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貴刊上期的封面文章《生死時速》覺得饒有趣味,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福特汽車是怎樣躲過了類似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破產重組的焦灼命運,并呈現(xiàn)出逆勢增長的勢頭?文章從福特汽車CEO穆拉利的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的角度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和全面的探究。
文章發(fā)現(xiàn),福特汽車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源于穆拉利極富預見性的財務準備和不斷推進的“一個福特”戰(zhàn)略,這讓福特在金融危機中保持了從容的財務狀況和符合市場需求的車型準備。當然,更值得稱道的是,穆拉利應對危機的積極態(tài)度,他看到了這次危機帶給福特的機會,通過拒絕政府援助、推出小型車等特立獨行的方式,為廣大美國購車者注入了信心,并嘗試樹立福特“獨立于底特律”的健康品牌形象??梢哉f,他清晰的思路、快速的執(zhí)行力,以及永遠需要一個計劃和相應預期的經營風格,給福特的“復興計劃”帶來了希望與活力。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穆拉利能夠帶領福特避開通用、克萊斯勒的命運,最根本的是福特的戰(zhàn)略,與通用汽車對多品牌戰(zhàn)略的遲滯改革相比,福特適應了未來大規(guī)模汽車制造商的生存之道。在這樣的基礎上,穆拉利采取了符合自身現(xiàn)實的正確的應對策略。從而達到了自己與福特汽車的“相互成就”。這也就意味著,當下還不能對穆拉利的個人功勛做過高的評判。正如文章指出的,穆拉利還面對眾多挑戰(zhàn),要改造龐大復雜的福特汽車并不能過于樂觀,穆拉利需要許以福特一個更光明和成長性的未來,而不是僅僅讓它活下去。
不過,無論如何,穆拉利已經帶領福特成功邁過了一個大檻,他能夠帶領福特最終獲得新生嗎?
上海讀者張紹文
貴刊的“中國最佳EMBA”評選活動對國內EMBA項目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梳理,這無論對于企業(yè)家還是一般中高級管理者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這次梳理讓人們對“商學院”在世界和中國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中國商業(yè)的國際化,中國企業(yè)高管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希望接觸到西方成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申請EMBA課程無疑是其中最合適的選擇,因此商學院需要承擔的教育義務也越來越多。尤其在當下,人們更迫切希望通過學習來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當然,EMBA帶給企業(yè)家的也不僅僅是管理方面的知識,還包括重申商業(yè)道德。加大重視“軟實力”等內容。
貴刊提供的三個案例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北大光華EMBA的發(fā)展歷程幾乎就是中國EMBA近十年的發(fā)展史,而其靈活的課程安排也透露出商學院的進化和自我完善意識。清華-INSEAD項目應該更加適合希望打開中國市場的國外高管,它的這種跨國合作的辦學模式也體現(xiàn)出了EMBA的辦學趨勢。復旦EMBA看似異類但卻有著相當明確的定位。
但是報道中也提到,學習EMBA課程并不是為了學習,另外一個重要的收獲便是建立人脈關系。在中國,很多人甚至可能只是為了結交商業(yè)伙伴而不是學習去參加EMBA課程,這其實本無可厚非,但如何讓更多企業(yè)家能為了學習而加入EMBA課程,在學習中結交朋友,這或許是中國EMBA項目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此外,由于現(xiàn)在EMBA項目越來越受歡迎,一擁而上開辦EMBA課程,以及企業(yè)家們盲目追求EMBA課程的情況也有所出現(xiàn),這些或許是中國接下來將要面臨的問題。
Gemag.com.cn讀者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