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上腹部的臟器,如胃、十二指腸、肝、膽道、胰腺等有了疾患后,可以引起上腹痛,還有個別心臟病發(fā)作,也可有上腹痛。一些病人誤以為上腹痛就是“胃痛”而自行服用止痛片。不知,這樣做有時非但治不好“胃痛”,還可能引起以下嚴重后果。
治療效果不佳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都具有饑餓痛的特點,十二指 暢潰瘍是過時不進食易發(fā)生胃痛,進食后胃痛消失;胃潰瘍則是胃痛緩解后,過2小時又有胃痛。此時,不能用止痛片止痛,而應去除幽門螺桿菌,同時服用抑酸劑治療。
急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急性胃炎往往發(fā)生于不潔飲食之后或受涼之后,除胃痛外,常有惡心甚至嘔吐,用解痙藥或熱水袋外敷上腹部,禁食一兩天會痊愈。慢性胃炎有胃部隱隱作痛的特點,但可以耐受,中藥對此較有效,這些疾病用止痛片無效。
胃痙攣 胃痙攣大多有劇烈胃痛,需用解痙藥,如阿托品或654—2皮下注射,可獲緩解,止痛片無效。
注意,青光眼患者不能用阿托品或654—2,以免引起失明。
延誤治療時機
肝臟疾病肝炎的疼痛為持續(xù)性隱痛,化膿引起的痛伴有發(fā)冷高熱,癌腫引起的痛可以持續(xù)隨肝臟腫大的程度而加重,如誤以為“胃痛”自服止痛片會延誤病情,甚至失去手術的機會。
膽石癥膽總管結石的痛常在上腹,其疼痛的性質與上述各種疾病的痛又有所不同,為絞痛性,即疼痛連續(xù)幾小時后突然消失,過幾小時又痛,痛時病人常屈身彎腿,痛便減輕。由于結石引起炎癥、水腫而致完全性膽管梗阻可伴發(fā)熱、黃疸,即皮膚、鞏膜發(fā)黃,尿色深黃,這時需要去醫(yī)院外科診治,止痛片無效。
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都可有劇烈的上腹痛,痛常為連續(xù)性,有時還會牽涉至背部或左背部,醫(yī)學上稱之為放射痛,痛很劇烈,常難以忍受,測血尿淀粉酶多有升高,白細胞也有升高,不能誤以為是胃痛而使用止痛片,應立即就醫(yī)。
胰腺癌胰腺癌的痛常放射至背,病人常向前俯坐或俯臥,這種病要早做CT檢查,早期治療。胰腺癌還有另一特征,即消瘦顯著,往往一兩個月間體重可減輕5~10千克,所以,上腹痛兼有快速消瘦的病人,應盡早去醫(yī)院消化內科或外科診治,而不要濫用止痛片。
引起生命危險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潰瘍穿孔可引起劇烈疼痛,背不能伸直,腹部拒按,壓痛顯著,應立即去醫(yī)院手術。因為穿孔后飯食漏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如不在12小時內手術會有生命危險。
急性闌尾炎 闌尾炎起病時常出現(xiàn)上腹痛,病人誤以為是“胃痛”而自服止痛片,歷時8—12小時之后上腹痛消失,痛移至右下腹,局部手按壓還有壓痛,年輕人超過48小時不手術會引起闌尾穿孔,老年人因感覺遲鈍及病變發(fā)展迅速,可在24小時內發(fā)生穿孔引起腹膜炎,后果十分嚴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壞死性胰腺炎可有劇烈的上腹痛,如不早治,病情發(fā)展迅速,可威脅生命,因此,應早去醫(yī)院求治。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痛大多在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偶爾也有痛在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痛”,如不早去醫(yī)院作心電圖,測血心肌酶,病人可能會突然死亡。
總之,上腹痛的原因眾多,發(fā)生的機制也不同,因此,上腹痛時不要濫用止痛片,而要搞清上腹痛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必要時就醫(yī),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