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寒山區(qū),山高水遠(yuǎn),山溝里最適宜飼養(yǎng)黑山羊,彝族人民也最喜愛吃羊肉。早些年,遇到節(jié)日或喜宴,彝家人喜歡擺全羊宴招待客人。全羊宴就是根據(jù)羊的各個部位和器官及其肉質(zhì)和形狀加工、制作出包括冷拼、小燒、爆炒、燉煮、粉蒸、黃燜等酸、甜、香、脆各種不同口味的美食。其中,被稱作“羊八碗”的紅燒腦花、羊肝生、羊腸蕎串、烤脆皮腌生、粉蒸羊肉、羊血糕、扒肉燴鮮魚又是全羊宴中的極品美食。這些美味,樣樣都有特色,譬如烤脆皮腌生是把去毛、洗凈的羊皮切成小條,拌食鹽和花椒粉腌上半個小時,在炭火上烤脆,邊烤邊抹香油,待烤黃后,用錘將皮擂碎,放入蘸水中腌吃,美味無窮。而紅燒腦花則是將洗凈的羊腦配上五香粉等佐料置于盤中,澆以滾沸的熱油而成,其味香爽,品后難忘。
羊湯鍋是彝族群眾近年來最時興的一種吃法,可以在節(jié)慶日同時應(yīng)對數(shù)百人。烹制羊湯鍋十分講究,羊要選一至兩歲健壯結(jié)實的騸羊,一般不要母羊。羊肉砍成塊后,先用冷水清洗干凈,羊頭、羊腳則要架在火上燒焦后反復(fù)用刀刮洗。如要煮清湯,就拿口大鐵鍋,以羊頭、羊蹄墊底,羊肚、羊腸居中,肋骨、腿肉在最上,加入優(yōu)質(zhì)山泉水,先用旺火煮沸,打去所有浮沫,加適量臘肉、生姜、草果,再用文火慢煮至骨肉分離。羊血要先備鍋煮熟,劃成塊狀待用。等羊肉煮熟后,撈出切成薄片,再回鍋,隨即加入湯汁,將羊血煮沸。最后再做一碗由花椒粉、煳辣子、蔥花、芫荽、薄荷、姜末、蒜泥、味精、醬油配成的佐料,就可以享用了。這種全羊湯鍋因與羊頭、羊蹄、羊血、肚雜同煮,味道十分香濃。彝族請客人來吃飯都要煮羊湯鍋,客主圍在一起吃著羊肉,喝著自釀的小灶酒,甚是安逸。
俗話說:“肥羊瘦狗?!笨救蛞x膘肥體壯的黑山羊。將羊宰殺后,剖開腹部,掏出腸肚,不能用水洗,搽足鹽巴,在腹腔內(nèi)填入花椒葉、川芎葉、秦歸葉、茴香葉、香櫞葉等香料葉物,盡量把腸腔填滿為好。然后用細(xì)鐵絲把腹部縫合起來,力爭做到腸內(nèi)葉物不透氣。接著用微火慢慢烘烤,邊烤邊涂抹香油,以防羊肉烤煳、烤焦。待整只羊烤黃之后,所有香料都滲透到了羊肉里,味道自然十分美妙。吃時拿刀切下凈肉部分,再制作一碗上好的辣子蘸水,就可以享用了。
鯉魚孕羊是一道令人叫絕、富有傳奇色彩的彝族傳統(tǒng)風(fēng)味美食。它借用魚和羊包裹共煮的意象命名,充滿了情趣。其做法是:將羊宰殺、洗凈,取帶皮帶骨的上好羊肉放進(jìn)冷水鍋中,加生姜、草果、陳皮、花椒、食鹽,猛火煮沸,撇去浮沫,然后用文火慢慢燉煮。剩下的羊肚、羊腸等肚雜則要仔細(xì)清洗干凈,然后用刀切細(xì)剁碎,配上花生茸、草果粉、韭菜拌合為餡以備用。再取一條鮮活鯉魚,開膛破肚,剔除肚雜,然后把配好的餡料填入鯉魚腹腔中,用線縫合魚腹刀口,這便成了鯉魚孕羊。等鍋中的羊肉煮到九成爛的時候,將填了餡的鯉魚放入羊肉鍋中,用細(xì)火煮燉十余分鐘即可。這道美味突出的特色就是鮮,羊肉肥而不膩,魚肉嫩甜如豆腐腦,湯汁鮮香甘爽,妙不可言。
關(guān)于鯉魚孕羊,還有這樣一段傳說故事: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朱元璋駕崩后,其孫朱允炆繼位,由于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各自為政,權(quán)力失控,朱允炆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削藩,嚴(yán)重威脅到各藩王的利益,導(dǎo)致坐鎮(zhèn)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于1402年揮師南下,攻陷南京,奪取政權(quán),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據(jù)傳,落難的朱允炆為了躲避追殺,只得裝扮成平民百姓,逃到云南滇中腹地,遁跡于楚雄州牟定縣蟠貓鄉(xiāng)雙龍村東邊的白馬山連城寺,法名過峰。逃難中的朱允炆因迷路困在山中,饑寒交迫,疲憊不堪,昏倒在路邊,正好被一個叫金柱的彝族放牛娃看到,就叫了寨子里的人把他背到家中。為了救活這名昏迷不醒的路人,金柱家殺了一只黑山羊,在土鍋里煮了一鍋羊肉,將肉湯一勺一勺地灌入朱允炆口中。第二天,金柱又從集市上買回兩條鯉魚,把頭天沒吃的羊肚雜剁碎后填入鯉魚腹中,煮進(jìn)羊肉湯中。朱允炆喝著肉湯,吃著鯉魚感到異常鮮美,胃口大開,精神漸漸恢復(fù),贊賞之余,雅興漸濃,就給這道菜取名為“鯉魚孕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