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著名的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帶著他的“德云社”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拉開他從藝2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紀念演出將持續(xù)到明年2月。與此同時,遠在黃浦江畔的“上海活寶”周立波,一人連演31場“海派清口”《笑侃30年》后,又開演了他的“姐妹篇”《笑侃大上?!?,30場票已售罄。
兩個男人為何如此紅火?逗笑藝術(shù)正被重新估量。是俗文化占了勢頭,還是觀眾品位每況愈下?是文化經(jīng)營者成功之作,還是高雅藝術(shù)的悲哀?
德云社借勢風云突起
很多人說相聲屬于北方曲藝。2006年,當郭德綱首次決定到上海“拜碼頭”——舉行“德云社”郭德綱2006跨年相聲專場時,內(nèi)心還真有點忐忑??刹痪脗鱽硐?,開票短短兩周,12月30日、31日盧灣體育館近7000張門票已搶購一空。郭德綱非常驚訝,特別是聽到上海“鋼絲”中有人聽他的相聲已經(jīng)很久,有人還飛到北京去看他的演出,真的被感動了。就這樣,德云社決定加演一場,為上海觀眾奉獻了2007年第一個歡樂之夜。
在2006年之前,郭德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角,德云社也常為演出費而擔憂。2006年,他厚積薄發(fā),德云社出場費開到40萬元一場,“鋼絲”們的共識是,郭德綱找回了傳統(tǒng)相聲的魂魄。
雖然經(jīng)歷了恩師的辭世、德云社的內(nèi)部矛盾(師弟徐德亮因報酬問題出走),兩年后的2009年5月9日,郭德綱帶著自己的相聲團隊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紀念從藝20年。進最高殿堂,是20年前始說相聲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夢想已成現(xiàn)實。36歲的郭德綱鉚足了力氣和老搭檔于謙奉上《捧論逗》、《揭瓦》、《學電臺》及新版《西征夢》四大段子。其實,紀念是回事,而展示其德云社的整體實力恐是真正的目的。有一點可以肯定,郭德綱和德云社不是“超女”般的一夜成名,而是經(jīng)過漫長艱辛磨礪之后的必然。誠如郭德綱坦言:“有點小火燉湯的意思,20年的苦心經(jīng)營”
從初到北京時的落魄,到高歌邁進人民大會堂;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草臺班子到聞名華夏的相聲名社,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與郭德綱的成功遙相呼應(yīng)的是“上?;顚殹敝芰⒉ǖ臇|山再起,笑傲浦江。
一人獨“噱”上海灘
上海出了個周立波,“太噱了!”這是滬上波迷對他真摯的品評。他功底扎實,腦子活絡(luò),卻年輕氣盛。23歲那年,因出手誤傷了當時極力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十多年中,他坐牢、下海、出國,摸爬滾打,歷經(jīng)坎坷。
圈內(nèi)人都認為,帶著一身喜劇細胞的周立波去做生意“實在浪費”,好朋友也不斷勸他回歸舞臺。2006年7月,著名京劇演員關(guān)棟天的一席話終于說動了他:“回來要趁早?,F(xiàn)在老一批觀眾還記得你,如果再晚幾年恐怕就沒有機會了?!笨?0歲的周立波考慮再三。終于決定復(fù)出。2006年12月1日,周立波復(fù)出首場演出在上海蘭心劇院舉行。令人吃驚的是,門票銷售一空。周立波沒有讓觀眾失望,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他讓觀眾笑了上百次。周立波嘗試用類似單口相聲形式的“海派清口”秀,獲得了成功,他醞釀起下一步的演出計劃。2008年7月,周立波與上海文廣演藝中心簽約。公司方面發(fā)現(xiàn),他之前的演出沒有固定的主題,內(nèi)容比較發(fā)散,不便于進行推廣和包裝。當時,公司正需要推出一些與“改革開放三十年”相關(guān)的作品,于是一個契合改革開放的新節(jié)目《笑侃三十年》開始運作。
2008年12月,周立波的演出異常熱烈。一個人、一杯茶、幾張紙,他像國外評說新聞的脫口秀那樣,緊密結(jié)合時事的風格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他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精神遠超過其北方同行。他開涮中國股市的經(jīng)典橋段——“大小非進去。大小便失禁出來”;“楊百萬進去,楊白勞出來”。演出制作方曾用計數(shù)器做過記錄:一場140分鐘的表演,笑聲約有680次——這意味著觀眾平均十幾秒就會笑一次。據(jù)統(tǒng)計,票房收入已突破600萬元,創(chuàng)下了近幾年來上海曲藝類劇場演出的票房奇跡。而與郭德綱走遍全中國不同的是,周立波的大本營始終扎根上海,除了語言上不可逾越的地域障礙,他將自己和郭德綱比做“喝咖啡”和“吃大蒜”的兩種文化異同,也讓很多北方觀眾領(lǐng)教了上海人與身俱來的優(yōu)越感并非輕易能淡化。
大蒜咖啡殊途同歸
初看周立波“吃大蒜”與“喝咖啡”的比喻,仔細分析,才知道周立波是很清醒的,觀眾的品位是不同的,有風格、種類之分,但不分高低貧賤和對錯。他們是在不同緯度的同一條經(jīng)線上,軌跡不同,他們的作品各具風味,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挑選,但他們都擁有贏得尊重的權(quán)利,這一點是一樣的。二人的差別,代表了南北文化的差別,郭德綱的直白適應(yīng)北京人的直率,周立波的含蓄適應(yīng)上海人的矜持。
當代媒體是雙刃劍,能讓你一夜紅遍大江南北,也能使十年磨出的一部新戲一夜變成舊戲,作品的折價率一下子飆升到80%,網(wǎng)絡(luò)視頻、手機攝像更加速了節(jié)目的老化。
因此,周立波、郭德綱,誰能挺得長久,誰能永葆青春。并不完全取決他們的所謂文化底蘊,而取決于他們背后的策劃班子和創(chuàng)作群體,只有一直適應(yīng)市場,一直貨源充足,才能一直延續(xù)下去。如果只靠劇場收入養(yǎng)活幕后,恐怕是難以為繼,唯一的辦法就是郭德綱的“開發(fā)副業(yè)養(yǎng)主業(yè)”,出去掙錢回來補貼相聲。所以,將來周立波、郭德綱必然會殊途同歸,在電影、電視領(lǐng)域里勝利會師??疵靼琢诉@一點,就應(yīng)該完全清楚,他們是絕對不會PK的。只可能聯(lián)合起來進軍影視界。
周立波語錄——
講小白領(lǐng):千萬別信拿破侖“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一個好士兵!”,這句話已成就了太多破了產(chǎn)的野心家了!
講足球: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偉大之處在于虛心好學,他們學會了染頭發(fā),學會了泡吧,他們講話像歐洲人,踢球像原始人。講上海男人和東北男人:
朋友,你知道中國哪個地方出流氓?上?!S金榮、杜月笙、張嘯霖都是上海人。東北也出,不過只出土匪。流氓不打人,流氓最多只會說:乃伊組特(把他干掉)——去做的都是東北人。