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介紹兩枚新疆迪化寶迪局鑄造的錢幣,一枚為寶迪當八十大錢,另一枚為寶迪當十大樣爾寶樣錢。
迪化就是今天的烏魯木齊,意為“優(yōu)美的牧場”,位于天山中段北麓。漢為蒲類國,唐為北庭大都護府。烏魯木齊在準格爾時期為厄魯特部蒙古人的游牧之地,清初置烏魯木齊廳,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滅準格爾后改名迪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于離舊城八里處建立迪化新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設迪化直隸州。光緒年間置迪化縣。1945年在迪化縣設置迪化市,1953年改為烏魯木齊市。這里周圍是一片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草原,土壤肥沃,農牧業(yè)發(fā)達。
迪化設局鑄錢的時間,按歷史記載,成豐四年(公元1854年)十二月十五日庚福有奏文:“當?shù)匾园税傥臑橐粌?,錢八文為一分,因地制宜,鑄當八大錢。”此時他沒有說明錢的鑄量與重量,看來只是動議,并非正式開爐鑄錢。成豐五年(公元1855年)八月十七日庚福的另一份奏文中則明確記載當八大錢重一錢六分,當十大錢重二錢,次年可鑄當八大錢三千二百串,可抵銀一萬二千八百兩。由此估計,寶迪局開鑄時間當在成豐五年(1855年)春月至初夏之間。當八大錢只鑄了兩年,便于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初停鑄,此后僅鑄當十小型錢。
本文中介紹的這枚當八十大錢,直徑51毫米,厚度3毫米,穿口10毫米,外緣7毫米,為黃銅質,面文“咸豐元寶”對讀,背穿左右為滿文“寶迪”,上下為“當八十”,文字工整,歷史無載,但就上面的信息可以推測當八十大錢應該鑄行于咸豐五年至成豐七年初之間,可能只是初期。由于新疆經濟的原因,大額的錢幣很難流通,所以應該在鑄行不久就停鑄并回收改鑄當八小錢了,所以目前寶迪當八十大錢極其罕見,是難得的珍品。
本文要介紹的第二枚珍品為寶迪當十大樣爾寶樣錢,成豐寶迪當十小錢,據史料推測應該與寶迪當八小錢的鑄行時間相同,但是寶迪局曾經鑄造過一種大型加重的寶迪當十錢幣,正面錢文為工整的館閣體“咸豐重寶”,背面穿左右為滿文“寶迪”,上下為“當十”,錢體直徑都在3厘米以上,歷史無明確記載。目前發(fā)現(xiàn)的大樣錢有銅質與鉛質兩種,其中鉛質的比較少見,且目前發(fā)現(xiàn)的面文“寶”字都為“爾”寶。
這里介紹的這枚寶迪當十大樣錢幣,為黃銅質,直徑32.5毫米,厚度2.2毫米,內穿6.8毫米,字口精深如刀斬,地章平整,穿口精修,有明顯的樣錢風格,加之此錢版式與鉛質“爾”寶版式相同,主要特征是內廓較寬,寶字的頭比較寬。由此可以推斷,此錢應為進呈樣錢,為目前僅見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不妥之處請泉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