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多雨,野外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渡河過溪的情況,運用安全科學的渡河技術(shù)對于我們的人身安全是很好的保障。
選擇渡河地點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淺,實際上卻很深,一般水深過腰部(肚臍線)即為危險深度,況且很多人因溪水溫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溫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帶。水愈深浮力愈大,身體就愈難保持平穩(wěn)。因而縱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達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
相比之下,河川更具危險性,即使看似平靜,也應該假定其中暗藏危險。即使水質(zhì)非常清澈,通常也還是不能全盤掌握水面下的情況。上游比水深處更容易通過,但遇上急流時要格外小心。水流緩慢處通常比水流湍急處深,而且可能會有危險的水草,泥岸及異常的阻礙物。如果有其他安全的方法,最好不要冒險,盡量避免涉水或游泳渡河。
在不可避免需要渡河的情況下,一定要對準備穿越的河道作勘查分析,包括水的流速,有無漩渦和暗流、河道的深淺,河底表面狀況,領(lǐng)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要先下河勘查,根據(jù)探查的結(jié)果找到最佳渡河地點。
渡河地點要選擇水淺,水流速低無暗流,河底地勢平坦,水面窄的地方,當然水面的寬窄和流速是成反比的,需要找最佳的平衡點。
渡河技術(shù)
如果河水較淺(不超過大腿),或雖然近及腰部但流速較緩且河床平坦,可結(jié)伴渡河。
安全須知
①如果河水清澈,河底為碎石的時候不要赤腳,以免水底的碎石或其他物體傷到腳底,如果河底為爛泥,脫鞋脫襪,以免鞋子陷入泥中丟失。但是在河水渾濁無法觀察到河底細節(jié)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不要赤腳過河。
②在水中不可抬高腳部,否則重心會不穩(wěn),而是要拖著步伐,慢慢地移動腳步,盡量將身體重心放在兩腳上,涉水時一定要一步步地側(cè)跨,不可以前跨,以減少水流的沖力。溪中的大石頭上往往長滿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耍避免踏在大石上。
③如遇到冬天或者天氣寒冷的時候渡河,盡可能脫去身上保蹉衣物包括鞋子,待渡過后馬上穿上,保暖衣物一旦浸水會造成嚴重的失溫。
④在整個渡河過程中,包括有渡河工具的情況下,一定要將背包的腰帶解開,這個時候背包可能是要命的負擔,這一點適合所有的渡河情況,切記。
⑤萬一在涉水渡河途中身體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時,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萬分沉著才行,千萬不可慌亂,不論如何,首先要盡力在溪底站穩(wěn),然后才能冷靜地想辦法爬上岸。
●單人渡河技術(shù)
尋找結(jié)實的長棍,以肩部為支撐,長棍置于前方兩米左右,身體前傾抵緊長棍,和雙腿形成穩(wěn)固的三角形,面向水流方向橫渡過河,渡河時遵循兩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在另外兩點穩(wěn)固之后方可移動第三點。同時注意雙腿和長棍形成的支點保持平衡,橫渡線路始終保持與水流方向垂直以減小沖擊力。
●雙人渡河技術(shù)
兩個身高,體重接近的同伴結(jié)組,雙手互相搭在對方肩上抓緊形成支撐,一人面對水流,另一人背對水流,以橫渡的方式過河。渡河時遵循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在伙伴及自己的一條腿穩(wěn)固之后方可移動另一條腿。同時注意和伙伴形成的支點保持平衡,橫渡線路始終保持與水流方向垂直以減小沖擊力。
●三人渡河技術(shù)
三個身高,體重接近的同伴結(jié)組,雙手分別搭在另外兩個伙伴的肩上抓緊形成支撐緩慢移動過河。渡河時遵循兩人不動一人動的原則,在另外兩個伙伴穩(wěn)定的情況下,自己方可移動。同時注意和伙伴形成的支點保持平衡。
●多人渡河技術(shù)
多人渡河技術(shù)可以采用類似于雙人渡河的方法,找兩名身體強壯的隊員在前,一人背對水流靠近上游方向另一人與之面對面結(jié)組攙扶肩部,其余隊員跟在后面相互攙扶肩部,根據(jù)前兩名隊員的節(jié)奏和速度緩慢渡河。渡河時注意隊伍的節(jié)奏和平衡,線路始終保持與水流方向垂直以減小沖擊力。
在水流沖擊力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直線渡河的方法。隊伍中的每個人手臂挽在起,最強壯者站在上游處,其他人協(xié)助穩(wěn)固,虛弱和體重輕者站在中間,隊伍側(cè)身于水流方向直接渡河,渡河時小心行進,每一步都必須慎重和保持平衡。
●繩索渡河技術(shù)
如果水深超過腰部或雖然僅及大腿但流速很快,必須采取其他的保護性措施方可渡河,最常用的是繩索保護,步驟如下:
一、設(shè)置保護點
尋找合適的渡河地點,將繩索兩端固定于河岸兩邊的大樹或者石頭等牢固的保護點,起點的固定端靠近河的上游,終點在河流的下游方向。兩名隊員分別在兩端控制繩索程度,為渡河者提供保護。
二、先鋒隊員過河
指派一名強壯的隊員,用扁帶和鎖將隊員套在繩索上,如果沒有相應的安全器材,可以在繩索合適的部位打一個蝴蝶結(jié)或單結(jié)以形成大小適度的繩環(huán),把繩環(huán)套在渡河隊員的腰上,亦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渡河的隊員渡河位置與下游的保護者平衡或略加靠后,在繩索保護下以“單人渡河技術(shù)”渡河。
三、在河的另一邊設(shè)置保護點
先鋒隊員過河之后,尋找合適的地方設(shè)立保護點,同時控制繩索擔當保護者的角色。所有隊員在河流兩側(cè)保護者的保護下以“單人渡河技術(shù)”渡河。
四、人包分過
在危險的區(qū)域渡河最好采取人包分過的方式,等大多數(shù)隊員過河后將鉤環(huán)從安全帶上卸下,拉回原岸,用同樣的方式將登山背包的背帶扣在安全索上運過河岸。如果背包無防水功能,可以架設(shè)高一點的繩索,用溜索的方式運送背包。
五、最后一人過河
和先鋒隊員過河的方法相同。由對岸的同伴提供協(xié)助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