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受到主觀條件以及客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人們會形成不同的主觀認識。如何辨別這些認識,就需要對形成的認識做出判斷,判斷這些認識是正確的,或者判斷這些認識是錯誤的。當作為會計人對一個會計理論有新的認識、看法,人們便會分析這種認識是否正確,就需要對會計理論進行判斷。所以,會計理論判斷是一種客觀需要,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對會計理論判斷的概念、特征、方法等要素的分析,以幫助讀者對其有深入了解。
關鍵詞:會計理論;判斷;意義;原則
在會計界,學者對會計理論一直存在著爭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受到客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對會計理論存在著不同的理解。筆者認為這種因素是不能由人自身能左右并且改變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會計理論判斷的理解程度以及判斷方法的使用不同,從而對會計理論產生種種認識。這項因素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是可以提高的。
會計理論判斷的運用范圍很廣,可以運用到政府機關、部門、學校以及討論會等等與會計理論研究有關的研究機構和活動中。首先,會計討論活動需要運用會計理論判斷。會計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一個問題的答案也許不是唯一的,那么討論者就需要對這些答案做出判斷,要么肯定某一個答案,要么否定某一個答案。會計理論判斷很好的幫助討論者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其次,學校搞會計理論研究需要會計理論判斷。學校作為社會中重要的研究機構,是會計理論產生的主要發(fā)源地。在會計理論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運用會計理論判斷中的各種方法,對研究對象做出判斷。
一、會計理論判斷的意義
1 會計理論要發(fā)展,離不開會計理論判斷
認識事物的過程就是反復判斷的過程。認識過程是具有反復性的,一個正確的思想,往往需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是因為:其一,事物是復雜的,它的本質的暴露是一個過程。其二,人的認識受歷史條件、科學技術條件、實踐水平和手段等因素制約。恩格斯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逼淙?,認識主體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經驗等因素的制約,人的認識能力提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認識的反復性決定了判斷也是反復進行的。會計理論的發(fā)展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成的。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也就是判斷的反復進行。因此,會計理論發(fā)展離不開會計理論判斷。
2 會計理論判斷是形成會計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的途徑
人的思維活動是具有邏輯性的,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在這個思維活動過程中,判斷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判斷是概念的繼續(xù)和展開,是對概念的進一步說明;判斷是推理的組成部分,推理的前提以及由前提推出的結論,都是判斷。然而,創(chuàng)新思想往往是在由已知判斷推出新判斷的過程中產生的,這個過程也就是推理過程。因此,會計理論判斷是形成會計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的途徑。
3 會計理論判斷是解決會計理論論爭的必要工具
在會計理論界,對會計理論始終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如何辨別這些不同認識直接關系到會計的發(fā)展方向。正確的會計理論認識可以正確地指導工作和學習,然而錯誤的理論認識就會給工作和學習帶來誤導。因此,需要會計理論判斷來規(guī)范人們的認識,提高判斷的準確率,從而減少無謂的爭論和錯誤。所以,會計理論判斷是解決會計理論爭論的必要工具。
二 會計理論判斷的原則和特征
(一)會計理論判斷的原則
原則就是指言行所依據(jù)的準則。人們在對會計理論作判斷的過程中,要依據(jù)什么來判斷,要以什么作為判斷原則呢?筆者認為,具體有以下幾條原則:
1 以基本理論作為判斷原則。會計理論判斷要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法以及相關法規(guī)作為指導原則,對會計理論進行判斷。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揭示了認識的本質和發(fā)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如果不符合這項原則,很難認識事物的本質,自然判斷就會出現(xiàn)偏差。
2 以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作為判斷原則。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只有按客觀規(guī)律作為判斷的原則,才能為形成正確的判斷奠定基礎。
3 以專業(yè)知識作為判斷原則。會計理論判斷自然離不開會計理論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學習了會計理論知識,對會計理論體系有了很好的了解,自然對做出會計理論判斷有很大的幫助。
(二)會計理論判斷的特征
為了更加深刻認識會計理論判斷,需要對其特征進行分析。會計理論判斷的特征主要有:
1 有所斷定。無論會計理論判斷多么復雜或者多么簡單,它總是要肯定會計理論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或者否定會計理論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如果無所斷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會計理論對象具有某種屬性,那就不是會計理論判斷。
2 真假之別。每一個會計理論判斷本身都存在著是否與事實相符合的問題。符合實際情況的會計理論判斷為真,反之,則為假。
3 恰當性。會計理論判斷的恰當性是指對會計理論既符合實際又恰如其分的斷定。對會計理論的斷定是否符合實際,這不僅是會計理論判斷的真實性問題,同時又是會計理論判斷的準確性的問題。所以判斷恰當必須以判斷真實為基礎,準確地反映會計理論的實際情況。要對會計理論做出恰當判斷,要求研究者一定要有關于會計理論的豐富的實踐知識,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作指導。
4 發(fā)展性。隨著人們對會計理論認識的發(fā)展,會計理論判斷也在從一個會計理論判斷過渡到另一個會計理論判斷。恩格斯指出,從歷史上說,認識是由單一性判斷(即從確認摩擦生熱的事實)發(fā)展為特殊性判斷(即發(fā)展為認識運動的形式——機械運動——在一定條件下過渡到另一種運動形式即熱)以及最后發(fā)展為普遍性判斷(即發(fā)展為認識任何運動形式都能轉化為另一物質運動形式這一規(guī)律)。因此,會計理論判斷具有的這一特征,要求人們不斷深入認識事物,從而提高會計理論判斷水平,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認識事物的屬性。
5 辨證性。會計理論判斷的辨證性是指在會計理論領域中,會計理論判斷所包括的內容具有對立與統(tǒng)一的辨證關系。會計理論判斷是由主詞、賓詞和系詞三部分組成。主詞和賓詞之間的關系是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別的辨證關系。賓詞是主詞的一般性,主詞是賓詞的特殊性??隙ㄅ袛嗟哪康木褪且_定主詞就是賓詞。恩格斯指出:“同一性自身包含著差別性,這一事實在每一個命題中都表現(xiàn)出來,在這里述語是必須和主詞不同的。百合花是一種植物、玫瑰花是紅的,這里不論是在主語中或是在述語中,總有點什么東西是述語和主語所包括不了的?!c自身同一從一開始就是必須有與一切別的東西的差別作為補充,這是不言而喻的?!?/p>
6 反復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多次反復進行的過程,而且由于受到主觀因素以及客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會計理論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判斷正確的,需要人們不斷的認識與實踐。因此,這就決定了會計理論判斷也要反復進行。當然,這種反復是曲折前進中的反復,而不是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