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惠宗李秉常,毅宗李諒祚長子。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毅宗李諒祚死,八歲的李秉常即位,改元乾道。公元1069年改元天賜禮盛國慶。公元1075年改元大安。大安二年親政。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大安通寶”隸、真二體年號小平錢。所見“大安通寶”多為隸書直讀,一般直徑2.4厘米,重4克。
1981年在內(nèi)蒙林西縣出土的二十萬古錢中,首次發(fā)掘了一枚震驚泉界的奇珍之品。目前面文為西夏文的錢幣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五種,分別是“福圣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和“天慶寶錢”。這五種錢幣正面為西夏文,背面為光背,形制都為小平銅錢,非常少見,屬于珍稀的古錢幣。漢字體的西夏錢幣按照年號分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八種,這些錢幣的書體均為楷書,分別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和“光定”。在這些錢幣中除了“元德重寶”為折二錢外,其余都是小平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
筆者收藏的這枚漢文隸書“大安通寶”,面文直讀,直徑2.45厘米,重4.3克。銅色赤褐,形態(tài)古樸。錢文“大安”二字的楷書,“通寶”為隸書,直讀,蚊子端莊,邊廓整肅,制作精美。
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間,正是宋宗熙寧八年至哲宗紹圣元年(公元1075—1094年),是宋鑄二體錢的高峰期。因此,西夏惠宗李秉常鑄“大安通寶”隸、真二體年號小平錢不足為奇也。
西夏惠宗李秉常所鑄“大安通寶”隸、真二體年號小平錢的發(fā)現(xiàn),將西夏所鑄二體年號小平錢的鑄造時間,又向前提了四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