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滬上高校中第一所新生報到的高校,上海大學迎來了近6000名新生,在他們背后是隊伍龐大的 “司機爸爸”、“清潔工媽媽”和幫忙打雜的祖輩,以及2500輛送學的汽車,甚至還出現(xiàn)了“8個送1個”的“壯觀場面”。
這種狀況在中國各地都已經(jīng)持續(xù)很多年了,且愈演愈烈。1996年我第一次做新生班主任,一個班40多人,不勞家長送的學生,居然只有一位?,F(xiàn)在,恐怕1000個學生里,連一個這樣的白烏鴉也找不到了。有錢的家長送,沒錢的家長也送。來到學校,住不起旅館,就睡在學校的操場上。而且一送,就是一個親友團,能來的都來。到了學校,拉住班主任或者學校管學生的干部,交代了再交代。過分的還直接塞錢,生怕自家的寶貝在學校受了委屈。
上大學的人,大多數(shù)已是滿18歲的成年人了。然而,這些成年人,卻像幼兒園孩子一樣被大人對待。對于他們的家長來說,讓自己18歲的孩子自己去學校報到,簡直是件令人恐怖的事情。光擔心,就能讓自己擔心死。有的家長更過分,孩子上了大學,自己工作也不做了,辭職來到學校所在城市,租個房子蹲守在大學旁邊,給孩子當保姆加保鏢。
一些動物都知道在合適的時候把孩子趕出去,讓它們適應環(huán)境??墒俏覀冎袊母改?,卻忘記了這個本能。他們似乎不知道這樣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無論自己多么心疼自己的孩子,早晚得讓他們單飛,獨立應付這個世界。其實,多數(shù)家長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是,獨生子女的現(xiàn)狀,讓我們的家長像老母雞一樣,總是想把子女攏在翅膀下,能攏多長時間,就攏多長時間。
顯然,這樣的父母之愛,是一種溺愛和濫愛,是對自己孩子的嚴重不負責任。在這種愛浸泡下長起來的孩子,經(jīng)不得事,一點小事都要哭哭啼啼找家長,一點挫折都會讓他們想不開。他們也不會作選擇、作決斷,什么事都得家長給他們拿主意。
愛之足以害之。古訓,未必家長們都不知道。但是,他們該溺愛還是溺愛。從根本上講,我們家長的這種愛,是對成年子女一種最大的不尊重,不放心他們的能力,不尊重他們的選擇,甚至不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很明顯,在中國的文化里,這樣的尊重沒有傳統(tǒng);有的傳統(tǒng),倒是家長對子女的無原則干預。這樣的傳統(tǒng),加上獨生子女這種狀況的刺激,我們的大學生,命里注定,躺在父母懷里的時間要長得多。如果他們因此而廢掉,那也只能令人徒生感慨。
大學設獨自報到獎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報到有驚喜,學校給所有獨自來校報到的新生發(fā)放“紅包”——100元現(xiàn)金或者同等價值的手機充值卡。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該校約有1/10的新生將能獲得此獎金。據(jù)介紹,今年該校報到新生總數(shù)為1145人。這是高校首次物質(zhì)獎勵獨自到校報到的學生。
(羅幕輕寒摘自《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