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美國船長”和“X戰(zhàn)警”之力也未能擊潰“米老鼠”。8月31日華特一迪斯尼公司宣布斥資40億美元收購驚奇娛樂(MarvelEntertainment)公司,此時距漫畫出版商慶祝其成立70周年剛過去幾天,在這70年中驚奇創(chuàng)造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卡通角色,就這一點而言,就算是迪斯尼也望塵莫及。
實際上,驚奇并未在這場收購戰(zhàn)中多做抵抗,就接受了迪斯尼的收購價,而大多數(shù)分析家認為這一價格頗為慷慨。然而迪斯尼得到的不僅是驚奇極具創(chuàng)意的人才——如今,統(tǒng)治票房的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虑楣?jié),在這樣的時代,如此人才彌足珍貴——還有包含5000多個成形角色的資源庫,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從漫畫搬上了銀幕。
將驚奇娛樂的動漫角色與迪斯尼通過成功的連鎖經營賺錢的才能相結合,真是珠聯(lián)璧合。近幾年來,迪斯尼通過電影、網站、視頻游戲、商品銷售、真人秀和主題公園等多種渠道開發(fā)利用同樣的基本內容,是這一方面無可爭辯的霸主。
總體而言,迪斯尼的動漫角色可愛有余,驚奇公司較為前衛(wèi)黑暗的角色形象剛好填補了它這方面的空缺。現(xiàn)在,迪斯尼的動漫形象覆蓋面很廣:令人著迷的DVD《小愛因斯坦》吸引了出生不久的嬰兒;而“試金石”品牌則有許多成年觀眾。不論是迪斯尼自創(chuàng)的動畫形象,還是皮克斯制作的相對較新的動畫形象,都對兒童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熱門電視節(jié)目《漢娜·蒙塔娜》迎合了10歲以下的女孩;想必驚奇公司的角色能引起同齡男孩的興趣,而一直以來,迪斯尼一直覺得做到這點困難重重。
然而,許多驚奇麾下最為知名的動畫角色都承擔著與各大媒體集團公司的合同義務,這些公司都是迪斯尼的競爭對手,而且合同一時難以解除?!爸┲雮b”無限期隸屬索尼;新聞公司無限期擁有“X戰(zhàn)警”;環(huán)球則享有“綠巨人”的經銷權,并長期享有把幾個角色作為佛羅里達主題公園一部分的權利。這真是遺憾:在作為迪斯尼業(yè)務一部分的主題公園中,魔幻王國盡管有利兒童身心健康但卻令男孩感到無趣壓抑,而十幾歲的男孩非常希望,能在其中加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驚奇”的英雄人物。
企業(yè)合并往往還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文化沖突,如果合并與創(chuàng)造性相關,那就更是如此。令驚奇高興的是,迪斯尼不再是前任老板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管理下的控制狂。其接任者羅伯特·艾格(Bob Iger)給了公司更大自由,收購后的皮克斯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預示了驚奇可能的待遇。實際上,據稱,皮克斯背后的主要創(chuàng)作力量約翰·拉斯特(John Lasseter),向驚奇的人才保證驚奇的文化在迪斯尼的管理下將會自由發(fā)展,對安撫他們起到了很大作用。
這個交易的背后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卡通界的當代傳奇、“大人物”斯坦·李(Stan Lee),他在20世紀60年代幫助驚奇創(chuàng)造了許多著名角色。作為其新公司與迪斯尼合作的一部分,李先生最近發(fā)布了他的首部數(shù)字動漫。他曾預言迪斯尼與驚奇的聯(lián)姻“絕對是雙贏的絕佳交易,二者的合作完美無缺”。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世紀60年代,李先生曾嘗試游說其老板將驚奇發(fā)展成像迪斯尼一樣的多媒體公司,但卻以失敗告終。如今,他的奇思妙想即將以迂回的方式變成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