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就知道家里藏有價值連城的寶藏。大姨媽為了守住這筆價值連城的寶物終身未嫁。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大姨媽把他叫到床前,交給他一份遺囑和一把鑰匙,告訴他要好好保護她用一生的孤獨換來的寶物。幼時失去父母后大姨媽成了他惟一的寄托和依靠。二十多歲的他在大姨媽閉上眼睛之前,使勁點頭以示他的決心。
年近四十的他,移居到英國倫敦,獲得了英國國籍。1979年他繼承了大姨媽在香港的財產(chǎn),一夜之間他擁有了豪宅、金錢和數(shù)不盡的古董。他理所當然成了赫赫有名的富翁。兩年后,財富再一次眷顧他,英國方面向他發(fā)出通知,要他去接受另一筆巨額遺產(chǎn)。原來那些舉世罕見的寶物都在位于英國郊區(qū)的一個老房子里。幾經(jīng)周折,他終于在莊園的一隅找到了寶藏入口。走近寶藏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長滿稻草和棉花的屋子里橫七豎八地躺著一個個大箱子,沒有任何順序可言;有的木箱上無數(shù)的小蟲子在蠕動;透過昏暗的光線他打開了靠近門邊的幾個箱子,發(fā)現(xiàn)里面竟裝滿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玉器,價值連城的古字畫,放射著文化底蘊的青銅器。他的心頭開始微微地疼,這些原本應該在寬敞的展廳里接受人們贊譽的古董此刻卻像棄兒般承受著不公的待遇。
除了驚喜之外他考慮的東西也多了起來:要不要把這個消息公開?一旦消息公開,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他能不能繼續(xù)自己安閑的生活?片刻后他作出了一個讓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決定:從零開始,一邊學,一邊清理這些古董,讓它們重放昔日的光芒。
從那天起,他的生活模式變得很單一:除了三餐時間,他都在陰暗潮濕的老屋里工作,埋頭一干就是一整天。看著那些古董一件件變得光彩照人,他的心情也格外愉快,忘記了工作的勞累。為了尋找適合這些古董的包裝,他天天去找材料,家具城、貨物運輸場成了他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每次找到合適的包裝材料他就如獲至寶,螞蟻搬家一樣把它們帶回家,再一次潛進陰暗潮濕的老屋繼續(xù)他的工作。朋友們開他玩笑說,放著豪宅撿垃圾這是何苦?他總是笑而不答。
一個人面對著那些古董反復擦拭、包裝、登記已很枯燥,可他承受的遠不止這些。在搬運古董時他碰掉了幾顆牙,裝上假牙后他的工作沒有停止,反而變得更加認真。還有一次在搬一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時他不慎砸傷了腳,頓時右腳失去了知覺,癱坐在那里。醫(yī)院的檢查結(jié)果是:右腳五個腳趾粉碎性骨折。從那一天起,家人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他卻不說話,第二天起床后又走向老屋……這一干就是10年。10年里,他清理的文物達6萬多件。利用這些古董,他能買下英國的一個小鎮(zhèn)。
正當他的所有親戚朋友等著變成百萬富翁時,他又作出了一個讓家人堅決反對的決定:他要把所有的古董運回中國,捐獻給國家。那些遠離故土多年的古董又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就多達150件。為了湊齊昂貴的運輸費,他賣掉了自己的四處別墅。
他叫趙泰來,是我國近代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的曾孫。他向中國歷史博物館、新華社書畫院、江蘇省鹽城市博物館、廣東美術(shù)館以及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等單位捐出了6萬多件古代藝術(shù)品,總價值超過了8億元!
有人說他傻,他不語。有人說他不會享福,他亦無語。更有人問他為何在巨大的財富面前如此辛苦,他笑了,一語驚人,他說:那是國家的寶藏,國家的文物,只是在我那里暫時收藏而已。
(摘編自《遼寧青年》、《都市文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