏樹蛙卡通化的長相深受寵物商人的喜愛,被大量捕捉到世界各地,而它本來的棲息地卻已經(jīng)被人類破壞。
鈷藍箭毒蛙Dendrobates azureus
1977見血封喉
它又叫天藍叢蛙,身上的閃電藍和黑斑塊就像在說:嘗嘗背上的毒汁,讓你斃命!它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印第安人把它捉來放到火上烤,等毒汁滲出再涂在箭頭和標槍上。一只蛙的毒汁可以涂五十支箭。1977年瑞士巴塞爾動物園引進了鈷藍箭毒蛙,發(fā)現(xiàn)離開故鄉(xiāng)的毒蛙失去了毒性,因為它吃不到雨林里一種有毒的細菌。為了防止獵奇的人們對箭毒蛙的傷害,蘇里南政府已經(jīng)全面禁止捕捉、偷運鈷藍箭毒蛙。
華西雨蛙Hyla annectans
2006食蛙止血
首次拍到務川臭蛙的攝影師徐健,在2006年也拍過一張華西雨蛙的照片。它也生活在貴州,在云南也有分布。它喜歡在在陰天下雨時鳴叫,因而得名雨蛙。它被認為是“綠醫(yī)生”而被捕捉入藥,《中國藥用動物志》說它具有“活血止痛、活血生肌”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出血,外傷傷口久不愈合”。幸而雨蛙能夠很好地適應稻田環(huán)境的生活,不至遭受人類太大的影響。
巴拿馬金蛙Atelopus zeteki
2007手語溝通
巴拿馬金蛙生活的熱帶雨林地區(qū),山澗流水湍急嘈雜,于是,當其他兩棲動物放聲鳴叫時,巴拿馬金蛙竟然是靠輕輕揮動前肢相互交流。2007年BBC《冷血生活》節(jié)目組記錄下了它們優(yōu)雅的溝通畫面,盡管科學家們還分辨不清那些手語內容究竟是招呼同伴、恐嚇敵人還是向異性示愛。當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物種時,它已經(jīng)瀕臨滅絕。原因?森林砍伐、農(nóng)業(yè)建設、水質污染#8943;#8943;依然是人類常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