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愛根雕,愛到心無旁騖,足不出戶。
青年時,不能依心所想行事:退休后隨心選擇根雕,開始了他第二次人生。而他的根雕,從來只送不賣。
2009年7月的一個清晨,鄭紅像往常一樣八點起床,吃過早飯,便鉆進了他的根雕工作室,拿起工具刀開始在一根黃楊木上鑿刻起來,繼續(xù)他的新作品“展翅翱翔”的創(chuàng)作,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他的工作將一直持續(xù)到晚上九點。除了一日三餐,鄭紅幾乎足不出戶,不見任何客人。除了他的一位密友,同樣是根雕愛好者的周才保。
從國企退休后,這樣的生活鄭紅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七年。從鉆研根雕開始。家里的陽臺理所當然地被他改造成了工作室,隨處放著大堆木材和各種工具。從認識樹根開始,到選材、學習雕鑿技巧,鄭紅全靠自學。鄭紅說,他自小受父親的影響,對藝術擁有執(zhí)著的熱愛,接觸根雕以前,他也偶爾寫一些書法。但只是淺嘗輒止、怡情養(yǎng)性而已。藝術的夢想,從幼年開始一直伴隨著他,直到現(xiàn)在。
像絕大多數(shù)五十年代生人一樣,鄭紅沒能在年輕的時候選擇走理想的人生道路,國企三十年,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捎讜r的那份理想,從未遠離過他。退休生活對他而言并非意味著放下,當其他人在退休后陷入傷感憂慮甚至惶恐不安的心境時,鄭紅卻滿懷激情地開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生活在夔門邊的小城奉節(jié),鄭紅竟找不到一位根雕界的導師,同樣是根雕愛好者,周才保幾乎成了鄭紅唯一可以面對面交流的知己。在周才保眼中,鄭紅是一個越老越倔強的男人,很多年前,兩人第一次結伴去大山深處尋找樹根,鄭紅的執(zhí)著就給周才保留下了深刻印象。
剛接觸根雕不久,鄭紅就決定和周才保一起去大丫河的深山里尋找良木。四個小時的山路顛簸,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因為對根雕木材還很陌生,鄭紅找到了當?shù)匾晃晦r(nóng)戶,農(nóng)戶帶著鄭紅和周才保,一路打聽什么地方有合適的樹根,一直爬到山頂處,才在懸崖邊找到了上好的香樟本。鄭紅二話不說,讓周才保給他綁上粗繩,沿著懸崖爬到樹旁,用鋸子鋸下一段,又接著找其它樹根。周才保在一旁看得膽戰(zhàn)心驚,幾次想勸他上來,他每次都回答:“沒事,這根鋸下來就完了。”一晃眼三個小時過去,鄭紅鋸下了滿滿一堆上好的樹根。
樹根找到了,可運輸成了難題。初次進山尋木的鄭紅和周才保事先沒料到尋找樹根會耗費整整一天的時間,沒帶什么干糧,就這么餓著,一直等到農(nóng)戶下山去找了輛貨車,連人帶樹一起拖下山,回家已是深夜,妻子見到鄭紅就哭了起來,山上沒有信號,妻子擔心鄭紅,卻一直聯(lián)系不上,坐立不安,鄭紅放下行頭便抱著妻子連聲安慰。
就這樣,鄭紅開始了他的根雕之路。沒有老師,鄭紅就上網(wǎng)查閱各種資料,從不得其門,到能雕刻出成品。漸漸地,鄭紅在根雕界有了點名氣,他的作品在網(wǎng)上廣受好評,外省的人開始慕名而來,想要購買他的作品,眼見的發(fā)財機會,鄭紅卻放棄了。鄭紅說,“每年花費在根雕上的費用高達八千元,可作為國企的退休職工,每年的退休金不過三萬。”
直到現(xiàn)在,鄭紅部堅持著根雕作品只送不賣的原則。一些不太熟識的人,看了鄭紅的作品,只要三言兩語聊得投機,鄭紅便會高興地送一件作品給對方。他說,根雕是他的愛好和夢想,并不是他的事業(yè)。用他的話來說:“事業(yè)的終點,才是夢想的起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