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之夜,月照如水。
玉兔正在月宮里散步,忽見地球上燈火輝煌,便向嫦娥姐姐請假,坐了月球車,變身俊美童子到地球上來了。【聽了一個(gè)好相聲】
原來,那燈火輝煌處是個(gè)舞臺(tái),正有一位大師在說單口相聲呢。玉兔豎耳靜聽——
家傳秘方兒
一天,胖子李三站在街口,見一人挎著個(gè)大塑料包,里面放滿錫紙包兒,邊走邊吆喝:“家傳秘方兒,專治皮膚騷癢,一毛錢一包,不靈不要錢!”
“給我來十包?!庇腥颂湾X來買。
“十包不賣,一人只能買兩包?!?/p>
李三趕忙買了兩包?;氐郊遥瑒偳蓽喩眚}癢,睡不著覺,便想起那“家傳秘方兒”來。他打開錫紙包一瞧,里面是個(gè)紅紙包;再打開,里面是個(gè)白紙包;又打開,白紙包里又有白紙包……他越打越急,越急身上越癢,嘴里叨念著:“這家傳秘方到底是什么呀?”打開最后的白紙包,里面是一小紙條兒,打開紙條兒一瞧,上面寫倆字兒——“撓撓”!
哈,好逗的相聲,玉兔笑得肚子都疼了?!镜昧艘粋€(gè)好秘訣】
聽了相聲,玉兔還想了解寫相聲的秘訣,趕忙請教相聲大師。誰知這大師是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不愿講。玉兔有辦法呀,他把月宮佳釀——桂花酒獻(xiàn)上去,大師哪嘗過這美酒,兩杯下肚,不待尋問,主動(dòng)講起來一
“抖包袱”是相聲的一門絕技,主要包括三個(gè)程序:
一、系包袱兒一設(shè)置懸念
懸念俗稱“關(guān)子”,一般是在開頭設(shè)置疑團(tuán),目的是吸引聽者的注意力,使人不由自主地進(jìn)入相聲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中。如:“家傳秘方兒”是一個(gè)有著神秘色彩的詞,以它作題,引入;接著,再聽“家傳秘方兒,專制皮膚騷癢,一毛錢一包,不靈不要錢!”的吆喝,聽者的胃口便被高高吊起來。
二、解包袱兒——層層鋪墊
“包袱”系好后,接下來就該層層鋪墊了。聽者越想聽到謎底,越是不把謎底說出來,讓懸念更“懸”。《家傳秘方兒》中有三步鋪墊:1,一人只能買兩包,多了不賣;2,剛巧渾身癢癢,睡不著覺;3,紙包層層疊疊,越打開越著急。這三個(gè)鋪墊做成了,相聲的火候也就做足了。
三、抖包袱兒一揭開謎底
揭開謎底是“抖包袱兒”的最后一關(guān),也就是真相大白的時(shí)候。謎底應(yīng)以簡潔、使人以出乎意料為原則?!都覀髅胤絻骸纷詈蠖冻龅摹鞍骸笔恰皳蠐稀?,短短倆字,卻把聽者的笑神經(jīng)擊中了,妙哉!
聽著大師的講解,玉兔和聽相聲一樣過癮,可他不想學(xué)相聲——三瓣嘴不兜風(fēng),沒法說相聲,他想學(xué)作文,想把“抖包袱兒”這個(gè)相聲技法用在作文中去。【寫了一篇好作文】
心動(dòng)不如行動(dòng)!學(xué)作文的念頭一起,玉兔便提筆在手,以“曹阿晴”為筆名,刷刷寫起來。
一樁冤案
曾阿晴
“阿晴,拿媽媽6塊錢干啥啦?”
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被問得莫名其妙:“誰拿你錢啦?”
“你裝得還蠻像!你爸在外打工,你哥在幾十里外的城里讀書,我的錢沒了,不是你拿的還能是誰?”
我火了,大聲爭辯:“那也不能確定就是我拿的,上次,你不見了50塊錢,就說是我拿的,后來還不是在你枕頭下找到了?錢一沒就賴我拿的,冤枉人!”
“你還嘴犟,我翻箱倒柜找了好半天,難道錢長腿了?”
我把衣兜一翻:“有沒有?”又把書包一倒,“有沒有?”
媽媽的態(tài)度不那么堅(jiān)決了:“我不跟你理論?!闭f著向廚房走去。
為了證明自己清白,我丟下書去找錢。枕頭下,沒有;媽媽換下的衣服兜里,沒有。對,昨天媽媽買回兩捆毛線,我趕忙找出來。哇,在里面卷著呢!6塊錢一一張5塊的,一張1塊的。
我拿著錢走到媽媽面前:“看,這是啥?自己放在毛線里忘了,還冤枉別人!”
我本以為媽媽會(huì)向我道歉,誰知她哈哈大笑,說:“我還怕你會(huì)氣得三天不吃飯呢!沒想到你會(huì)想辦法給自己‘平反’了,這幾年書沒白念?!?/p>
原來,媽媽制造冤案,是為了考驗(yàn)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一時(shí)哭笑不得。
這篇作文,光題目就能把人的胃口吊足:冤案到底是什么?中間以“爭辯”和“洗冤”作鋪墊;最后抖出“包袱兒”,真相大白。
玉兔對自己的作文很滿意,便登上月球車,到月官找嫦娥姐姐消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